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第一框 体味文化一、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文化表现方式的多样性;明确文化概念。能力目标:提高文化欣赏和主动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的能力,培养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参与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感受文化力量,体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二、 重点难点文化的涵义三、 预习提纲第一框 体味文化1. 文化“万花筒”(1) 文化形式:多种多样(2)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时不有(3) 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2. 文化是什么(1)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2)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3) 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4) 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3. 文化的力量(1) 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2)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3) 认识文化的力量四 基础知识梳理(一)文化“万花筒”阅读教材4页,思考并分析探究与共享问题:1. 你通常采用什么方式欣赏自己喜欢的文艺节目 2. 你怎样对这些舞台艺术节目进行归类 3. 有人以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 1.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阅读教材第5页,想一想:(1)你参加过学校和社区的哪些文化活动 能说说参加这些活动的感受吗 (2)有人说,芯片的发明不仅为社会带来了技术进步,而且为我们这个时代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景观。你赞同这个看法吗 2. 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点阅读教材第6页,想一想:你所在地区的文化现象和自己参与这些文化活动的感受?(二)文化是什么阅读教材6~7页相关内容,思考 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文化的特点有哪些?1.文化的内涵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2)文化是一种素养(3) 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阅读教材7页的“专家点评”,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想一想: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文化的力量阅读教材8~9页的内容,思考一下:怎样认识文化的力量?1.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2.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阅读教材第8页《共产党宣言》问世对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的影响的相关内容。思考一下文化的力量3. 感悟文化的力量五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从学校有校园文化,社区有社区文化,到打开电脑,可以领略网络文化......这说明( )①文化现象无时不有 ②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③ 文化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④ 所有社会现象都是文化现象。A. 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广东老人爱“饮早茶”,东北老人爱“扭秧歌”,北京老人爱“侃大山”。这说明( )A.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 B.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C.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D.老年人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3.蒙古族黑车白帐,逐水草而居;献哈达是藏族最庄重的待客礼仪;回族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苗族服饰反映出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壮族刚劲豪放的舞蹈体现了其民族性格。这表现出文化( )A.一种精神力量 B.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生活C.人类特有的现象 D.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回答4~6题。4.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太阳和月亮 B.长江和黄河 C.泰山和黄山 D.长城和故宫5.“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我们学习“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指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成果C.人类全部精神生活及其产品 D.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享用6.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之所以需要文化生活,是因为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③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④文化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7.孔雀开屏,不是为了让其他的鸟儿欣赏它美丽的羽毛;蝴蝶翩翩起舞,不是为了战士器舞姿供他人欣赏;密封筑造蜂房,也不是为了展现建筑艺术的精巧。只有人才会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精神愉悦,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这说明 (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是人的唯一素养C.文化是一种社会力量 D.文化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8.《西游记》是我国著名的神话小说,其中塑造出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如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牛魔王等,都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这些神话形象都可以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找到各自的影子。如果人们在实践中根本就没有遇见过猴、猪与牛等动物,作者吴承恩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这些形象描绘出来的。这说明:A.文化是对神的描绘 B.文化是神的恩赐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是动物的反映9.参加志愿者行动的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完善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这说明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 )①与人类社会俱来的 ②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培养出来的 ③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培养出来的 ④通过参与文化活动而逐步培养出来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0.对文化的基本内涵,以下论述正确的是: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③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④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11.我国航天人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变成了现实。这里的航天精神是:①文化 ②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自发形成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12.我们要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下列属于文化的是(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自然科学 ③技术④语言、文字 ⑤选举人大代表 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⑦园林雕塑A.①②③④⑦ B.②③④⑤⑦ C.①②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13. 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②参加学校运动会③参加演讲会、辩论会④购买的蔬菜水果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⑥合唱团、舞蹈队、装表演队⑦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⑧某国议员竞选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⑥⑦ D.①②④⑦⑧14. 俗语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如同为春节,北方冰城哈尔滨有五彩缤纷的冰灯迎新,而南国广州则用姹紫嫣红的花市接春。这说明( )①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 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③文化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④不同地域的文化各有特色A. 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5. 抗战初期,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国人民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说明( )。A.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B.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C.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16. 2005年5月,莺都潍坊掀起创建文明城市的热潮。宣传提纲指出,创建文明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基础。市民素质的形成( )A.离不开社会实践 B.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形成 C.也可以是天生的 D.家庭教育最重要17. 15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说明(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产生影响D.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18.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4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大力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和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这是因为(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影响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及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③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19. 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它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的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的一论述对我们理解“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有何启示?参考答案:选择:1~5 C B B D C 6~10 C A C B A 11~15 A A C D B 16~18 A B C19.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从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来看,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精神力量;从文化形态上看,有古今地域之别;从文化性质上看,有先进与后进、腐朽之分,不同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