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十三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专题十三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超级预测
<知识预测>
本专题在《高考说明》中规定的考点有:哲学是什么;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唯心主义及其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008、2009年的高考题主要集中在对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及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进行考查,因为从整体来说,本专题是哲学的前言内容,内容相对而言比较薄,所以2010年高考主要还是采取这种方式。
<能力预测>
2010年高考试题还会以当前的热点、新名词、名言或漫画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利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学科的主干知识要准确识记、理解,培养面对材料捕捉信息的能力。2008、2009年高考题都体现了上述能力要求。
<赋分预测>
从考查的分值来看,2008、2009年高考题是1--2个选择题,分数在4—8分之间;2010年高考大致还是如此。
<题型预测>
从考查的题型来看,2010年高考以选择题为主,从题干与选项的语言看,不拘泥于政治术语,这种隐含性的考查方式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日益凸现,从对知识能力的考查到突出综合素质的考查。对此,学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超值储备
<知识能力储备>
一、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生活又是哲学的目的,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三、方法论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能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各是什么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六、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分别是什么21世纪教育网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七、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及其区别21世纪教育网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入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八、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哲学是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经济与政治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此,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21世纪教育网
(2)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能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九、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1世纪教育网
(2)自然科学基础: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21世纪教育网
(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三个统一,即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十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
①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它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②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
③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①邓小平理论
A.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它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它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没党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③科学发展观21世纪教育网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方法技巧储备>
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与方法
解答选择题主要采用直选法(选正排误并用法)、排除法、“蛇打七寸”法等。
对策一:直选法。通过对题干指向的分析,在明确设问规定后,通过对题肢的逐一分析,确定某题肢是否人选。,
[例1] (2009江苏单科高考,25) 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 )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答案] B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我思故我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C、D三项均为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应舍弃。“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占文选B。,
对策二:排除法。由于选择题的题肢设计遵循迷惑性原则,在解题时特别是解组合型选择题时要善用排除法。此法一般分两步:第一步,先排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题肢或备选项(指①②③④),以缩小选择范围(反向选择题正好相反);第二步,排除观点本身正确,但不能反映题干规定性的题肢或备选项,即答非所问的题肢或备选项。
[例2](2009北京文综试题,35) 生活在河里的小鱼听说陆地上有一种动物叫奶牛,于是向青蛙询问奶牛的长相。青蛙说:“奶牛体形很大,四条腿站立,头顶上长着一对尖尖的犄角,身上布满黑色斑点,喜欢吃青草。”于是,小鱼脑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小鱼脑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过程说明 ( )
A.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
B.感性认识是丰富、生动和正确的
C.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D.感性认识有必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答案] C
[解析] 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向别人求教或通过学习获得问接经验。A错,应舍弃;感性认识不一定是正确的,B错,应排除;题干说的是感性认识的形成,而不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对策三:“蛇打七寸”法。这是一种排除法的特殊形式,适用于选项为等量备选项的“三三制”组合题。所谓“蛇打七寸”就是从所有备选项中有针对性地找出一个错误选项(正向选择题)或一个正确备选项(反向选择题),凡含有此备选项的题肢都可以排除。
[例3](2009江苏单科高考,2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 )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21世纪教育网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 8.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所有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没有指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排除含有③的选项,
故选B。
<易混易错储备>
一、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21世纪教育网
(1)从根本观点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2)从哲学发展过程看,唯心主义在一定意义上也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也有其正确、进步的因素。21世纪教育网
(3)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无论是唯心主义哲学,还是以往的唯物主义哲学都有其不正确的一面。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某一物质的具体形态看成是世界的本原,其观点带有朴素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不能说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字的基本问题,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与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即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依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一回事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正确回答,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即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即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的问题,即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四、哲学的基本问题等同于哲学的基本派别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二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的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1世纪教育网
六、哲学的“两个对子”就是哲学的两大阵营
哲学的“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哲学的两大阵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七、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可能正确反映,也可能错误和歪曲地反映。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称之为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八、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21世纪教育网
这一观点太笼统,不科学。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因为真正的哲学反映了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所以它才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九、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
这一观点是不全面、不科学的。
(1)哲学是重要的力量,其他学科知识也是重要的力量。
(2)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既可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也可能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21世纪教育网
(3)哲学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成为现实的力量。
超凡热点
新中国60年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迈进的同时,通过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由此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综合国力的增强使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加强,国际影响日益显著。
新中国成立之时,这个刚刚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以及连年战乱中走出的国家,用一穷二白、国力空虚来形容毫不为过。经过60年的建设,特别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中国经济连上台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由弱到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从纵向比——l95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79亿元,1978年,增加到3 645亿元,2008年超过了30万亿元,达到了300 670亿元,年平均增长8.1%,比1952年增加了77倍。从横向}E——l952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微不足道,到1978年也只占到1.8%,而2008年为6.4%,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居世界第三位。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位次由l978年的第二十九位跃升到第三位,仅次于美国与德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9%。1952年我国人均GDP为119元人民币,1978年上升到381元,2008年迅速提高到22 698元.扣除价格因素.2008年比l952年增长32.4倍,年均增长6.5%。200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3 292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跃升至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国力的强大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上,更体现在国家的财力上。1950年,我国财政收入只有区区62亿元,到2008年突破6万亿元大关,近60年增长了约1 000倍!工农业产品产量位次大幅前移。解放初期,我国钢产量仅居世界第二十六位,原油仅居第二十七位,发电量仅居第二十五位。经过60年的发展,2007年主要农产品中,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茶叶、水果等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位;主要工业产品中,钢、煤、水泥、化肥、棉布居第一位,发电量居第二位,原油产量居第五位。从收入状况看,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逐步加快,财产性收入进入寻常百姓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不足l00元提高到2008年的l5 781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8.5倍,年均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49年的44元提高到2008年的4 761元。收入的增加使城乡居民拥有的财富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8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21.8万亿元,比1952年底的8.6亿元增加2.5万倍,人均从l.6元增加到l6 407元。
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就,其根本原因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的根本原则,探索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保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
(一)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21世纪教育网
1.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新中国60年是马克思主义继续中国化的60年。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所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成果,成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指导。
2.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证明,新中国60年的发展道路,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新中国60年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的根本原则,探索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对中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21世纪教育网
4.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以发展的观点,在发展中解决存在的问题。
5.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能一帆风顺,无论有多少困难,都要始终坚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6.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60年来我国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主流。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21世纪教育网
8.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基本理论。21世纪教育网
(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建立,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5.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6.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消费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消费状况的变化:第一,消费水平提高,主要表现在用于生活消费的支出增加;第二,消费结构改善,主要表现在生存资料消费的比重下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消费的比重提高。
(2)原因:第一,消费水平从根本上说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消费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第二,收入水平对家庭消费有直接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我国实行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人民的收入水平有很大提高。第三,物价水平影响消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保持了物价的基础稳定。第四,家庭消费受供养人口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三)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新中国成立后,哪些制度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实现
(1)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21世纪教育网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1世纪教育网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1世纪教育网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1世纪教育网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1世纪教育网
2.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1)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它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制定出反映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政策。
(2)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