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3讲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考纲展示一、灿烂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备考策略本专题旨在让学生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深刻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力量。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作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及措施是重要考点。2009年高考以选择题形式,联系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交流等知识,对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意义,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进行考查。展望2010年,主、客观题均可作为考查形式,通过历史材料、政策、文艺等展现材料,进行考查。复习中,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要与第二单元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中华民族精神要与第一课文化的作用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结合起来把握。21世纪教育网要点整合一、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是什么——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中,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21世纪教育网(2)基本内涵21世纪教育网①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②爱国主义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爱国主义是具体性、历史性的统一;爱国主义应表现在实际行动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3)特征21世纪教育网①民放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先进性和鲜明的时代性。21世纪教育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贯穿于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21世纪教育网②民族精神的时代性特征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特定时期的具体体现。(4)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二、为什么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21世纪教育网(1)重要性④地位:A.“三精一魂”a.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1世纪教育网b.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B.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有利于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②必要性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3)如何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把弘扬民族精神贯穿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去,增强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②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充分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⑧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④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⑤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1世纪教育网⑥人人都应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误区辨析1.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注意: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一切外来文化。(注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坚持一分为二。)3.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注意: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4.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是矛盾的。(注意: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21世纪教育网体系自建( http: / / www.21cnjy.com / )真题研析[例1] (2009·山东文综22)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庸》)④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沦语》)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②③[解析] ①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④体现的是个人素养的问题,②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故选D。[答案] D[例2] (2009·天津文综)《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上述材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 《格萨尔王传》几千年来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部作品既是藏族人民的英雄史诗,电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故④符合题意,②③不是材料体现的。21世纪教育网[答案] D[例3] (2009·江苏)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某校高三(2)班同学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学习等活动,进一步了解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社会主义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回顾不平凡的2008年,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大家商定开展以“弘扬民族精神,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http: / / www.21cnjy.com / )参与讨论在资料搜集过程中,有同学把收集到的以上三幅图片挂到班级网页上,gj起了同学们的关注。大家纷纷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图片也挂到网上。这些图片大多反映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同学们被深深感染,并跟帖展开讨论。21世纪教育网有同学跟帖认为,“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睛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21世纪教育网[解析] 本题是一个评析题,要指出题中观点正确与否,如果说法不科学,那么对在哪里,错在哪里,应该怎样。主要应弄清,民族精神不仅体现在重大社会实践活动中,也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需要参加社会实践,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21世纪教育网[答案] 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社会实践的精神动力。它不仅集中体现在重大社会实践活动中,也体现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并非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21世纪教育网课堂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2009年3月21日,“吴门书道——中国书法名城苏州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中国书法以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和笔迹的律动,表现出书写者的情绪和审美的追求。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人生的艺术写照。这说明 ( )①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④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1世纪教育网[答案] C[解析]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故①说法错误,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并不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故说④说法错误,②③符合题意。2。喝酒是中国人迎宾待客的方式,但各地喝酒方式不同,例如云南人先吃饭后喝酒,其他地方则相反。山东人、蒙古人豪爽,上海人谨慎。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辉煌灿烂③中华文化有共性 ④中华文化有区域性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答案]D21世纪教育网[解析] 本题通过生活习俗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国人都把喝酒作为迎宾待客的方式,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共性。但不同地区方式不同.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不同区域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①②无从体现。21世纪教育网3。现代和谐文化的建设应有开放的世界眼光,积极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融汇百家、兼收博取,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文化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自己。这样做有利于 ( ) 21世纪教育网①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③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④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B[解析] 此题考查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并不是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而是要吸收外来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含③的选项是错误的。21世纪教育网4.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 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1世纪教育网『答案』 B[解析] 材料表明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①④表述明显错误。5.“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民族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通过文化创新来培育民族精神、发展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题中之意。”这段话 ( )①揭示了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关系21世纪教育网②看到了文化创新对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③指出了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文化21世纪教育网④认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是民族文化力量的集中体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B[解析] 本题是对民族文化、文化创新和民族精神关系的综合考查。解答的重点在于正确理解材料中心意旨,C在材料中没有涉及。6.“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雷锋精神至今深人人心。可见雷锋精神 ( )①仍有现实意义 ②是民族精神的核心21世纪教育网③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 ④是爱国主义的主题21世纪教育网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②错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④错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21世纪教育网二、非选择题7.2009年9月是第六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某校高三(1)班为了配合学校开展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准备开展以下活动:①举办一次展览,其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中丰富民族精神的具体成果。②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格言和我国近代历史上能体现伟大民族精神的代表人物及相关事迹。21世纪教育网(1)假如你是这次展览的策划者,请你写出可能涉及到的知识要点(至少三点),以及对这次活动的总体认识。21世纪教育网(2)为了开展这次活动,该校教学楼的走廊上要张贴一些体现民族精神的格言和典型人物的画像,请分别举两个实例。21世纪教育网(3)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另外两种形式,并谈谈你打算围绕这次宣传活动做些什么。[答案] (1)①主要内容: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②总体认识: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我们应该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21世纪教育网(2)①名言:“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虽九死,其尤未悔”(屈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等。②典型人物如:袁隆平、刘翔等。(3)①本次活动可以采取演讲比赛、讲传统美德故事、制作专题网站、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式。②提示:围绕主题,切实可行即可。21世纪教育网同学们:针对你们复习内容的巩固与掌握。请认真完成课后强化作业(十一)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