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0届高三政治基础知识汇总:文化生活(9)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2010届高三政治基础知识汇总:文化生活(9)

资源简介

江苏省2010届高三政治基础知识汇总:文化生活(9)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
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紧紧抓住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
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主要内容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重要性
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关系
文化发展的
中心环节 冲突的原因
生活在思想道德冲突
解决的途径
二者含义
思想道德修养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
与科学文化修养 在科学文化 二者的关系 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的陶冶中升华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
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1.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1)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思想道德的显著标志。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
(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同资本主义思想道德以个人主义为原则根本对立的。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存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是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
【注意】
要看到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是根本对立的。
个人主义是源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意识,是上层建筑,是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相适应的。个人主义鼓吹自我至上,强调个性自由、个性解放,为了个人的利益,不惜牺牲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对社会的存在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
集体主义是源于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是上层建筑,它是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相适应的。集体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正确原则和道德原则。集体主义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1)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2) 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注意】
党的基本理论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党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党的基本纲领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几个方面的统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基本经验可以总结为十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3.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⑴社会主义荣辱观(简称“八荣八耻”)的内容: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判断行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⑶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关系:“以八荣八耻”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在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既凝结着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又融入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既有先进性的导向,也有广泛性的要求
【注意】
(1)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提炼和升华,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只有知荣辱,才能明是非、辨美丑。一旦荣辱不分,势必混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仅道德伦理大厦根基动摇,就连整个社会风气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2)“八荣八耻”是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是社会价值导向的标尺。
4.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1)出现道德冲突的原因:
生活变化很快,不断加快的城镇化进程;新型产业的崛起与传统产业的衰落,使众多劳动者不得不面对新的择业问题;网络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社会交行的新天地;等等。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在告别传统牛活方式的同时,也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下的“两难选择”。
(2)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
解决道德冲突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5.在知识文化的陶冶中升华
(1)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和思想道德的含义
①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
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知识文化修养。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是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
②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2)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关系
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相互促进的统一关系。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①掌握科学知识和文史知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提高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有助于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之,缺乏知识文化修养,就容易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
②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水平。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危害社会。
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同时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只有坚持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才能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人。
(3)知识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
知识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6.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
(2)在遵守公民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积极的、健康的、进步的思想道德,总是旧消极的、有害的、落后的思想道德相比较而存存、相斗争而发展的。只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划清唯物论与唯心论的界限,社会主义心想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界限,科学与迷信的界限,文明与愚昧的界限、才能切实增强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为此,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没小闻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3)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亟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始终没有离开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目标。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让我们共同努力,在践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过程中,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像无数先辈那样,加人到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行列中。
【补充内容】
1、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展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
(4)要求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判断一种文化是不是先进文化,要看这种文化是否站在时代的前列,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2)迄今为止,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最先进的文明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先进的经济政治制度,也是先进的文化形态。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就在于它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5)在当代中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三个面向
(1)面向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充满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是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赖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2)面向世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开放精神的重要体现。
发展中国先进文化既要充分重视世界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和挑战,又要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博采众长,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发展中国先进文化,既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又要积极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面向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鼓励创新精神的重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能够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指导文化建设面向未来,顺应历史的潮流,响应时代的呼唤。
只有不断融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得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开辟中华文化的新境界。
只有不断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积极进行文化创新,才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4、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文化
它代表和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国家要独立,不仅政治、经济上要独立,思想文化上也要独立。
他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中华民族的形式、中华民族的风格和中华民族的气派,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特征。
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反映中国人民创造自己新生活的进程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立身之本。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文化
它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主张实事求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它反对一切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它积极吸收所有科学的,进步的思想文化,与各种错误的思想文化划清界限。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大众的文化
它来自于人民大众,扎根于人民大众,服务于人民大众,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满足人民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丰富的、健康的精神需求。
它强调人民大众既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又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服务对象。中国老百姓喜爱不喜爱、欢迎不欢迎,是判断文化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规定着我们文化创新的方法和方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