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资料 民族团结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1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资料 民族团结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及宗教政策
生活趣味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3月14日,拉萨市小昭寺附近的商店正在燃烧 世界华人反藏独游行
2008年3月14日,少数不法分子在西藏拉萨制造了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如此严重暴力事件发生之后,达赖集团歪曲事实,把此次事件说成是“和平抗议”、是境内藏人“自发行为”。
然而,大量的事实清楚地表明,拉萨打砸抢烧暴力事件是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和煽动的,拉萨“3·14”事件引起全国各族群众和世界华人的强烈愤慨。
问题:达赖集团的行为本质是什么?
【思维提示】企图制造民族矛盾、图谋“西藏独立”分裂祖国。
基础知识梳理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关系: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①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③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物质保证。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3)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基本自治权。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国情决定的。
②社会和政治基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
1.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两个方面:既包括信仰宗教的自由,又包括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②地位: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①原因: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②要求
第一,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第二,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
第三,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第四,支持他们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
2.弘扬科学精神
(1)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遵循唯物辩证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2)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中学生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的主人。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即真实性的内容和多样性的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疑难探究整合
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系
原则 含义 原因 关系
民族平等 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依法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的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民族都对祖国的文明做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⑵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要求坚持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民族团结 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 民 族共同繁荣 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都得到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 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实行区域自治的范围: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3)民族自治机关的地位:它既是国家的地方机关,又是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5)民族自治地方实行三级管理: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其主要内容包括:①立法自治权,②变通执行权,③经济自治权,④文化管理自治权,⑤其他自治权。
(7)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3.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的宗教政策包括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并非鼓励、提倡人们信教,其实质是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同时注意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并非保护一切宗教活动。注意正常宗教活动与非正常宗教活动的区别。
(2)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就是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目的是为了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制渗透。
(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这是国家主权在宗教事务上的体现,并不排斥宗教界在独立自主、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目的。注意这里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同时注意理解相适应的含义及能够适应的政治基础。
经典例题分析
考查知识点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例1】(2008·江苏·10)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西藏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也拥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这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
A.民族团结原则 B.民族互助原则 C.民族平等原则 D.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尝试解题】C
【思路点拨】通过分析材料所知,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说明在我国,少数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体现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民主平等的原则,故选C。A、B、D说法材料都没有体现。
【变式训练】西藏自治区先后于1987年和1988年颁布实施了《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2002年修订为《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规定》)和《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的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在西藏自治区,藏、汉语文并重,以藏语文为主,将学习、使用和发展藏民族语言文字的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目前,西藏自治区的广播、电视台专门开设有藏语频道。全区现有14种藏文杂志、10种藏文报纸。《西藏日报》藏文版每天出版。近年来每年出版的藏文图书都在100种以上,发行数十万册。这表明
①国家保障公民的文化教育权利
②我国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已经完全消除
③使用本民族语言是民族平等的重要方面
④在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⑧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以西藏自治区规定藏、汉语文并重,以藏语文为主,将学习、使用和发展藏民族语言文字的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民主平等的原则认识,①③④符合题意,②认为我国各民族问事实上的不平等已经完全消除是错误的,我国各民族间由于政治、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还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
【答案】D
考查知识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例2】(2008·全国卷Ⅰ·39)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表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
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尝试解题】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名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变。历史和实践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坚持民族区域制度,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民族区域制度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党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事。
【思路点拨】回答此问题要注意多读材料把握材料隐含的规定性。关于为什么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材中主要从“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这两个角度加以分析说明,这两个方面考生一般均可写出。但是,材料中还明确提到“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由此可知,我们还应从依法治国的角度分析,许多考生往往因看不到这一点而失分。所以作题要细心研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变式训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这些国情不包括
A.“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C.我国各民族间的差别的消失
D.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解析】C说法错误,我国各民族间的差别的没有消失;A、B、D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C
考查知识点 我国的宗教
【例3】(2008·广东·16)据2004年《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统计,西藏自治区共有藏传佛教活动场所1700多处,住寺僧尼约4.6万人;清真寺4座,伊斯兰教信徒约3000余人;天主教堂1座,信徒700余人,各种宗教活动正常进行。这表明
A.我国保护各种宗教活动
B.我国人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
C.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D.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
【尝试解题】B
【思路点拨】通过材料的数据可知,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得到充分实现,故选B。C的叙述正确,但与题意不吻合,故舍弃。A中保护各种宗教活动是错误的,我国只保护合法的宗教活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仅包括信仰自由,也包括不信仰的自由,故不选A。
【变式训练】党的十七大对党章作了适当修改,党章增写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团结信教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为此我们应该
A.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坚持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反对国际宗教交流
D.要求宗教人士放弃宗教信仰
【参考答案】A 我国保护合法的宗教活动,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并不是反对正常的国际宗教交流,B、C、D表述都不科学。
智能优化训练
基础达标
2008年12月11日下午,由胡锦涛题写的“民族团结宝鼎” 在广西首府南宁民族广场揭幕 圆形的青铜宝鼎庄重威严,鼎身饰波曲纹,鼎颈饰象征辟邪平安的饕餮纹和象征喜气祥和的象纹,鼎座铸有“百色风雷”“民族新篇”“奇山秀水”“歌海情韵”“北部湾潮”“和谐南疆”等6块浮雕,展示了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来人民生活稳定、安居乐业、幸福欢快的和谐景象。鼎总重量约13吨,寓意全国13亿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回答1——2题
1. 下面关于民族团结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②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③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④是民族平等的物质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项②说法有误,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④有误,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答案:B
2.壮族女孩小薇为自己的手机设置了一段彩铃:“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歌词的寓意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B.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的地位是平等的
C.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D.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解析:“ 汉族和藏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表明汉、藏族是一家,地位平等,故选B。A、B、C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答案:B
3. 2007年11月以来,在西藏自治区县乡换届选举中,选民参选率基本上都在90%以上;在自治区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超过80%;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自治区主席和各县县长,均由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公民担任;近二十年来,国家先后拨专款3亿元维修和保护庙宇,全区藏传佛教等宗教活动场所满足了信教群众正常宗教活动的需要。以上事实说明
①公民充分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自治区已实行全区范围内的直接选举
③公民充分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④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解析】D 在我国,县乡人大实行直接选举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4.1959年以来,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至2008 年3月,西藏自治区人大已经制定了200多个具有鲜明的民族区域自治特征的法规和单行条例。这一事实表明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②制定地方性自治法规是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重要表现 ③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团结的重要表现 ④西藏人民享有充分的民族自治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①③说法错误。
5.2007年12月18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新形势下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这一政策包括
①宗教信仰自由 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宗教的原则 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A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党的宗教政策的内容,④说法错误,应该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6.2008年2月2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在宗教界人士迎春茶话会上指出,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党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因此,我国公民
A.在任何场合都可以自由宣传宗教主义
B.在任何场合都可以进行无神论宣传
C.在任何场合和单位都可以发展教徒
D.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自由选择宗教信仰
【解析】D 本题考查我国的宗教政策。A项错误,宗教教徒不能在宗教活动场所以外传教。B项错误,任何人不能到宗教活动场所宣传无神论。C项错误,在公共场合、学校等不能发展教徒。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7.2008年12月11日,是广西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日,也是全区各族人民的盛大节日。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正确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持下,广西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使广西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全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大幅改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切实保障;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普遍提高,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推进,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今天的广西,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各族干部群众正满怀豪情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
简述广西自治区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解析:本题以广西自治区成立5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依托,考查学生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回答时要注意答案的全面性。
参考答案:⑴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⑵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⑶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⑷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国家的支持、发达地区的支援和少数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8.2008年2月26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努力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我国各民族为什么能够长期团结、和睦、繁荣?
(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重要意义
【解析】本题以《人民日报》对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的论述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我国民族关系形成原因及民族区域自治意义的认识。第一问,要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党的民族制度、民族政策、以及改革等多个角度分析;第二问,既要联系教材,又要和时政材料联系起来。
【参考答案】(1)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我国各民族之间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这是根本原因。
②我国坚持和全面贯彻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③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④改革、发展、稳定促进了新时期各民族的团结和繁荣。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著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⑤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属于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是
①自治区 ②自治州 ③自治县(旗) ④自治乡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C 我国自治对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州、自治县(旗),自治乡不是自治自治地方。
10.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检察院
B.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府
C.人民政府 人民法院
D.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解析】B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不是自治机关。
11.2008年3月14日达赖集团在拉萨策划煽动的打砸抢烧重大暴力事件,引起西藏各族群众和各界人士的强烈愤慨和谴责;中国政府对这一事件依法进行了妥善处理,因为这一事件关系到
A.促进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问题
B.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宗教问题
C.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问题
D.捍卫国家生命租灵魂的主权问题 终极天使
【解析】D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捍卫国家的主权,因此,中国政府对这一事件依法进行了妥善处理。
12.(2008·海南·8)1947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开创了内蒙古历史的新纪元。内蒙古地区之所以能够建立民族自治区,主要因为
①蒙古族对国家统一有强烈的政治认同 ②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
③内蒙古地区的民族人口构成单一 ④蒙古族在我国民族人口分布上有自己的特点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D 本题是识记性考查题,排除②③即可得出正确选项。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市、县的居民是由单一的民族组成的,因此选D。
13.材料一: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当中,各民族不分大小,都有自已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材料二: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央和其他省市无偿援助西藏建设62项工程。这些项目投资总额达到238亿元,其中中央和有关部门承担
75.7%,地方对口支援占24.3%,全国各省、直辖市和6个计划单列市都承担了援藏任务。
材料三: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中央政府向西藏投入500多亿元,2007年与1997年相比,西藏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约950%,,适龄儿童入学率提高约300%。
材料四:贾庆林指出:应该承认,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还比较短,在实践中还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但是,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来的发展变化举世瞩
目,有目共睹,不容否认。
(1)上述材料体现出我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些基本原则
(2)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了这些基本原则的哪些具体内容
(3)结合材料回答,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发展变化的实践说明了哪些政治学道理
【解析】第一问分别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第二问要求回答具体内容,应结合三个原则的具体表现回答;第三问可以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的领导等方面回答。
【参考答案】(1)上述材料体现出我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有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材料一说明我国各民族在政治地位上实现了平等;材料二说明了我国各民族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团结合作关系;材料三说明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采取了积极扶持的政策,以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①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西藏社会进步的必然,符合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②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实现西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平等发展和共同繁荣的必然要求。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国家主权统一、人民当家作主和西藏地方自治的有机结合,为西藏人民实现与全国各族人民平等发展和共同繁荣提供了有力保证。
③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西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结果,是西藏人民充分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保证。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完全适合中国国情和西藏地方的实际情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4.(2007·四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党的十六局六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发展民主政治、保证公民权利、推进社会事业……每方面的法律法规”。本届全国人大通过的《物权法》,其立法工作历时13年,先后召开过100多次座谈会,收到了l万多件,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审议,充分反映了国情民意,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说明《物权法》的制定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
【解析】该题通过创设新情景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此题属于体现类的题目,解答此题要掌握设问所规定的知识点,即“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统
一”.分别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个方面联系材料回答。
【参考答案】①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立法工作,《物权法》的制定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②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物权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
定,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③《物权法》按照立法程序制定,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可见,《物权法》的制定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
探究创新
15.材料一:近年来,达赖集团口头上表示已经放弃“西藏独立”,实际上并没有停止分裂破坏活动。达赖去年窜访欧关时多次声称,“2008年是关键的一年,奥运会也许是藏人的最后机会了”,呼吁有关国家在与中国打交道时,把“西藏问题”与北京奥运会联系起来。
材料二:2008年3月14日达赖集团在拉萨策划煽动的打砸抢烧重大暴力事件,引起西藏各族群众和各界人士的强烈愤慨和谴责。
材料三: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已是国际社会共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承认所谓“西藏流亡政府”.达赖集团制造的一系列闹剧和破坏活动很不得人心,遭到国际社会的坚决反对。
(1)达赖集团策动拉萨骚乱以及把“西藏问题”与北京奥运会联系起来的目的是什么
(2)探究:结合实际,运用所学政治学知识为西藏的繁荣和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解析】本题奥运会和“3.14”事件为背景,考查对达赖集团搞分裂活动的认识 ,并探究西藏繁荣和发展的措施。第一问应回答出达赖集团的目的是分裂祖国;第二问从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党的领导等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1)达赖集团的行为是妄图破坏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行,企图制造民族矛盾、分裂祖国、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行为,幻想制造民族对立、制造仇恨、制造混乱、乱中
取利;其根本目的在于搞“西藏独立”,最终达到分裂祖国的阴谋。
(2)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反对利用宗教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等(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