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试一试1.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由此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溶液对外不显电性 B.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图中A代表水分子2.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在以下的类推中,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 C.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D.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则碱溶液一定能吸收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气体3.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示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OH和NaCl B.a、b、c所示的溶液中都含有Na+、Cl﹣ C.c点表示NaOH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D.b点所示的溶液中Na+与Cl﹣个数不相等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离是指通电后产生自由离子的过程 B.只要溶液中存在氢离子,则该溶液必成酸性 C.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所以人们常用石灰水中和胃酸过多 D.硫酸铁中有少量硫酸可用铁粉加以除之5. 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反应”,做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1)实验一:向Cu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 ,继续滴加稀盐酸,通过稀盐酸与 反应的现象,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2)向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由此现象也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实验二中试管内的无色溶液成分展开了讨论.【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什么?【猜想假设】猜想一:NaCl和HCl 猜想二: 【实验设计】若要证明猜想一成立,下列试剂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紫色石蕊溶液 B.Cu C.AgNO3 D.Na2CO3.要点精讲知识点一 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1)概念:酸跟碱作用生成 盐 和 水 的反应。(2)表示式:酸 + 碱—→盐 + 水(3)反应实质:酸中的 OH- 跟碱中的 H+ 结合生成水分子。过程如下图: 【易错警示】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2NaOH + SO3 = Na2SO4 + H2O 不属于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1)反应原理:(以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为例) NaOH + HCl = NaCl + H2O (2)指示剂的选择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判断由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实验时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发生反应及反应是否进行完毕。当红色刚好消失时恰好完全反应。(3)实验操作(以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为例)①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②再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③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此时恰好完全反应。(4)判断酸碱中和后溶液溶质的成分在酸滴定碱的的实验时,所得无色溶液中可能酸碱恰好完全,也可能酸过量。检验酸过量的方法:①滴加紫色石蕊溶液;②用pH试纸;③加入比较活泼的金属;④加入碳酸盐等。中和反应是放热的反应。知识点二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如,用熟石灰可改良酸性土壤。2、处理工厂废水;如,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废水。Ca(OH)2 + H2SO4 = CaSO4 + 2H2O3、用于医药和日常生活;如,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等,Al(OH)3 + 3HCl = AlCl3 + 3H2O。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后,可在患处涂上显碱性的物质,如NH3?H2O 、肥皂水等。同步练习1.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 A.?滴入适量 FeCl3 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C.?滴入适量 AgNO3 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D.?测得反应后溶液中 Na+与 Cl-的个数比为 1:12、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 NaOH 溶液,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B.?C.????????????????????????????????D.?3、下列图象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①:往食盐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②:向含有HCl和H2SO4的混合液中滴加足量的Ba(OH)2③:将足量的MgO、MgCO3固体分别加入到相同质量、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④: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KNO3晶体(不含水分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4、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一定无关的是( )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B.用稀硫酸处理印染厂的碱性废水C.在工业上,用熟石灰和纯碱制取烧碱D.在蚊虫叮咬处涂抹稀氨水可以减轻蚊虫分泌出的蚁酸造成的痛痒5、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7、下列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碱和稀盐酸混合后发生中和反应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工厂废水中含有的硫酸可以用氨水中和D.中和反应的发生必须借助酸碱指示剂进行判断8. 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和固体N可能是( )①稀盐酸和石灰石;②稀硫酸和锌;③水和氢氧化钠;④水和硝酸铵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9、小红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右图所示)。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液体颜色没有变化。于是她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1)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氢氧化钠有剩余;③盐酸有剩余小明同学却判定不可能“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 。(2)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下表: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如果 则盐酸过量如果 则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3)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A.生锈的铁钉 B.碳酸钠粉末 C.硫酸钠粉末 D.氢氧化铜(4)下列曲线能够表示小红所做实验中溶液pH变化趋势的是 (填序号)。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试一试1.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由此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反应前后溶液对外不显电性 B.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图中A代表水分子2.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在以下的类推中,正确的是( C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 C.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D.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则碱溶液一定能吸收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气体3.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a点所示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OH和NaCl B.a、b、c所示的溶液中都含有Na+、Cl﹣ C.c点表示NaOH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D.b点所示的溶液中Na+与Cl﹣个数不相等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电离是指通电后产生自由离子的过程 B.只要溶液中存在氢离子,则该溶液必成酸性 C.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所以人们常用石灰水中和胃酸过多 D.硫酸铁中有少量硫酸可用铁粉加以除之5. 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反应”,做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1)实验一:向Cu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 ,继续滴加稀盐酸,通过稀盐酸与 反应的现象,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2)向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由此现象也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实验二中试管内的无色溶液成分展开了讨论.【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什么?【猜想假设】猜想一:NaCl和HCl 猜想二: 【实验设计】若要证明猜想一成立,下列试剂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紫色石蕊溶液 B.Cu C.AgNO3 D.Na2CO3.答案:红;【猜想假设】NaCl;【实验设计】B、C.要点精讲知识点一 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1)概念:酸跟碱作用生成 盐 和 水 的反应。(2)表示式:酸 + 碱—→盐 + 水(3)反应实质:酸中的 OH- 跟碱中的 H+ 结合生成水分子。过程如下图: 【易错警示】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2NaOH + SO3 = Na2SO4 + H2O 不属于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1)反应原理:(以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为例) NaOH + HCl = NaCl + H2O (2)指示剂的选择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判断由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实验时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发生反应及反应是否进行完毕。当红色刚好消失时恰好完全反应。(3)实验操作(以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为例)①取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②再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③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此时恰好完全反应。(4)判断酸碱中和后溶液溶质的成分在酸滴定碱的的实验时,所得无色溶液中可能酸碱恰好完全,也可能酸过量。检验酸过量的方法:①滴加紫色石蕊溶液;②用pH试纸;③加入比较活泼的金属;④加入碳酸盐等。中和反应是放热的反应。知识点二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如,用熟石灰可改良酸性土壤。2、处理工厂废水;如,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废水。Ca(OH)2 + H2SO4 = CaSO4 + 2H2O3、用于医药和日常生活;如,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等,Al(OH)3 + 3HCl = AlCl3 + 3H2O。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后,可在患处涂上显碱性的物质,如NH3?H2O 、肥皂水等。同步练习1.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D ) A.?滴入适量 FeCl3 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C.?滴入适量 AgNO3 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D.?测得反应后溶液中 Na+与 Cl-的个数比为 1:12、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 NaOH 溶液,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B? ) A.????????????????????????????????B.?C.????????????????????????????????D.?3、下列图象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C )①:往食盐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硫酸②:向含有HCl和H2SO4的混合液中滴加足量的Ba(OH)2③:将足量的MgO、MgCO3固体分别加入到相同质量、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④: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KNO3晶体(不含水分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4、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一定无关的是( B )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B.用稀硫酸处理印染厂的碱性废水C.在工业上,用熟石灰和纯碱制取烧碱D.在蚊虫叮咬处涂抹稀氨水可以减轻蚊虫分泌出的蚁酸造成的痛痒5、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B )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7、下列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纯碱和稀盐酸混合后发生中和反应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工厂废水中含有的硫酸可以用氨水中和D.中和反应的发生必须借助酸碱指示剂进行判断8. 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和固体N可能是( B )①稀盐酸和石灰石;②稀硫酸和锌;③水和氢氧化钠;④水和硝酸铵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9、小红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右图所示)。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液体颜色没有变化。于是她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1)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氢氧化钠有剩余;③盐酸有剩余小明同学却判定不可能“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 。(2)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下表: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如果 则盐酸过量如果 则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3)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A.生锈的铁钉 B.碳酸钠粉末 C.硫酸钠粉末 D.氢氧化铜(4)下列曲线能够表示小红所做实验中溶液pH变化趋势的是 (填序号)。【答案】(1)观察到加入酚酞试液后不变色,说明溶液一定不显碱性,所以不可能是氢氧化钠有剩余 (2)有气泡冒出;没有气体生成 (3)C (4)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