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七课第三节第一框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识记:理想的含义、类型;理解:懂得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重要作用。结合实例说明应自觉地把自己个人的理想融于崇高的社会理想之中。[能力方面]使学生提高抽象思维能力、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觉悟方面]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教学重点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指导作用。教学难点1.理想的分类。2.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指导作用。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曾经有位哲学家这样说过:人是为理想而生活的,没有理想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机,没有欢乐;失去理想的青年,像是失去了舵的航船,只能在生活的大海中漂泊、游荡,永远达不到光辉的彼岸。由此可见,理想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特别是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讲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什么是理想?理想对人生、社会又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看一段资料,理想在当代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身上是怎样体现的。(多媒体显示)[讲授新课]一、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板书)1.理想的含义(板书)教师:谈谈什么是理想?学生: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设想、最求和向往。教师:结合理想的含义,分析理想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第一,理想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板书)教师:既然理想是一个目标,它就有明确的指向性,即指向的是未来,而不是现在和过去,它排斥过去和现在。从这个意义上讲,理想既不是对过去的追忆,也不等同于客观现实。教师:还有什么特点?学生:第二,理想具有可能实现性。(板书)教师:理想总是对未来的一种有根据的、合理的设想或希望,所以它是有可能实现的,因而它不同于幻想、空想,幻想与空想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例如:人们幻想只干活不吃饭,幻想发明永远运动而不需要补充能量的永动机,莫尔幻想的乌托邦的理想社会等,这些是不是理想呢?学生:不是,因为这些想法都不合规律,不符合客观实际。教师:对,理想一般来讲总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设想。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理想的第三个特点。第三,理想的实现需要一个奋斗的过程。(板书)要实现理想必须通过艰苦奋斗。纵观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成功的人士,其理想的实现都是经过艰苦奋斗获得的,没有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理想就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就会等同于幻想和空想了。以上我们共同学习、讨论了理想的含义,知道了什么是理想。那么,人为什么要有理想?人们为什么总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呢?学生甲:人是有思想的人。学生乙:人做事情都受思想的支配。……教师:很好。其实,用我们将来要学的知识解释就非常好明白了,即人的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人们在行动、做事情之前,总是要根据已知的事实,在自己的头脑里构造出准备加以实现的理想的蓝图,作为确定自己行要达到的目标。用同学们的话讲,就是人的思想支配行动。接下来,我想听听同学们有什么理想?咱们互相说一说,彼此分享一下,从而促使我们大家共同进步。学生甲:我想考一个名牌大学,而且考一个好专业,将来生活条件好。学生乙:我想将来报考军校,当一名军事指挥官,为祖国的国防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学生丙:我想当美食家,尝遍天下美食,不枉走过一生。学生丁:我没有什么太高的理想,我只想平平安安幸福的生活。学生戊:我想当一名作家,用自己的文学作品去影响人。学生己:我想做一名医生,救死扶伤,能够治疗一些疑难杂症,达到挽救生命、造福苍生的目的。……教师:非常好。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在此,我预祝大家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梦想成真。这些想法都可以成为理想,同时,它们又有很大的区别,下面,咱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理想的分类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看教材对理想是怎样分类的。2.理想的类型(板书)(多媒体显示)学生:理想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属于不同的类型。1)按性质划分:科学理想与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与庸俗理想(板书)教师:怎样区分科学理想与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与庸俗理想呢?区分它们的标准是什么呢?学生:科学与非科学,从哲学上讲是指是否符合客观现实、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在理想上就体现为,凡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理想,就是科学的理想。凡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或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理想,就是非科学的理想。教师:非常好。同学们能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对有些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同学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和提高,也是同学们哲学学得比较好的表现。学生:所谓崇高,就是出发点不能只为自己的一己私利,而应该站得比较高。具体说,崇高理想的出发点是为了祖国、人民的利益乃至人类的利益。庸俗的理想,则是从个人或小家庭狭隘私利和眼前利益出发,片面追求个人的物质享受和腐朽的生活方式。所以,理想的出发点差异就是区分崇高理想与庸俗理想的标准。教师:同学分析得非常好。我需要补充的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有理想,应该指的是崇高的、科学的理想。教师:有这样一段话,读后非常耐人寻味,即“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多媒体显示)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教师:这是哪位哲人说的吗?不是,她是一位既普通又不普通的人的人生感悟与追求,她就是优秀青年志愿者──冯艾。别人问她为什么当志愿者?她回答说:“想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帮帮山里的孩子们。”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冯艾的理想,有何感悟?学生:我觉得冯老师的理想既普通又崇高,她的追求不是从个人的狭隘的私利出发,而是想到他人,想为他人做点事情,尽点社会责任,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所以是属于崇高的理想。教师:好。崇高的理想不一定就是指那些特宏观的,而且可以体现得非常具体。除了从这一角度分析之外,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分析。下面在探讨一下按照内容划分的理想。2)按理想的内容划分: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板书)(多媒体显示)社会理想: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和社会面貌的预见和期望。道德理想:人们对做人的标准和道德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人们对未来工作的向往和追求。生活理想:人们对未来的吃、穿、住、用、行、爱情、婚姻、家庭的具体目标的追求。教师:刚才有的同学谈了自己的理想,同学们的理想大部分属于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的范畴。我所要强调的是,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这四种理想中,它们的地位并不是平行的、并列的,而是有所区别的,有一定的层次性。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起主要作用。它贯穿于其它理想之中,又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归宿和基础。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青年人要有理想”,主要指的是科学的、崇高的、社会理想。科学、崇高的社会理想总是同国家的前途、人类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而围绕“我”字谈理想,这样的理想就像挂在天边的云霞,终将因为无可依附而成为飞逝的流星,转瞬即逝,没有生命力。3)按奋斗时间长短划分:远大理想和具体理想。(板书)教师: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设想、追求和向往。因此,这里就有一个实现时间长短的问题。我们把那种需要长时间地艰苦奋斗和努力才能够实现的理想称之为远大的理想,而为了实现这个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我们又必须把其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的目标,我们称之为具体的理想。二者的关系为:(多媒体显示)教师:以上我们共同分析了理想的含义以及理想的分类,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刚才同学们谈自己的理想的时候,我们的理想既有相同的地方,同时又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不同年龄段的人的理想有自己的特点,同一年龄段的人又有一定的共性。同学们请思考思考,为什么不同时代人的理想会不同,有一定的差异性呢?学生:这是由不同时代的人的历史特点决定。教师:为什么由不同时代的历史特点决定的呢?要说清这个问题,必须会分析理想的实质。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理想的实质。从理想的含义中我们知道,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合理的、有根据的设想,既然它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设想,那它就属于人们的意识的范畴,即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从根本上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和其它社会条件的产物,都要随着经济关系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它不可能脱离社会当时的社会现实。如过去我们对幸福的理解是吃穿不愁,现在则不仅吃穿不愁,而且要吃得好,穿的俏,吃出文化,穿出品位来。什么原因?社会条件变了,我们的理想的标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3.理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板书)1)理想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时代性)教师:理想属于社会意识,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和其它社会关系的产物。”其中主要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比如,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什么不能提出看电视的生活理想?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没有这样的经济条件。可见,理想的形成具有时代性。离开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谈理想,只能是“空想”。2)理想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变化性)教师:经济关系作为社会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由它所决定的理想,也是变化的。(多媒体显示)我国人民生活理想的变化70年代:“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80年代:“三机一箱”(电视机、洗衣机、收录机、冰箱)90年代:电话、空调、组合音响等现在:手机、mp3、汽车、住房等3)在阶级社会,理想具有阶级性。(阶级性)教师:不同阶级的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其理想具有明显的阶级的烙印。教师: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而且,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科学的、进步的理想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非科学的、庸俗的理想则会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那么,崇高的理想对人生、社会的发展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4.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板书)教师:请同学们看教材,思考崇高理想的这种促进作用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学生甲:周恩来总理的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正是这种崇高的理想,促使着周总理为了人民的事业奋斗一生,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社会主义中国在初期建设的巨大成功。学生乙:在新中国即将解放前夕的重庆,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勇士们,曾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今天,我们坐牢了,坐牢,又有什么稀罕!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支持他们信仰的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江竹筠为了保守党的机密,忍受敌人用竹签子扎穿它的十个手指头所带来的痛苦,同样靠的是崇高的社会理想。他们倚靠崇高的社会理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1)崇高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理想的动力作用)(板书)教师: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理想”作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会是什么样子?学生:会导致民族分裂、国家衰败,国将不国。例如前苏联、前南联盟和前捷克就是最好的例证。“人心齐、泰山移”,要把各民族团结起来,只有靠崇高的理想。教师:所以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为什么我们过去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2)崇高的理想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理想的凝聚作用)(板书)(多媒体显示)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更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教师:同学们,当年红军战士为什么能够在那么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爬雪山过草地取得长征的胜利呢?学生:凭借的就是崇高理想这一精神支柱。教师:200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舞蹈《千手观音》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但是就是这样一段精美绝伦的舞蹈,领舞却是一位聋哑人──邰丽华。为什么邰丽华能够克服困难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呢?下面咱们来看一段资料。学生:她有一个理想──残疾人也有生命的价值,希望用她的意志和智慧,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教师:对。一个人,每天都会同困难打交道。有的人知难而进;有的人知难而退。什么原因?有了理想这个精神支柱,就会知难而进。相反,缺乏这个精神支柱,就会知难而退。3)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理想的激励作用)(板书)教师:有人说,理想不能当饭吃,有没有理想无所谓。大家讨论一下,应该怎样看待这一说法?学生:当然不对。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将没有前进的动力,就会失去生命的方向,一生将会碌碌无为,一事无成。一个失去理想的青年,就像失去彩屏的凤凰──没有生命花,没有青春蕊。因此,理想虽不专属青年人,但对青年人尤为重要。青年人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才能有高尚的精神生活,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4)崇高理想对青年具有特殊意义。(理想的特殊作用)(板书)课堂小结教师:好,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理想的有关知识,知道了什么是理想,理想有哪些类型,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且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努力树立崇高的、科学的社会理想。板书设计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1.理想的含义第一,理想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第二,理想具有可能实现性第三,理想的实现需要一个奋斗的过程2.理想的类型1)按性质划分:科学理想与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与庸俗理想2)按理想的内容划分: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3)按奋斗时间长短划分:远大理想和具体理想3.理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1)理想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时代性)2)理想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变化性)3)在阶级社会,理想具有阶级性(阶级性)4.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1)崇高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理想的动力作用)2)崇高的理想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理想的凝聚作用)3)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理想的激励作用)4)崇高理想对青年具有特殊意义(理想的特殊作用)第七课第三节第二框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教学目标一、知识1、了解人类追求社会理想的过程和共产主义理想的产生;2、理解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3、运用相关知识把实现崇高理想与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二、能力1、培养学生从具体事例和材料中概括出一般结论的能力;2、引导学生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寻找事物内在联系的能力;3、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创设价值取向情境,通过设问和学生参与,感受作为一个青年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社会理想;2、教师提供相关素材,出示背景资料,探讨人类追求社会理想的过程和共产主义理想的产生;3、引入讨论: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如何才能实现?从而发现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回忆旧知识1、理想的含义──理想是指人生的奋斗目标2、理想的分类①按性质分: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②按内容分: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 社会理想──最根本、主要作用、基础、归宿③按奋斗的时间分:远大理想与具体理想3、我们通常所说:“青年人应该有理想”是指什么?──是指具有科学、崇高的社会理想思考:作为一个青年人,你的社会理想是什么?导入新课:启发事例之一:出示图片:(学生辨认)马丁·路德·金介绍生平:马丁·路德·金(1929—1968),美国著名黑人领袖,1929年1月15日出生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15岁时,金以优异成绩进入摩尔豪斯学院攻读社会学,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使它登上了“自由世界”盟主的交椅,可国内黑人却在经济和政治上受到歧视与压迫。为争取社会平等与正义,金立志作一名牧师,于是先后就读于克拉泽神学院和波士顿大学,于1955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后,到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基督教教堂作牧师。马丁·路德·金积极参加和领导了美国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运动。1955年12月,蒙哥马利市警察当局以违反公共汽车座位隔离条令为由,逮捕了黑人妇女罗莎·帕克斯。金遂同几位黑人积极分子组织起“蒙哥马利市政改进协会”,号召全市近5万名黑人对公共汽车公司进行长达1年的抵制,迫使法院判决取消地方运输工具上的座位隔离。这是美国南部黑人第一次以自己的力量取得斗争胜利,从而揭开了持续10余年的民权运动的序幕,也使金锻炼成民权运动的领袖。1963年8月23日,金率领一支庞大的游行队伍向首都华盛顿进军,为全美国的黑人争取人权。他在林肯纪念堂前向25万人发表了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渴望黑人获得平等和自由,引起巨大的反响。马丁·路德·金一生坎坷不平,曾多次被捕或遭行刺;他也赢得了很高的赞誉,1964年,金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4月4日,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的洛林汽车旅馆中被人暗杀,终年39岁。他的遇刺触发了美国黑人抗暴斗争的巨大风暴,在全美及全世界引起了极大反响。美国政府确定从1986年起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为“全国纪念日”。从1987年起金的诞辰被定为联合国纪念日之一。附:《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演讲稿(节选)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奋起,实现其立国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岗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同席而坐,亲如手足。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一个非正义和压迫的热浪逼人的荒漠之州,也会改造成为自由和公正的青青绿洲。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小女儿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皮肤的颜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启发事例之二:出示图片:(学生辨认)纳尔逊·曼德拉辨认提示:音乐声起──《光辉岁月》(Beyond乐队)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它生命里仿佛带点唏嘘/黑色剪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年月把拥有变作失去/疲倦的双眼带着希望/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可否不分肤色的界线/愿这土地里不分你我高低/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他没有分开每种色彩/年月把拥有变作失去/疲倦的双眼带着希望/介绍生平:纳尔逊·曼德拉(1918—现在),生于南非特兰斯凯一个部落酋长家庭。获法学学士学位。1952年至1956年在约翰内斯堡当开业律师。曼德拉自幼性格刚强,崇敬民族英雄。他是家中长子而被指定为酋长继承人。但他表示:“决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他毅然走上了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曼德拉1944年参加主张非暴力斗争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先后任非国大执委、全国副主席。他成功地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了全体黑人的尊敬。为此,南非当局曾两次发出不准他参加公众集会的禁令。1961年,他领导罢工运动,抗议和抵制白人种族主义者成立的“南非共和国”;此后转入地下武装斗争,被任命为非国大领导的军事组织“民族之矛”的总司令。1962年8月,曼德拉被捕入狱,当时他年仅43岁,南非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他5年监禁。1964年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改判为无期徒刑。在狱中长达27个春秋,他备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终未改变反对种族主义、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新南非的坚强信念。1990年2月11日,南非当局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1991年7月当选非国大主席。1994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同年5月,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1993年10月,诺贝尔和平委员会授予他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为废除南非种族歧视政策所作出的贡献。谈一谈:1、作为一个青年人,你的社会理想是什么?2、你希望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中?(用词组概括)教师归纳:那将是一个没有饥馑、没有战乱、没有强权的社会。介绍“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也叫乌托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前出现的带有空想性质的社会主义学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而出现。最早见于16世纪英国的托马斯·莫尔所著《乌托邦》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康帕内拉的《太阳城》。19世纪初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开始显露,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而盛行。以法国的圣西门、傅利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主要代表。他们尖锐批评资本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种种弊病进行分析,力图找出资本主义罪恶的根源;提出了未来社会的一些积极主张和设想,首次将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产体系提出,论证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组织和劳动生产率将优越于资本主义;并预见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特点,如消灭城乡对立,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国家的消亡及妇女解放等。但是空想社会主义不能阐明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本质,未能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找不到能成为社会创造者的社会力量。它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是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阶级状况相适应的。介绍“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和继承其科学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科学性不仅在于他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而且通过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总结了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与验证。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在于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即关于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科学。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就是要使自己从资本主义奴役下解放出来,彻底埋葬雇佣劳动制度;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条件,就是要使自己获得彻底解放,必须消灭阶级剥削、阶级压迫和阶级差别,消灭产生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一般目的即最终目的,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回忆:人类社会演进的历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其初级阶段)教师提问:共产主义社会什么样?一、物质产品、精神财富极为丰富,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二、生产资料的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四、三大差别彻底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五、阶级彻底消灭,政党、国家最终自行消亡教师归纳:所以说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的最高理想,是人类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国际歌》音乐声起──出示歌词)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板书:7-3-2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1、人类对理想的追求(1)古人追求的社会理想(2)共产主义理想的产生(3)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想一想: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如何才能实现?回忆:量变质变辩证关系教师归纳:要重视量的积累──即首先实现共同理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回忆:三步走战略背景资料: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邓小平提出的设想,大会确定了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分析:小康→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经过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努力奋斗,特别是经过九十年代以来的加速发展,到1995年,我国经济提前实现原定2000年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党中央进一步提出: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全面规划──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基于对国情、民情的深刻洞察而作出的重大部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在达到新的高度。板书:2、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1)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基础(2)共同理想的实现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课后作业:请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憧憬三十年后的祖国面貌,设想一下那时的你在做什么。(一千字左右)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