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政治复习精品学案:探究世界的本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0年高考政治复习精品学案:探究世界的本质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五课导学案
一、考点扫描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考情分析
意识的能动作用 浙江文综,34,4分
福建文综,36,4分
山东文综,25,4分
宁夏/辽宁文综,20,4分
海南单科,20,2分
广东单科,39,11分
江苏单科,28,2分
一切从实际出发 江苏单科,9,2分
意识的能动作用 山东文综,28(4),8分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江苏单科,31,2分
广东单科,24,2分
安徽文综,37(2),8分
物质决定意识 广东文基,14,2分
广东单科,15,2分
三、知识梳理(一)
1、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
(1)自然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反对“神创论”。
重要原理: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2)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②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等均是客观的。
(3)意识的产生、内容和本质是客观的(下一课的内容)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4)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①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
物质具有“可知性”: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
正确理解物质概念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①要明确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哲学上的物质所概括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具体形态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外,还有自己的个别特性。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否则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不能用物质的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否则看不到世界的物质性。同时,还应看到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它们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②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③不能把客观实在等同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征的抽象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两者的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5)世界是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原理: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③人的意识也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因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它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哲学的运动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
3、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①静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
②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实事求是;又要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人类造福。
③反对错误倾向:片面地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属于唯心主义;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机械唯物主义。
(5)要注意规律问题上的几个误区
①规律与现象的关系: 首先,现象和本质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现象是个别、层面和表面的东西,是事物的本质的具体表现;本质则是同类现象的共性,是事物内部深藏着的东西。同类现象具有共同的深刻的本质,而作为共同本质的外部表现的现象都是千差万别、多姿多态的。因此,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本质比现象普遍、深刻。
第二,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本质则是相对平静,相对稳定的。
第三,从人的认识来看,现象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靠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其次,现象和本质又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本质决定着现象,并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现象又总是一定本质的表现,不可能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也不可能有无本质的现象。
②规律与规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二者的性质不同。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创造、消灭或者改造它。而规则是主观的,它以人们的主观需要为转移,人们可以制定、废除或修改它。
联系:一个正确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定律也不是规律,定律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属于意识范畴,是主观的。
③规律无好坏之分。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规律无好坏之分。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的作用,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从而创造有利于规律发挥积极作用的条件,限制规律发生消极作用的条件,使规律发挥积极作用,造福于人类。
④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永恒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因此,任何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所以,认为规律都是永恒的,万古不变的观点是错误的。
【真题再现】
1、(09江苏2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故A项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属性,故B项错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故C项正确;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故D项错误.
2、(09山东22)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④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09浙江31)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保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灵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
①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②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③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④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题干的主旨意思是在宋代时期:正是由于我国手工业和商业蓬勃发展,才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体现的哲学道理就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①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② 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④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这三项都说明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而③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体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与题意不符。
4、(09海南20)2009年事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他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
①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
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
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考查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人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和处理,应该坚持唯物辩证的观点,既要看到人和人的意识的重要性,更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尊重自然,并与之和谐相处。
5、(北京文综卷)“世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5000年”——2008年奥运会的熊熊圣火在北京燃烧16天,北京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化,为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精神增添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内涵。
运用辩证唯物论,说明如何通过北京奥运会充分展现中华文化。
精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式问答题。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材料,其次要特别注意题目对哲学范围的限定。2008年奥运会是在中国的首都北京举行,当然要体现中国的国情和特色,要充分展现中华文化,在哲学上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要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功,要在短短的16天比赛中充分展现中华5000年的灿烂文化,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立足国情,了解奥运、了解文化、了解历史。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在展现内容上,对传统文化要进行选择,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在展现方式上,大胆创意,精心策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展示方案,并以此为指导,周密组织,科学实施。
37、(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
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8分)
(2)能动地认识世界。制定“文化强省战略”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的影响,变挑战为机遇,化危为机。能动地改造世界。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提升软实力,实现快速崛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省情,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知识梳理(二)
1、正确把握意识的含义
①意识的起源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的生理基础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器官——人脑的机能。
③意识的内容与形式: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反映)。因此,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④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反对唯心主义从主观出发的错误观点。
重要提示: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以外的任何动物以及智能机器人地不能说有意识。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其内容都是客观的,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做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2、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映。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重要提示:①意识的能动作用 是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大,也要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②物质的决定作用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不能等量齐观。物质的决定作用是前提、基础,是第一位的,而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是第二位的。③我们在表述意识的能动作用时要注意: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而不可笼统地表述成“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是什么?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为什么?①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②是我们做好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怎么办?①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能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真题再现】
1、(09江苏28).“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的能力。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BCD三项均不是意识活动的特点,据此可排除BCD三项。
2、(09海南19)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作家埃勒 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很多的科学幻想成为现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很多发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
①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②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③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题干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①④的说法正确;②的说法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故③的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项。
3、(09浙江卷31)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报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灵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①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
② 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③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④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题干的主旨意思是在宋代时期:正是由于我国手工业和商业蓬勃发展,才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体现的哲学道理就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①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② 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④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这三项都说明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而③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体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与题意不符。
4、(09浙江卷30)以下说法与漫画《落潮》(作者刘庆涛)的哲学寓意相符的是
A 恐惧归根到底源自内心的怯懦 B 自信就能超越环境的限制
C 无知则无畏,真正有知则有畏 D 人往往自己把自己打倒
【答案】D【考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解析】漫画<落潮>的寓意是:此人在涨潮的时候既然能蹦过去,从理论上讲在落潮的时候也就能蹦回去!但是由于他失去了自信,最终还是自己打败了自己,说明错误的意识会使人误入歧途。
5、(09全国Ⅰ31)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小岗村农户做出分田到户和重新走上合作经济道路的两次重大决策都促进了当代经济发展。这说明正确的决策
①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 ②符合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要求
③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正确的决策”是意识,本题考查的正确意识能动性理解,③中观点明显违背了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④中观点没有认清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而不能创造规律。
39、(11分)休谟说:“除了对知觉而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他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
辨析:客观事物在人的意识之外,是人无法认识的。
(1)休谟的观点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够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3)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意识还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4)通过人的感官,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变化多端的现象,通过“思维的眼睛”,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