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第二节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课件+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第二节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课件+导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导学案

【学教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产生的历史影响。春秋大国争霸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及战国时期的争霸与变革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2) 通过对商鞅变法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重点】
商鞅变法
【难点】
生产工具变革对于社会发展影响
一、自主学习
1.农业: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春秋后期出现了 农具和 ,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也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 诸侯崛起: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 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3. 、晋文公、 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4. 在十几个诸侯国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 ”。5.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 主持变法。
6.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二、问题探究
1. 探究:结合幻灯片史料及教材内容分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主要原因?


2. 材料: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苦,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与此同时,华夏族在同周边的少数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结合材料讨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

3. 结合商鞅变法相关内容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三、练习巩固
1. 战国中后期,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历史现象 ,其中的“一强” 是指( )
A.秦 B.吴 C.楚 D.越
2. 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打着“尊天子,攘四夷”旗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
A.晋文公 B.秦穆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
3. 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 《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
A.耜耕 B.牛耕 C.耧车 D.机耕
5. 某同学利用右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
A.西周分封 B.春秋五霸
C.战国七雄 D.秦灭六国

6. 1912年,毛泽东同志在《商鞅徙木立信论》中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商鞅之法”不包括( )
A.颁布均田令 B.奖励耕战 C.承认土地私有 D.推行县制
7.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
A.奖励耕战 B.承认土地私有 C.废除旧贵族特权 D.建立县制
8.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措施中,调整生产关系的措施是( )
A.兴修水利工程 B.推行重农抑商
C.承认土地私有 D.推广牛耕生产
9.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秦成为第一大强国”。推行“秦国新法的代表人物是( )
A.管仲 B.商鞅 C.秦始皇 D.北魏孝文帝
四、拓展提升
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2) 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3)最后完成“扫六合”的是哪个诸侯国?这个诸侯国能够“扫六合”的最主要的原
因是什么?


(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参考答案:
1、 自主学习
1. 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
2. 诸侯
3. 齐恒公 宋襄公
4. 战国七雄
5.商鞅
6. 商鞅变法
二、1. 经济——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政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军事——组建强大的军队;外交——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2. 积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消极影响: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促进各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
3. 成功的原因:取信于民;秦孝公的支持;顺应历史潮流
启示:改革创新是强国之路
三、练习巩固
1. A 2. D 3. A 4. B 5.B 6. A 7. D 8. C 9.B
四、拓展提升
(1)东:齐国 南:楚国
(2)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各主要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等。(任答两点即可)
(3)秦国 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
(4)由分裂走向统一等。(符合题意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25张PPT)
新知导入
流沙
(唐代)胡曾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老氏却思天竺住,便将徐甲去流沙。
这首诗描述的是中国古代历史哪一时期?这一时期有有怎样的特征?
新知讲解
春秋(B.C770年——B.C476年)
战国(B.C475年——B.C221年)
西周
东周
周武王伐纣灭商建西周(B.C1046年——B.C771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
春秋:因孔子编写的记载这段历史的史书《春秋》而得名。
战国:由于各诸侯国以兼并或自保为目标,连年交战而得名。
新知讲解
探究:春秋时期中国经济大发展有哪些方面表现?
农业
——铁工具和牛耕技术出现
《管子》记载:春秋时齐国已经有铁农具耕种土地
《国语》记载,孔子有弟子姓冉,名耕,字子牛;晋国有一大力士,名字就叫牛子耕。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新知讲解
作用: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如果让你来选择,你会选择哪种生产工具或耕作方式进行劳作?说说你的理由。
农业
——铁工具和牛耕技术出现
新知讲解
周天子地位的变化:
西周时: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东周)春秋时: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这一变化与当时新式生产工具的出现有怎样的关系?
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
劳动效率提高,促进生产发展
周天子经济实力衰落
诸侯日益强大
(周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新知讲解
春 秋 五 霸
齐桓公首先称霸
齐桓公确立霸主的标志: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
新知讲解
春秋霸主:
新知讲解
齐桓公 成就霸业的主要原因?
1、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经济)
2、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政治)
3、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军事)
4、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外交)
(1)材料中的历史事实发生于哪个历史时期?
春秋
  管仲帮助齐桓公改革军制和内政,发展经济;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组织联军,阻挡楚国,树立威信。
齐桓公首先称霸
(公元前7世纪中期)
(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3)“管仲相桓公”对齐国产生了什么结果?
  材料:“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
新知讲解
思考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苦,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
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
与此同时,华夏族在同周边的少数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积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消极影响: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促进各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
新知讲解
公元 前 7 7 0 年
公元 前 2 2 1 年
东 周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公元 前 4 7 6 年
公元 前 4 7 5 年
新知讲解
据图分析战国时期与春秋时期相比发生了样变化?






三 家 分 晋


七国形成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在探究单上写出《战国七雄形势图》中英文字母所表示的国名:
A.
B.
C.
新知讲解
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
战国时期的战争与春秋时期的战争相比,有什么不同?
战争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也更为残酷,对社会经济发展破坏性更大,影响更广泛。
如果你是当时的某个诸侯,面对激烈残酷的兼并战争形势,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
通过变法富国强兵,吞并别国或避免被别国吞并。
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各国变法的原因:
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直接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什么相继展开变法运动?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根本原因
背景
目的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时间、代表性改革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新知讲解
商鞅变法
人物扫描
商鞅出生于卫国,原名公孙鞅,后因功被秦国封于商,因而被称为商鞅。他“少好刑名之学”,在魏国手下做过官。入秦后,以强国之术说动秦孝公,主持变法。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陷被车裂而死。
目的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时间、人物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增强,
军队的战斗力提高,
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的控制)
损害旧贵族利益,利于新兴地主掌权
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国富
强兵
新知讲解
政治 1.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世卿世禄)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新知讲解
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的崛起,但商鞅个人的命运却以悲剧结束,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一场变革的成败,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商君虽死,变法犹存!
成功
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思考:根据所示材料及本课相关内容,你认为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

一、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取信于民
秦孝公的支持
顺应历史潮流
二、启示:改革创新是强国之路
当堂训练
D
D
1.我国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
A.铁农具的应用
B.牛耕的推广
C.手工业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
D.出现纸质货币
2.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很傲慢
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
D.周王室地位衰落
当堂训练
3.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战国后期,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主要得益于(  )
A.管仲改革 B.尊王攘夷
C.商鞅变法 D.百家争鸣
A
C
板书设计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