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政治考点精讲精练(五)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0届政治考点精讲精练(五)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0届政治考点精讲精练(五)
【考情分析】
高考考点 2005年高考 2006年高考 2007年高考 2008年高考
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2.国家的宏观调控 全国卷·25全国卷·28北京卷·27 江苏卷·19天津卷·26 宁夏卷·15上海卷·21 北京文综卷·38天津文综卷·30上海政治卷·7广东文科基础·3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广东卷·28 山东卷·3全国Ⅱ卷·25 山东文综卷·29
【2008高考考点回放】
【2008天津文综卷30】“大部制”改革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作为重点,强化管宏观、抓大事的职责,这是:( )
A.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
B.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要求;
C.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D.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要求;
【解析】“大部制”改革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一些部门不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所以,答案:C。
【2008上海政治卷7】目前我国已发布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食品行业标准数千项,制定了《食品卫生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11部法律和22部法规,基本建立了食品、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认证认可体系。这些措施有利于:( )
①规范市场经济秩序;②优化外贸结构;③维护中国产品的信誉;④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食品安全不涉及外贸结构的优化与否,排除,②。所以选D。
【2008北京文综卷38】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4)运用经济常识,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如何配置资源的。
【解析】配置资源,一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加强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有自己的特点,即它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答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自发地进行社会资源的配置。市场不是万能的,需要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社会主义市场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发挥有力的作用。
【2008山东文综卷29】春节消费体现了不同年代生活消费的主要特征。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
【解析】经济制度包括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经济体制方面,我国目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回答问题时,应当紧紧抓住这几点。答案:第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从而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了条件,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提供了保障。
【2008高考考点精析】
考点五: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辐射范围】市场经济的含义,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各自的含义、原因、作用等),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考点引申】1.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市场所起的作用实际上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即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导致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2)资源指资本、劳动力、生产资料、技术等生产要素。
(3)配置的手段,即通过价格传递信息和竞争;
(4)配置的结果是资源的合理流通和有效使用。包括资源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本部门之间、一个企业内部的最优先使用。
(5)“基础性作用”指主要的作用,说明市场调节要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2.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与价值规律的关系。
平等性、竞争性都是由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等价交换原则决定了各市场主体之间没有社会地位尊卑贵贱的差别,都是身份平等的买者或卖者、商品和货币的所有者,在交换中不得利用社会地位强制占有他人劳动成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竞争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充分的市场竞争又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为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展开激烈的竞争,推动社会发展,实现优胜劣汰。
【即时检测】
《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指出,禁止任何人或单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以任何形式干预和阻挠外地产品或工程建设等建设类服务进人本地市场的行为纵容、包庇,限制公平竞争。据此回答1——2题。
1.国家之所以要作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 )
A.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的特征;
B.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C.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要求的内在属性;
D.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主要靠行政手段;
2.有些地方动用执法部门设关卡,不让外地产品流人本地市场,有的公开限制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强令推销当地产品,有的组织质量监督部门专检外地产品“曝光”以达到扫地出门的目的。这种做法:( )
①抹杀了市场经济开放性的特点;②违背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原则;③肯定了地方保护主义的积极作用;④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可以离开统一的大市场;
A.①② B.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②④
3.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上述要求:( )
①符合矛盾主次关系的原理;②会削弱公有制主体地位;③符合市场经济平等性的客观要求;④违背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2007年8月30日反垄断法终获通过。回答4——5题
4.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很重要的一部法律。反垄断法的颁布和实施有利于:( )
①保持公平的竞争环境;②充分发挥时常配置资源的作用;③保护消费者和公众利益;④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⑤限制企业做大做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5.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 竞争性 法制性 开放性 的一般特征。市场经济的平等从根本根本上说是由 决定的。( )
A.交换双方的平等地位
B.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则
C.竞争性和法制性
D.法制性和开放性
6.继把“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写进宪法获得通过后,十六大又把在私营企业发展党组织写进党章,使非公有制经济真正由制度外人士进入制度内。个体、私营业主对进一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充满信心。他们在加大投入、开拓市场的同时,还纷纷聘请常年法律顾问来保驾护航。聘请法律顾问的个体、私营业主户迅速增长。
请回答:
(1)上述情况主要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2)请对这一特征加以简要说明,并对题中国家和个体私营企业主的做法给予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1、C 2、D 3、A 4、A 5、B
6.(1)上述情况主要体现了市场经济的法制性特征。
(2)第一,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是指社会经济的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依据市场经济法规进行。越是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越是强调规则和法制,法律法规越是完善。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也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第二,国家把非公有制经济写入宪法,使我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具有了最高法律依据,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的表现。个体、私营业主聘请法律顾问,是他们重视市场经济的法制性,运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表现。
考点六: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辐射范围】宏观调控的原因(市场的缺陷)、主要目标、手段、含义。
【考点引申】理解国家的宏观调控应注意:(1)从原因上看,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有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2)从目标上看,它能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3)从与传统计划经济的区别来看,首先,国家主要在宏观上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调节、控制、管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计划从宏观到微观无所不包。其次,运用的主要手段是经济、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而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即时检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规定,允许外国银行根据再华经营战略,以分行的形式继续在华经营外汇业务和人民币批发业务,也允许其将分行改为在华注册的法人银行以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这体现了市场经济的:( )
A.自发性; B.盲目性; C.滞后性; D.开放性
2.我国银行业对外资银行的全面开放,并不是一刀切式的盲目开放,而是坚持区别对待自主选择原则,并做到国民待遇原则和审慎监管原则的高度统一。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坚持联系的观点 全面的观点;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作到客观符合主观 理论符合实际;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以往的外资银行大多以外国分银行的形式再华开展业务,并纳入我国监管体系之中。条例规定,以法人银行经营人民币的零售业务的外资银行将被我国纳入到我国的银行监管体系之中。这体现了国家:( )
①履行银行监管的经济职能;②履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③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④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08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正式施行。作为规范作为规范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法律制度,反垄断法有“经济宪法”之称。反垄断法主要规定了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控制经营者集中这三大制度,以及对滥用行政权利排除竞争的处理,反垄断机构及其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据新华社4月7日报道,湖北省某时政府发下文件,摊派当地生产的白酒 回答4——5题。
4.该政府的做法是:( )
A.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B.政府运用价值规律指导经济建设;
C.为官一方,造福一方;
D.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
5.对该市政府上述行为的认识正确的是:( )
A.长远上有效的保护了地方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B.长远上有利于当地财政收入的增长;
C.有利于提升企业信誉形象;
D.其实质是在利益驱动下以行政手段干预经济,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
6.2008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正式施行。作为规范作为规范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法律制度,反垄断法有“经济宪法”之称。
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制定反垄断法?
【参考答案】1、D 2、C 3、A 4、D 5、D
6.第一,制定反垄断法体现了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符合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的一般特征。第二,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宏观调控。第三,制定反垄断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竞争力,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有利于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考点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辐射范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公有制主体地位,共同富裕,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考点引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同。
(1)相同点:都是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即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市场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都存在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即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都注意加强宏观调控来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
(2)不同点:①建立的基础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②目的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③宏观调控的效果不同。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实行更有力的宏观调控。

【即时检测】
1.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发布消息称,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在16年持续不断的建设施工后,将于2008年年底基本建成,比原计划提前1年,届时除升船机续建项目外,初步设计规定的建设项目将全部完工。三峡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 )
A.我国各行业劳动者之间没有任何矛盾;
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C.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D.宏观调控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有的;
2.市场经济可以再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存在,它可以为资本主义所利用,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它的基本特征是:( )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②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家可以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④能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控制和调节;⑤能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有效地指挥企业的生产经营;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在国有企业中,劳动者劳动差别决定工资差别,资本占有差别也会引起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近年来,一些居民开始把货币转换为资本,从而跨入先富者的行列。回答3—4题。
3.上述材料体现的分配方式,除按劳分配外,还有:( )
A.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经营风险分配
D.福利性分配
4.鼓励部分人通过多种正当途径致富,目的是实现全社会共富。共富的意义是:( )
①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②有利于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③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④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5. 材料一: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为打破计划经济下的平均主义“大锅饭”,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必要的。但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过分追求效率、忽视公平的结果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材料二: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重视初次分配的公平问题是其中的重要原因,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提出,在初次分配中也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意在遏制近年来收入分配状况恶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1)运用辩证唯物论相关知识,分析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也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哲学依据。
(2)联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分析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参考答案】1、C 2、A 3、B 4、C
5.(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符合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实际,针对当前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中央调整政策,在初次分配中也要求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在初次分配中也要体现公平是符合当前实际的正确的意识,有利于缓解当前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
(2)第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条件的差异以及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的作用,社会成员之间出现收入差距是必然趋势。第二,我国的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收入差距过大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本质不相符,国家能够利用财政、税收等政策和措施,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第三,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一方面承认收入分配中的差距的存在,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分配政策、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放行,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防止收入差距过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节题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08年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主要是提价申报,调价要备案,这种情况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提价。这种措施体现了:( )
A.终止了价格市场化改革的趋势
B.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达到稳定物价的调控目标
C.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调控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D.国家通过经济发展增加就业
2.从2008年6月1日起,我国禁止生产 销售 使用超薄塑料袋,在所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袋购物有偿使用制度。这可以促进公众减少对塑料袋的依赖,最大限度减少其造成的白色污染。这表明:( )
A.消费方式和观念由国家宏观调控决定
B.科学消费观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C.宏观调控在促进经济社会科学中发展作用重大
D.宏观调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我国《物权法》于2007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回答3——4题。
3.《物权法》规定“公私财产平等受法律保护”,体现和巩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法律上规范不同经济成分的关系。这说明:( )
A.我国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不再有区别
B.市场经济有平等性和法制性的特征
C.公私财产平等保护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D.公私财产平等保护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4.公私财产平等保护的意义是:( )
①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②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④完善我国分配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靠“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结合起来。这表明:( )
A.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的缺陷
B.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调控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是节约资源
D.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共同点有:( )
①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②受价值规律的调节;③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相联系;④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⑤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7.某市政府出资5000万元开发出近1万个公益性就业岗位,重点安置下岗再就业人员。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的事例表明:( )
A.政府调节是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方式
B.公益性就业岗位只能通过政府计划配置
C.公益性就业岗位也是一种可以配置的资源
D.国家宏观调控必须依赖于必要的行政手段
8.药品价格近年来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解决药品价格虚高,导致老百姓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已经成为党和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前不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降低22种药品的最高的零售价格,平均降幅40%左右,最大降幅达63%。国家降低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的做法:( )
A.是利用价格机制促进企业之间的竞争
B.为了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
C.有利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作用
D.是通过宏观调控克服市场调节存在的缺陷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据此回答23~24
9.许多地方发展县域经济于一个县域行政边界之内的设计运作,形成“县级政府经济圈”现象。工业结构雷同,发展路子相互照搬,在政策优惠上互相拼杀,在资源整合上捉襟见肘,在产业区域分工上不协调。这一做法违背了:( )
A.市场经济开放性
B.市场经济协作性
C.市场交易的平等原则
D.市场经济的自发性
10.县域经济在许多地方呈现出政府超强干预模式、干部经济模式、 政绩经济模式 、指标经济模式,发展思路受领导干部影响较大,往往是“新官新思路,新年新口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 )
①培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主体;②转变政府职能;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据《经济日报》报道,一些地方在经济发展中片面追求GDP,不问市场,盲目投资,违规圈占土地,在导致部分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能源 交通 部分原材料供求紧张和环境污染的同时,也侵害了广大老百姓的利益。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1——12题。
11.上述材料表明:( )
A.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
B.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陷
C.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 法制性 竞争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D.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12.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A.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
B.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要求把市场的作用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C.国家的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增长为目标
D.只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就能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回答13——14题。
13.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
①能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②可以有效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③可以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④能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求组织生产经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之所以要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因为:( )
A.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B.我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C.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D.国家的宏观调控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由于国内煤炭资源的开采秩序混乱,滥采乱挖严重,国土资源部将依法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整顿大中型煤炭资源矿产地的勘察开采顺序,五类不规范的煤矿将关闭,包括:开采证照不全的;开采高硫高灰煤炭的;各类小矿;资源枯竭的;进行滥采乱挖的。据此回答15——16题。
15.近几年煤炭价格逐步上升,利润增加小煤矿蜂拥而上,滥挖乱采,由此可见:( )
A.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开放性的特征
B.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C.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会产生不正当的经济行为
D.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会导致资源浪费
16.国土资源部依法对煤炭资源勘察开采秩序的整顿,是:( )
①市场经济法制性的体现;②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调节社会经济活动;③国家运用法律手段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④国家通过行政命令、规定等行政措施管理经济;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之所以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因为:( )
A.公有制经济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居主体地位
B.国家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支配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C.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不同于资本主义
D.市场经济是按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运行的
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遵循的基本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B.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
C.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规律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决定的规律
19.“购房”是目前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一方面是房价上涨,另一方面购房热情不减。导致目前房价上涨的关键因素不是供求关系,而是开发商制造的虚假信息。明明是尚未卖出,却说所剩不多,或者雇人到售楼处排队,当“楼托”,制造“人气”,借机哄抬房价。这说明:( )
A.房屋价格不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B.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导致购房者盲目购房
C.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房产商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消费者利益
D.目前我国商品房供应严重不足
20.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省份经济空间格局对经济的制约日显突出。“十一五”规划首次把以经济区发展作为内容的区域规划放在了突出的重要位置,一些省区为尝试着进行区域经济合作。从省份经济走向区域经济:( )
①是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②意味着地方政府将进一步发挥资源配置的主体作用;③能够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④有助于增强整个区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1.中国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要继续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中东西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之所以要实行“中部崛起战略”,从经济角度看是:( )
①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决定的;③统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发展的需要;④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2.国家对各行业调控措施越来越严厉增加廉价房供应,打击囤房不售、虚抬价格,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其健康发展,这是国家宏观调控___目标的体现:( )
①促进经济增长;②增加就业;③稳定物价;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23.目前,世界上已有四十多个国家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主要贸易伙伴,欧盟、美国、日本拒绝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使中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竞争中蒙受不少损失。
(1)市场经济国家指该国经济发展中哪些要求?
(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欧美日三大经济主体实行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哪些区别?
24.2007年6月,我国大中城市房价同比又上涨了5%。房地产行业存在的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过快、商品房空置率较高、市场秩序混乱状况继续存在并发展。
国务院七部委联合展开行动,于2007年开始展开为期一年的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活动。此前国家控制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调控措施正落到实处。
(1)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说明什么?
(2)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必要性是什么?
25.国家重点工程投资兴建,基础设施的改变,薄弱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协调,物价稳定,就业人员增加,进出口贸易基本平衡及人民币汇率稳定,以让问题的解决固然离不开市场机制的作用,但市场机制又往往失灵,要求国家调节和控制。
(1)为什么发展经济离不开市场机制的作用?
(2)国家调节控制经济目标和手段是什么?
26.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由国家经贸委、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会共同实施的“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启动。项目利用国际资金和技术支持,成立节能服务公司,由公司与有意进行节能改造企业签订节能管理培训等全程服务。在企业产生节能效益后,节能服务公司分享企业节能利润从而收回投资。国家希望通过这种节能服务公司的市场化运作,有效推动节能产业在全国的发展。
(1)“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分别体现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2)国家在节能产业中为什么既要政府推动,又要市场运作?
【参考答案】1、B 2、C 3、B 4、A 5、B 6、A 7、C 8、D 9、A 10、D 11、B 12、B 13、D 14、A 15、C 16、D 17、A 18、A 19、C 20、B 21、C 22、C
23.(1)市场经济国家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通过价值规律作用,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支配人的经济活动,调节着资源分配。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除了市场作用外,还有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与之配合。
(2)第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都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的一般特征,但也有根本的区别。第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标志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4.(1)单纯的市场调节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陷,会带来价格巨大的波动和资源严重浪费。房地产市场问题体现市场调节的缺陷。
(2)市场调节的缺陷要求国家宏观调控。现代市场经济是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两只手”的完善结合。
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价格上涨,不利于人民生活、社会和谐,也不利于拉动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只有加强宏观调控,才能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5.(1) 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市场作用就是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基本规律,只有发挥市场机制、价值规律的作用,才能使资源优化合理配置,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强活力。(答价值规律三个作用也可)
(2)国家宏观调控目标有四个,促进经济增长是首要目标,另外,稳定物价、增加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也是重要目标。国家宏观调控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26.(1)“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分别体现国家宏观调控作用与市场机制作用。政府推动即政府对国民经济调节和控制;市场运作,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根据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信号和自身生产经营条件,自主决定扩大或减少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需要,市场自发调节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分配。但市场的作用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善无缺的,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缺陷。只有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缺陷,促进节能产业发展,使资源优化合理配置,所以必须把“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结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