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 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自主探究1.读一读:明确学习目标,通读教材第2—5页。【课标内容要求】 本框教学内容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1.1规定的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能够开启人的智慧。一、基本概念:哲学与生活二、基本观点: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理解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的对待宇宙和人生。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思维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学习重点】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学习难点】哲学与生活的关系2.填一填:(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的智慧和思想产生于 。②哲学起源于人们对 。上述两点表明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哲学是一种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本义就是 的学问。②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发展,从、而指导人们正确的。3.想一想:人类的的活动可以分为哪些活动呢?哲学一定能正确的指导人们的活动吗?二、合作学习1、合作探究 探究一:(课本P2)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看法往往不同,这是为什么?2、为什么我们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 探究二:(课本P3)1、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2、你现在经常思考哪些问题?为什么?2.释疑解难如何正确理解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1)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生活需要智慧,需要科学,哲学和智慧联系在一起。(2)哲学的智慧来自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是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3.巧建结构三、水平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柏拉图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趣。”这说明( )A.惊讶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 B.惊讶才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C.哲学开端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惊讶和困惑也是一种哲学2、“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辨证的思考了。”这说明( )A.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B.人人都懂哲学C.哲学思想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D.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3、哲学的任务是( )A.让人人都成为哲学家 B.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C.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D.凭空想象的解释世界4、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慧就会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表明(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C.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D. 学习哲学使人聪明5、古人说:“智人则哲。”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是( )A.哲学产生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B.哲学是指导人们更好生活的艺术C,掌握了哲学就能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6、关于哲学和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B.哲学是十分高深的,与生活无关C.哲学决定生活 D.哲学是生活之外的思想大厦(二)双项选择题7、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对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A.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B.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更好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C.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 D.哲学与生活无关8、哲学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是( )A.哲学与我们社会无关 B.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C.人人都懂哲学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 2 3 4 5 6 7 8(三)辨析:9.生活处处有哲学,生活即哲学。(三)探究题材料一: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自然科学的作用主要着重于“技术支撑”,而哲学社会科学则主要作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是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有力理论武器,在指导社会发展方向、锻炼民族精神品格、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有发达的自然科学,同时也必须有繁荣的社会科学,两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材料二:广东省委、省政府最近作出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决定》,《决定》指出广东要进一步发展其哲学社会科学,使其在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文化大省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广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为什么要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四、走进生活有关哲学的名人名言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哲学和科学的诞生需要三个条件:一是“惊异”。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困惑和惊奇,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是“闲暇”。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奴隶制为贵族和自由民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时间,使他们有条件从事理性思维。三是“自由”。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为哲学和科学的自由思想提供了空间。诺贝尔奖获得者赛耶说:“在人们能够体验到的种种感觉中,最美好的就是神秘的玄妙感。它是真科学的摇篮。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这种感觉为何物,如果不再体验到惊诧,如果不再觉得惶惑,那他还不如说已经死去了。真正的科学家永远不会丧失自己感到惊讶的能力,因为这是他们之所以成为科学家的根本。歌德曾说:“所以值得思考的东西都已经被人们思考过了。”1.2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一、自主探究1.读一读:明确学习目标,通读教材第5—8页。【课标内容要求】 本框教学内容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1.1规定的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能够开启人的智慧。一、基本概念:哲学的含义,世界观,方法论。二、基本观点: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教学目标分析】知识:识记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思维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更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学习重点】哲学的含义。【学习难点】哲学世界观的关系2.填一填:(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①世界观是 。②自发的世界观和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③哲学是 的统一。(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①哲学是人们对 进行反思的结果,是人们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中概括抽象出的 。②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 ,具体科学繁荣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 指导。3.想一想:人人都有世界观,人人都是哲学家吗?二、合作学习1、合作探究 探究一:(课本P6)1、不同思想观点的人,在做事上有什么不同?2、人的想观念与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探究二:(课本P7)如何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2.释疑解难(1)、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区别 (1)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知(2)世界观是人们自发形成的,哲学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3)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系统化的、理论化的联系 (1)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2)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区别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联系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以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3)、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区 别(1)主要是研究对象不同,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具体科学则是研究世界的某一个具体领域(2)回答问题不同,哲学揭示的是世界最一般的规律,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联 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三、水平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当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时,世界观就有了方法论的意义。所谓方法论是指 ( )A.人们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共同原则和共同方法B.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关键原则和关键方法C.人们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具体原则和具体方法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2、下列选项中对哲学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B.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的根本方法和根本原则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了指导3、下列观点中,属于世界观的是 (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③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恩格斯这句话说明( )A.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B.哲学在社会变革中起主导作用 C.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D.哲学家的反映都是正确的5、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没有哲学,就是原始混乱的东西。”这标明 (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6、人总是按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情。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深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以上材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7、“人在怎样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程度上发展起来。”恩格斯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了 ( )A.哲学的智慧是凭空产生的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的人类的实践活动C.治学的智慧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 D.哲学与改造自然的活动无关8、哲学的任务是 ( )A.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 B.指导人们正确的改造世界C.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哲学是文化的灵魂9、“推动哲学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上述材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C.哲学对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0、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这说明 ( )A.哲学作为一种思辨写活动,与社会生活无关B.哲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思想的基础上的C.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的观点代替旧的观点 D.哲学理论要创新必须抛开已有的思想材料(二)双项选择题:1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世界观并不等于哲学。下列关于哲学和世界观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哲学是以世界观为研究对象的学说B.哲学是人们关于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的学说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12、钱学森带研究生,一开始不上专业课,而让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矛盾论》、《实践论》等马克思哲学著作,经考核合格后开始学习专业课。这是因为( )A.马克思主义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对具体科学研究有科学指导作用B.不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善于正确处理主、客观世界的关系,就成不了世界一流的科学家C.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对具体科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全部智慧的源泉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三)简答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因此,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学了哲学就一通百通。请你谈谈对上述观点的认识。(四)论述题 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指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的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的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请运用学过的哲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四、走进生活“哲学”知识初探“哲学”(philosophy)这个词是一个西方术语,日本近代哲学家西周(Nishiamane)首先将“philosophy”翻译成汉语“哲学”,其含义是“爱智慧”或“启发智慧”等。后来黄遵宪将“哲学”一词介绍到中国。在中国古典文献中,有“哲”字也有“学”字,但没有联结在一起的“哲学”一词。在汉语中,“哲”具有“聪明”和“贤明”等意思,与“哲”相关联的传统中国学术思想以探求“天人合一”为中心,和道德修养紧密相连,以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为目的,追求成圣。因此,从词意上概括的讲,哲学就是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2.1哲学的基本问题一、自主探究1. 读一读:通读教材第9-11页,明确学习目标.【课标内容要求】本框教学内容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1.2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目标分析】知识: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内容; 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能力: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知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践中坚持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2. 填一填(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和_____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______和______的关系问题.(2)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3) 凡认为_____决定_____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______决定______的,就是唯心主义.(4)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_______和______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________和______,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二、合作学习1. 合作探究探究一: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探究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农民要面对和处理耕作收获的计划和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工人要面对和处理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的关系,企业的经营者要面对和处理企业的经营策略、思想和计划与企业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实际情况之间的关系,医生要面对处方和病情的关系。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哲学问题是什么?你认为处理好学习计划和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重要吗?为什么?2. 巧建结构哲学的基本问题|和 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 | |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承认能正确反映存在 否认能正确反映存在| | | |唯 主义 唯 主义 不可知论三、水平测试(1) 单项选择题:1.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B.依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C.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D.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2.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这种观点属于 ( )A.不可知论 B.形而上学 C.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3.人们能否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主观因素来讲,关键在于 ( )A.获得的认识是否正确 B.能否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C.是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D.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4.“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种观点属于 ( )A.怀疑论 B.可知论 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5.上述材料中的两中观点都是对 的回答 ( )A.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问题 B.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问题C.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客观性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6.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和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二)双项选择题:7.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B.思维能否产生理论C.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D.思维能否正确地改造存在8.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 ( )A.它涵盖了哲学的全部内容B.它是人们在生活和时间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C.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D.不同人对二者关系有不同的理解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三)简答题:9.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四、走进生活10.中国科协曾经就中国公众对未知现象等有关问题的看法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不少人相信算命。此次调查样本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对象为18至69岁成年人。“计算机算命”、“幸运数字”、“星座命运”等各种命运预测的迷信活动如今招徕了一些笃信者。(1)这些迷信现象的实质是什么?(2)结合这些现象的危害说明青少年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24 – 1804, 德国)伊曼努尔·康德生于东普鲁士的格尼斯堡(该地自1945年以后,成为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的领土),父亲是一个马鞍匠。康德的家庭信奉路德宗的虔信派(Puritianism),康德从小在教会办的学校受教育,1740年进入格尼斯堡大学神学院,1745年毕业后当了九年的家庭教师。从1755开始,康德一直在格尼斯堡大学任教,当了多年的编外讲师,1770年才晋升为教授。 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康德的前半生的研究成果重要侧重于自然科学方面。《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是康德前期最杰出的成果,他从机械唯物论的自然观出发,提出了太阳系起源于星云的假说,认为宇宙是一团稀薄的云雾状的物质粒子,由于引力和斥力的作用,在旋转的运动中逐渐地密集、凝聚成了太阳、行星和卫星,这就推翻了牛顿的“上帝第一推动力”的说法,第一次把天体看穿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康德的后半生的研究侧重哲学。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和妥协,他的哲学体系是一个矛盾的体系,其主导方面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和不知论,同时又包含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合理因素。康德一生没有离开格尼斯堡,每天生活极有规律。他每天下午都要在一条街道(它后来被命名为“康德小道)上散步,他准时到这种程度,以至当地居民按照他出来的时间校正手表。但是,他那刻板和平静的表面生活与他的丰富多彩而又充满着革命思想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他在普鲁士这个边远小城,注视着世界的最新发展,讨论着时代的前沿问题。他在创造了深刻反映启蒙精神的批判哲学之后,又明确地提出了“什么是是启蒙运动”这一至今还吸引着哲学家的问题;他一生中只有一次离家到一个一百公里外的城市旅行的经历,便他却像一个阅历丰富的旅行家那样,在人类学著作中对各国风土人情做了详细而生动的描写;他是一个虔诚的教徒,但他的理性宗教观却被普鲁士政论指责为“歪曲蔑视《圣经》和基督教的基本学说”。康德是卢梭的崇拜者,他与卢梭一样,是一个平民哲学家。他说:“我生性是个探求者,我渴望知识,急切地要知道更多的东西,有所发明才觉得快乐。我曾经相信这才能给予人的生活以尊严,并蔑视无知的普通民众。卢梭纠正了我,我想象中的优越感消失了,我学会了尊重人,除非我的哲学恢复一切人的公共权利,我并不认为自己比普通劳动者更有用。”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自主探究1. 读一读:通读教材第11-14页,明确学习目标.【课标内容要求】本框教学内容是贯彻落实课程标准1.2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目标分析】知识: 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能力: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唯物主义理论知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践中坚持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2.填一填(1)唯物主义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心主义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 _____ 。二、合作学习3. 合作探究探究一: 分析以下材料, 思考里面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从国情出发,自觉遵守客观规律.既要积极进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又不能脱离实际条件,盲目扩大建设规模,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否则,欲速则不达,还会造成严重损失.探究二:材料一: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1 )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二者有何共同性 ( 2 )材料二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影响,请列举它体现在哪些方面.4. 巧建结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基本观点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三、水平测试(2) 单项选择题:1.唯物主义是哲学上的基本派别之一,其根本观点是认为 (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而不是意识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C.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D.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2.对于神灵,有人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是 ( )A.是正确的,它否认了神灵的存在B.是错误的,它肯定了神灵的存在C.是正确的,它看到了观念是可以改变的D.是错误的,因为神灵的有无是个无法确定的问题3.“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种观点属于 ( )A.怀疑论 B.可知论 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4.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A.心外无物 B.“理性”、“意见”支配着历史的发展C.神灵创造了世界,决定着自然的变化 D.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依赖于人的意识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A.缺少辨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C.否认意识反映物质D.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6.有人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种看法属于 ( )A.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7.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这是因为 ( )①它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②它正确地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③它已达到哲学发展的最高峰 ④它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9.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 )A.是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B.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C.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D.是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二)双项选择题:10.下列属于唯物主义基本形态的是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法11.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 )A.物是观念的集合 B.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C.气者,理之依也 D.心外无物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三)辨析:12.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四)探究题13.“法轮功打者科学的旗号,以练功为手段,以所谓“度人”为目的,狂热地传播一些形式极为粗俗的唯心主义观点.要与我们进行一场无神论与有神论、迷信与科学、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较量.“ 法轮功”作为一种歪理邪说,把精神性的“真、善、忍”作为宇宙的根本特性,宣扬“万物有灵”“元神不灭”,鼓吹和传播愚昧没落的有神论,诱使一些善良的群众上当受骗.“法轮功”的创始人李洪志经常盗用各种造神学说神化自己,吹嘘自己能够与神直接对话,其“法身”可随时保护所有弟子,并恐吓别人,谁要动他就是“动整个宇宙”,等等,用一中极为粗俗的手法,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操“摄魂大法”的“神”.广泛地传授其歪理邪说,让更多的善良的人们沉溺其中而不知其害,慢慢地发生世界观的转变.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四、走进生活古今中外哲学家的著名哲学观点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畏天命,畏圣人之言。 -----孔子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荀子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王充“元气”才是唯一的存在。 -----柳宗元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悬崖。 -----贝克莱“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 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况和总结。3、巧建结构: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