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人在社会中生活 单元测试(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人在社会中生活 单元测试(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有( D )
①根据比例尺,在地图上可算出两点的实地距离 ②比例尺通常可用线段式、文字式和数字式表示
③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比图上距离缩小的程度  ④同样的地图,若比例尺不同,则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对“比例尺①1∶500”和“比例尺②: ”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比例尺①属于小比例尺 B.比例尺①表示的内容更简略
C.比例尺②可绘制的范围大 D.比例尺②适合绘制学校平面图
解析: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时,先把比例尺的线段式写成统一的数字式,再进行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反之比例尺越大;②比例尺改写成数字式比例尺为:1:1 000 000,比较得知,①比例尺大,其绘制地图的范围小,内容详细,可以绘制学校平面图;②比例尺小,其绘制地图的范围大,内容简略。
2017年,新年伊始,习近平主席就开始了对瑞士的国事访问,并在此期间,在联合国总部日内瓦发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讲话。据此,回答3、4题。
3.由图中可知,日内瓦位于苏黎世的( C )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般定向法的有关知识。根据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日内瓦位于苏黎世的西南方向。
4.小王同学在图上测得苏黎世到日内瓦的距离为3厘米 ,又查到两地的实地距离约225千米,则该图的比例尺为( C )
A.1:75 000 B.1:750 000
C.1:7 500 000 D.1:7500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比例尺换算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图上距离为3厘米,实地距离约225千米,即1: 7 500 000。
5.地图上判定方向常用的方法一般没有( D )
A.一般定向法 B.指向标定向法
C.经纬网定向法 D.实地定向法
6.地图上符号“”表示( D )
A.沙漠 B.一般城市
C.河流 D.山峰
7.现在许多社区都有让人们锻炼身体的健身场所,这反映了社区的( C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管理功能
8.人们在一个社区中生活,会逐渐适应那里的环境,进而对所生活的社区产生喜爱和依恋的感情,这就是对社区的认同感。下列关于“营建美好社区”的发言,最能反映社区认同感的是( D )
A.本区的住户都是高科技产业的从业人员
B.本区的环境是全市各社区中最好的
C.本区的居民都是一个部门的
D.本区的居民都以身为本社区的一分子而感到光荣
解析:本题目考查在社区中生活,对社区的认同感。人们在一个社区中生活,会逐渐适应那里的环境,进而对自己所生活的社区产生喜爱和依恋的感情,这种感情就是对社区的认同感。 这种认同感对社区的团结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这种认同感强调的是感情上的认知,而答案A、B、C只说明职业、环境等某一个方面的内容,不够全面。故答案选D最能反映对营建美好社区的认同感
9.在等高线地图上,我们可以判定等高线比较密集的地方( C )
A.地面坡度和缓 B.地面坡度均一
C.地面坡度陡峭 D.坡度上缓下陡
10.【山东威海中考】下图是某地理考察队山区考察所用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
A.山顶与出发地的相对高度为500米
B.山顶和出发地的温差在3℃以上
C.山顶位于出发地的西北方向
D.若突遇暴雨,紧急下山,尽量避开②④路线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山顶的海拔为600米~700米之间,出发地海拔为1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600米~700米)-100米=500米~600米之间,故A错误;山顶的海拔高度为600米~700米之间,出发地海拔为100米,两地温差为[(600米~700米)-100米]÷100×0.6°C=3°C~4.2°C之间,温差在3°C以上,故B正确;根据指向标判断,山顶位于出发地的西北方向,故C正确;图中的②、④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容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等灾害,故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A。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100米)。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1、12题。
11.等高线x的数值是( A )
A.200米 B.300米
C.400米 D.无法判断
12.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D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解析:图中有河流流过,说明图中的地形部位是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又因为等高距为100米,所以y的数值是400米,x的数值是200米,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13.观察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从①处登山最省力 B.这幅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100米
C.③处地势和缓,登山最省力 D.③处地形为山谷
解析:由图可知,①处等高线密集,登山费劲;这幅图的等高距为50米;③处为山脊,且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登山省力。
14.【福建三明中考】2016年3月7日,三明沙县机场正式通航。小玲同学从上海乘飞机到三明旅游,下列地图对她最有帮助的是( D )
A.福建省政区图 B.福建省旅游图
C.三明市政区图 D.三明市旅游图
15.乡村的居民大多分布在( D )
A.远离水源的地方 B.交通不便的地方
C.沼泽地区 D.依山傍水或沿公路分布
16.下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
17.与乡村聚落相比,城市聚落具有的特点是( A )
①人口密度大 ②人口密度小 ③房屋高且较拥挤 ④学校、影剧院等文化设施较多 ⑤道路比较稀疏狭窄 ⑥生产部门比较单一 ⑦从事服务业的人数较多
A.①③④⑦ B.②④⑤⑦
C.③⑤⑥⑦ D.②⑤⑥⑦
解析: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相比,人口密度大,房屋高且较拥挤,学校、影剧院等文化设施较多,道路密集,生产部门众多挤,从事服务业的人数较多。
18.传统的聚落建筑风格不可避免地打上各地自然环境的烙印。关于下列地区民居的说法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D )
A.黄土高原——窑洞 B.北京——四合院
C.北极地区——冰屋 D.西亚——高脚屋
19.店铺林立的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应该属于( C )
A.生活小区 B.风景旅游区
C.商业区 D.工业区
20.下列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中,属于文化联系的是( D )
A.新疆的哈密瓜运往上海
B.浙江温州的居民到广州投资设厂
C.南京某大学的学生在网上查询有关杭州人才市场的信息
D.浙江的青少年代表到北京进行文艺演出
解析:新疆的哈蜜瓜运往上海,属于物产联系;浙江温州的居民到广州投资设厂,属于经济联系;南京某大学的学生在网上查询有关杭州人才市场的信息,属于信息联系;浙江的青少年代表到北京进行文艺演出,属于文化联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21.读图(图中数字为公交车线路),回答问题。(16分)
(1)图中火车站在宾馆的西北方向,体育馆在宾馆的东南方向。(2分)
(2)图中比例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米,如果量得宾馆到火车站在图上的距离为2厘米,那么两地的实地距离是多少米?(4分)
两地的实地距离为100米。
(3)从宾馆到公园选择3路公交车最好,从火车站到公园大门选择2路公交车最好。(2分)
(4)B点在A点的正东方向,假如有一天刮东风,那么湖中的船只从A处划到B处,是顺风还是逆风? (4分)
逆风。
(5)如果划船保持5米/分的速度,从A处到B处需要多少时间?(AB的图上距离为1.2厘米)(2分)
12分钟。
(6)图中铁路线的走向是西南—东北走向。(2分)
解析:第(4)题,湖中刮东风,表明风是由湖的东岸吹向湖的西岸。本图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只能采用一般定向法,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可以判定其相对位置为A在西,B在东,由西(A处)往东(B处)划船是逆风而行。
22.读聚落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聚落可分为乡村、城市两大类。(2分)
(2)A、B、C三处聚落都属于乡村聚落,三处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沿河分布,原因是河流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的水运和水源。(4分)
(3)A、B、C三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B,理由是B地面积较广且位于河流交汇处。(4分)
(4)城市聚落形成后,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你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城市交通便利,生活丰富多彩,找工作容易,教育和医疗水平高。
23.读图1和图2,回答问题。(16分)
图1
   
图2
(1)图1和图2两图各表示哪一类型的社区?两者在景观上有哪些差异?(4分)
图1表示城市,图2表示乡村。城市建筑比乡村密集,交通比乡村发达、完善。
(2)在图1中,农业实验区位于学校的东南方向,火车站位于学校的正南方向;如果学校沿着公路至科技园区的图上距离大致是6厘米,那么学校离科技园区的实地距离约为900米。(6分)
(3)图2中的河流走向大致是东西走向,道路走向大致是南北走向。(2分)
(4)如果将图2中的河水通过管道引到学校,请在图中画出最短的铺设路线。此路线最少要准备1500米长的管道。(4分)
画图略。
24.我国侦察兵交给指挥员一张敌军军事部署简图,请你帮助解答下列问题。(14分)
(1)我军阵地在敌军阵地的东南方向。(2分)
(2)如果我军大炮的最远射程为20千米,敌军指挥部是否在大炮射程之内?请写出计算方法。(4分)
否。计算过程略。
(3)我军阵地海拔大约为700米,与敌军指挥部所在位置的高度差约为400米。(4分)
(4)如果只考虑地形因素,我军选择进攻路线C(填字母)较好。为什么?(4分)
C路线等高线稀疏,地势和缓,利于前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