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学教师 班级 学生 日期:上课时间:主课题:水教学目标:了解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区分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以及他们的区分和相互转换了解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知道如何配制溶液,并会计算溶质质量分数了解我国和本地区的水资源概况, 知道常见水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教学重难点:水的组成饱和溶液和非饱和溶液的区分与转换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应用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教学方法:复习回顾知识点,并讲解例题,配合练习教学内容 【同步检测】1.今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保障灾区人民的基本生活用水。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水是良好的溶剂,许多物质都能溶于水B.通过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为了节约用水,提倡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D.用沉淀法、过滤法和蒸馏法净化水,效果最好的是过滤法2.配制溶液时最常用的溶剂是( )A.水 B.汽油 C.酒精 D.花生油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盐水的沸点比水低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C.只有固体能作溶质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4.下列各量中,与水的质量有关的是( )A.水的密度[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B.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C.水的比热容 D.电解水时产生氢气的质量5.分别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花生油 B.泥土 C.汽油 D.蔗糖6.小明用50℃的水泡了一杯蔗糖水,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子底部还有部分蔗糖不能溶解。已知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下列能使杯底的蔗糖继续溶解的方法是( )A.把蔗糖水放入冰箱 B.给蔗糖水加热C.往蔗糖水里继续加蔗糖 D.把蔗糖水放在通风处7.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8.t℃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瓶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A.各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B.各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振荡C.降低温度D.t℃时蒸发少量水9. t℃时,向10g水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晶体至饱和,则此过程中该溶液满足下图a、b两个变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a-溶解度,b-溶质质量B.a-溶质的质量分数,b-溶质质量C.a-溶质质量,b-溶剂质量D.a-溶解度,b-溶剂质量10.某温度下,一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改变,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加入硝酸钾晶体 B.恒温蒸发溶剂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来源:学|科|网]【知识精讲】1、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1.水的电解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 阳极 气体体积是阴极的1/2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阴极 气体体积是阳极的2倍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水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2.水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水的物理性质:颜色 无色 沸点(标准状况下) 100℃ 气味 无味 凝固点 0℃ 状态 常温常压下液态 水的异常现象 4℃时密度最大 (2)水的化学性质 ①在通电时能发生 反应。化学方程式:2H2O2H2↑+O2↑。 ②常温下与某些 反应。例:SO3+H2O=H2SO4。3.水是良好的溶剂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日常生活中除水外,常用的溶剂还有 等。2、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1.悬浊液: 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泥水、石灰浆等。悬浊液又称 。2.乳浊液: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石油的原油、牛奶等。3.溶液:一种或几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的混合物。辩一辩 辨认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名称/特征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里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置 均一、稳定 分层 分层 举例 糖水、汽水、饮料等 石灰水、泥水、血液等 牛奶、肥皂水等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溶液的组成:溶液由 和 组成。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别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溶剂通常是水)里, ( )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不饱和)溶液。3.将饱和变为不饱和的方法: , 。将不饱和变为饱和的方法: , , 。4、溶解性和溶解度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 ,气体溶解性随 升高而减小,随 增大而增大。2.固体溶解度的含义:在一定 下,某物质在 克溶剂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 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用纵坐标表示 ,横坐标表示 ,绘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有: ①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 。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 ②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 的变化情况。 ③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 相同。5、溶质质量分数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质量与 质量之比,是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可以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2.表示方法: 溶质的质量分数=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 (1) (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2) (固体:用 称取;液体:用 量取) (3) (装瓶贴上标签) 6、水污染1.水污染主要来源:工业生产中的“ ”排放; 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 的滥用等。2.水的净化方法 (1) 法:加入凝聚剂,如 等。 (2) 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3) 法: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 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7、水体的分类 按水中无机盐的浓度,水体可分为 (约占97.47%)和 (约占2.53%);按水的状态,水体可分为 水、 水、 水;按水的分布情况,水体可分 水、 水、大气水三类。8、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形式 地域范围 主要环节 海陆间循环 大范围海陆之间 、 、 、 、下渗、地下径流 陆上内循环 陆地内流区域 蒸发、蒸腾、降水、下渗 海上内循环 海洋上 蒸发、降水 水循环的意义:使陆地上的 不断地得到更新和补充。9、水资源1.我国的水资源 (1)我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但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水平的 。 (2)空间分配上, 多 少, 多 少。时间分配上, 季丰富, 季欠缺,年际变化 。2.全球有 的地区水资源缺乏,供水困难。 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旦超越自然环境的极限,就会形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一)、例题分析例1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乙溶液一定不饱和B.图2中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C.图3中N表示甲的溶解度曲线D.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一定都不会析出晶体例2已知氯化铵在30℃时的溶解度为45.8g/100g H2O。30℃时将68.7克氯化铵配制成400克的溶液,通过计算:(1)溶液是否饱和?(2)若不饱和,为了使其饱和,可用下面的方法:①蒸发溶剂法:需蒸发多少克水才能成为饱和溶液?②加溶质法:需再加入多少克氯化铵,溶液才能成为饱和溶液? 例3在20℃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50g,平均分成两等份。一份中加入0.7g该物质,另一份蒸发掉5g水,结果两份溶液都达饱和。那么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为多少克?例4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是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 g。(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_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4)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例5有m g 15%的硝酸钠溶液,欲使其浓度增加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蒸发掉溶剂质量的 B.蒸发掉溶剂g C.加入g硝酸钠 D.加入g硝酸钠例6含硫酸质量分数为90%和10%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 A.小于50% B.等于50% C.大于50% D.无法确定例7能证明水的组成的实验的是( )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②电解水??????③双氧水分解????????④氢氧化钠潮解.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例8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B.水和生石灰C.水和氢氧化钠D.水和硝酸铵例9 20℃时,将一定质量的NH4NO3完全溶解于100g水中,将所得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蒸发18.75g水,可使溶液饱和,另一份加入36g NH4NO3也达饱和。求(1).20℃时,NH4NO3的溶解度。(2).原溶液中NH4NO3的质量。(二)、当堂检测1.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B.将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后溶液仍然饱和C.天然淡水经沉降、过滤、吸附、灭菌等净化操作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2.实验室将10g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稀释成1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 )A.49g B.88g C.98g D.100g3.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现将①浓硫酸②生石灰③硝酸铵④氢氧化钠⑤氯化钠五种物质分别溶解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的是(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4.t℃时,向硫酸铜的饱和溶液中加入ag无水硫酸铜,析出bg硫酸铜晶体,则(b-a)g是( )A.饱和溶液失去溶剂的质量B.减少的饱和溶液的质量C.析出无水物的质量D.饱和溶液失去溶质的质量5.右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C.从M→N:先将M降温再将其升温D.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6.用氯化钠配制l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现有下列操作:①溶解;②称取氯化钠;③过滤;④量取水;⑤计算;⑥蒸发结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⑤②④①???C. ①③⑤②④①????? D. ①③⑥⑤②④①7. 下列认识和行为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B.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循环利用C.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相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不相等B.某KNO3溶液在室温下蒸发5g水析出ag晶体,再蒸发5g水又析出bg晶体,则a与b一定相等C.将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49%的硫酸,加水的质量与所取浓硫酸中水的质量一定相等D.已知Mg(OH)2和MgO的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取该混合物10g,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为24g【提高训练】1.科学研究中常用图象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间压变得直观明了.在某温度下.将少量氧化钙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图甲表示整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乙表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小阳同学要依据观察和思考,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象,此图象反映了该过程中( )A.溶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B.溶剂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C.溶质的溶解度与时间的关系D.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2.如图所示曲线分别表示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t2℃时,X和Y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B.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Y、Z、XC.Z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D.t3℃时,在100g的水里分别加入三种物质各mg,只有X能形成饱和溶液3.已知t℃时,盐M(不含结晶水,相对分子质量为126)的溶解度为S克。在一定量的M的水溶液中加入a g M后,恰好为t℃时的饱和溶液。若用M·7H2O代替M,欲使原溶液在t℃时恰好饱和,则需加入M·7H2O的质量(克)为( )4.某学生在一定温度下,向质量均为100g的四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KNO3固体,搅拌至充分溶解(如有不溶解的KNO3,则过滤除),除得到溶液.该学生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实验序号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水的质量(g)100100100100加入KNO3的质(g)80100120140溶液质量(g)180200210210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实验4得到的溶液属于 (填“饱和”或“不饱和”).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是 g.该温度下饱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下表列出了KNO3与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01020406080100KNO3的溶解度(g)13.320.931.663.9110169246NaCl的溶解度(g)35.735.836.036.637.338.439.8(1)现有含123gKNO3与17.9gNaCl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除去KNO3中的NaCl(操作过程中不考虑额外的水损失).①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水,加热溶解;②继续加热溶液至100℃并恒温蒸发浓缩;③将溶液降温至10℃,仅得到KNO3晶体,过滤,将所得KNO3晶体洗涤并干燥.A.步骤②中,为确保没有晶体析出,溶液中至少要保留 g水;B.步骤③中,最多可得到KNO3晶体 g;C.根据上述实验可概括出除去KNO3中少量NaCl的主要步骤:加热溶解→蒸发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D.洗涤时,应选用少量 (选填“热水”或“冷水”).其目的是: ;(2)除去NaCl中少量KNO3的一种方法是:将NaCl和KNO3的混合物置于适量水中,加热,搅拌,待KNO3全部溶解,趁热过滤,将过滤所得的NaCl晶体进行洗涤和干燥.上述方法中,趁热过滤的目的是: ;(3)取23.4gNaCl和40.4gKNO3,加70g水,加热溶解.在100℃时蒸发掉50g水,维持该温度过滤,得到的晶体质量为15.44g;将滤液冷却至10℃,充分结晶,写出析出的晶体的化学式: 【课后练习】1.向2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投入适量的氧化钙粉末,充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温度冷却到20℃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溶液温度冷却到20℃时,溶质质量分数比甲溶液大C.溶液温度冷却到20℃时,溶液质量比甲溶液小D.溶液温度冷却到20℃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甲溶液的相等2.20℃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序号水的质量(g)加入NaCl的质量(g)溶液的质量(g)①10212②]10313③10413.6④10513.6A.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C.③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20℃时10g水最多能溶解4gNaCl[来源:Zxxk.Com]3.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发现a溶液有晶体析出,b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再向b溶液加入少许b晶体,晶体消失。则下图中能正确表示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4.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t1℃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填“A”或“B”)溶液。(2)t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_B(填“>”、“<”或“=”,下同)。(3)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_B。(4)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3℃,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_B。5.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来源:Z。xx。k.Com]溶液的温度/℃7565503520析出固体M的质量/g002.04.58.4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65℃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____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2)将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________(填序号)。①升温;②降温;③加溶质M;④加水;⑤加另一种固体N;⑥恒温蒸发水;⑦与40℃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3)20℃时,用固体粉末M和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M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根据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10℃时KNO3的溶解度________NaCl的溶解度(填“>”、“<”或“=”)。(2)t℃时,将mgKNO3、ngNaCl分别溶解在20mL水中恰好饱和,则m________n(填“>”、“<”或“=”)。7.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请你回答:(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________。(2)地球表面约有7l%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总量却不足1%。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________(填序号)。A.洗澡擦香皂时不关上喷头B.不间断放水刷牙C.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D.用洗衣水冲厕所8.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________g,水________g。(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__。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C.调节平衡螺母(3)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