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0届高三政治基础知识汇总:文化生活(8)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2010届高三政治基础知识汇总:文化生活(8)

资源简介

江苏省2010届高三政治基础知识汇总:文化生活(8)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四有”、“三面向”、三“的”)
坚持先进文化 基本内容:指导思想、共同理想、精神、荣辱观
的前进方向 建设社义 必要性:多种文化并存、人们思想活动特点
推动社会 核心价值 重要性:共同思想基础;有利于
主义文化 体系 如何建设
大发展 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根本任务
大繁荣 (在当代中国,发 大力发展 教育的地位、作用、发展的要求
展先进文化即) 如 教育科学 科技的地位、发展的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 何 文化事业 发展文化事业的要求
精神文明 做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开展多种形式创建活动)
1.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注意】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先进文化的含义从四个方面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了先进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二是培育“四有”公民,明确了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三是坚持了“三个面向”提出了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四是强调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揭示了先进文化建设的本质属性和核心内容。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4)怎样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①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社会进步产生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② 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我们国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文化建设必然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5)要求: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注意】
坚持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因为:  
① 坚持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统一的,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是统一的。  
②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  
③ 思想文化越是多样性,越是需要“主心骨”。   
④ 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混乱、失误、受挫,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注意】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②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2)推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1)重要性:
①对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对个人:精神文明建设使人们的思想感情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增强,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③有助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注意】
(1)正确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这三者之间就其主要内容来说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或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侧重点上又有所不同,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来说的,精神文明则是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的。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它会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作为新时期培养人的目标,“四有”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对全体公民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素养、民主法制和纪律观念全面发展的要求。
(4)我们应联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希望工程”、“送温暖”、“手拉手”、“村春蕾计划”、“贫困生救助”等公益活动,分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每个公民的意义,增强自觉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意识。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把教育和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①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原因: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原因: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要求: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③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原因: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
要求: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扶持党和国家重要的新闻媒体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要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④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⑤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进行文化创造;广大人民群众应积极参与,创造丰富多彩的形式;青年学生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注意】:
(1)正确区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①文化事业是指弘扬主旋律,提倡高雅文化的文化产品,例如公益性宣传,教育的产品等,作为公共的大众文化事业来建设。
②文化产业是指属于群众个性喜好,愿意花钱享受,有市场,能盈利的项目。
(2)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3)要求能从国家、人民群众、青年学生多角度说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⑴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在这一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例如,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公益活动等。
⑶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充当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