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资料 多彩的消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1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资料 多彩的消费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生活趣味政治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希腊雅典开幕。在此前后,到希腊观光旅游的游客比同期增加了5倍以上,奥运会门票销售很快,这些游客中有的是单纯观光,有的是观看体育赛事,感受赛场气氛。奥运期间,开发商利用体育明星大做文章,引导消费者的追星心理推销产品,但大部分消费者还是注重产品是否适用,是否物美价廉。
运用相关知识,回答材料反映的经济学道理。
【提示】⑴体育经济、奥运经济是一种时尚经济。
⑵从众心理可引发个人消费。奥运期间,开发商利用体育明星大做文章,即利用了人们追星心理来推销产品。
⑶个人兴趣会引导个人消费方向。奥运期间,观光旅游收入、奥运赛事门票收入等受个人兴趣的影响。
⑷求实心理会引发个人消费。“消费者还是注重产品是否适用,是否物美价廉”,体现了求实心理引发消费
基础知识梳理
一、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
⑴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当前可支配收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未来收入预期。未来收入预期乐观,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会增加;反之人们会节制当前消费,以备不时之需。
③收入差距。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总体消费下降,反之,缩小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⑵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物价下跌,购买力则提高,消费水平也提高。
   ⑶其他因素: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广告等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等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活动。
2.消费的类型:
⑴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⑵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⑶按照消费的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消费结构:
⑴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⑵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一个系数。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面面观。
⑴从众心理:其消费会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
  ⑵求异心理:消费行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⑶攀比心理:有些商品,人们拥有它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的实用价值和它所带来的乐趣,而是在于“向上看齐”,人民我有的炫耀心理。
   ⑷求实心理:讲究实惠,据己需要是一种理性消费。
2.做理智的消费者。
⑴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使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
⑵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注重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协调发展。
  ⑶保护环境,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疑难探究整合
1.正确认识贷款消费
(1)贷款消费的特点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即当所购商品超出买主的支付能力时,通过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
(2)贷款消费与钱货两清的消费、租赁消费等消费行为的区别在于交易方式不同。
(3)贷款消费的作用或影响:①从消费者个人角度讲,主要是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②从社会经济角度讲,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有利于扩大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4)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消费者要转变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贷款消费,在理智消费的指导下,通过贷款消费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捉高生活质量。同时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
(5)贷款消费与超前消费。贷款消费是否是超前消费,关键在于消费者在借贷时是否充分和科学地考虑了自己的收入预期,如果借贷是建立在自己的收入能力或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的,那么,这种贷款消费就是适度消费,不是超前消费。可见,不能把贷款消费简单地等同于超前消费。
2.正确理解适度消费
(1)适度消费,或称为合理消费,要求人们的消费既不超前,也不滞后,而是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这里的经济承受能力,既包括当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因为目前的消费,特别是信贷消费与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有直接关系。因此,在安排消费时,必须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做到适度消费。同时,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还应该提倡积极的、合理的消费。
(2)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注意把握这样两层含义:一是不能过分抑制消费。我们提倡崇俭戒奢,并不是要人们做禁欲主义者。过分抑制消费,从个人角度看,其生活质量不能得到提高,会影响人的发展;从社会角度看,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如果过分抑制消费,会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二是要有一个合理的消费结构,也就是在安排生活消费时,要注意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坚持量人为出,就是提倡消费要做到合理适度。
3.正确认识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⑴消费心理的含义:伴随着消费者有目的、有意识的复杂的心理思维活动的总和。
⑵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关系: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表现,是表现消费者心理活动的行为。消费心理贯穿于消费者消费活动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⑶几种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
类别 表现 影响 态度
从众心理 当别人率先作出示范性消费行为后,他们便仿效和重复,其消费会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 人们追随时尚的心理,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类、某种风格的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商家也常常利用消费者追随偶像、追赶潮流的心理来推销自己的商品。 消费者是否应该从众消费要注意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和经济承受能力出发,而不应该看大多数人是否购买来考虑,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盲目地从众是不可取的,这样会导致无效消费,带来浪费。
求异心理 人们的个性展示,有时是借助消费活动体现的。与众不同、展示个性,成为一些人的消费行为。 求异心理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繁荣市场。但是,消费者展示个性也要考虑社会的认可程度以及为此将会付出的代价。 适当地追求与众不同的消费可以张扬个性,但不注意场合是不可取的;过分地标新立异,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攀比心理 有些商品,人们拥有它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的宴用价值和它所带来的乐趣,而在于“向上看齐"“人无我有"的夸耀性心理。 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它会给一些消费者带来刘重的经济压力,甚至还会引发犯罪。 盲目攀比是不可取的
求实心理 消费者在选择商品的时候,往往要考虑很多因素价格是否便宜,质量好好,服务是否到位,功能是否齐全,操作是否简单等等。 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有利于充分实现商品的价值与功能,厉行节约。 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经典例题分析
考查知识点 影响消费的因素
【例1】(2008山东卷29)春节消费体现了不同年代生活消费的主要特点。根据图10,概括改革开放以来该市民在家庭消费方面发生的主要变化,并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尝试解题】变化:生存资料消费逐渐降低,发展资料和享受贤料消费逐渐增加,消费结构改善,消费水平提高。(若答出“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支出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酌情给分)
原因:①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从而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创造了条件,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提供了保障。
【思路点拨】对图表中三个年份主要支出项目纵向比较,可得出生存资料所占的比重越来越越小,发展和享受资料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人民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分析原因是设定式设问,只能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方面回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原因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变式训练】(2007·广东·27)2003年一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动情况(单位:元)
类别 2003正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472 9422 10493 11759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 2622 2936 3255 3587
根据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A.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B.城乡居民收入之间还存在差距
C.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快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
D.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慢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
【解析】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自2003年至2006年城镇和农村居民税收入成逐年增长态势,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速度慢于农村,但是二者仍存在差距。
【参考答案】ABD
考查知识点 恩格尔系数
【例2】(2008·江苏·14)江苏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2000年、2005年和2006年分别为42.5%、40.6%、38.8%。这一变化趋势表明,我省居民
A.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增加 B.家庭食品支出额在减少
C.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生活水平提高 D.以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为主
【尝试解题】C
【思路点拨】根据材料数据可知,江苏省居民恩格尔系数降低,说明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降低,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不能说明食品支出额减少,因此我们判断A、B错误,D无法作出判断。
【变式训练】(2007·广东·4)下表是“2002 一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思格尔系数情况”。根据材料,针对这段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项目 年份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37.7 37.1 37.7 36.7 35.8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46.2 45.6 47.2 45.5 43.0
A.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
B.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
C.城镇转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D.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解析】本题考查恩格尔系数与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总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改善。由题中图表可知,城镇和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都成逐年减少趋势,故B
【答案】B
考查知识点 绿色消费
【例3】(2007·山东·18)目前,我国的一些商品存在着“过度包装”问题,如果请你针对其危害,向消费者写一份“倡导绿色消费,抵制过度包装”的倡议书,符合上述要求的选项是
①商品包装质量是价格和消费的决定因素
②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③国家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④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尝试解题】C
【思路点拨】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不是商品的质量决定,影响消费的决定因素是生产,也不是商品的质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机制,而非国家宏观调控;过度包装引起价格虚高,对消费者权益造成损害,也容易误导企业生产。
【变式训练】(2006·重庆)某高校网站论坛上一篇谴责浪费的文章引起强烈共鸣。文章说,有些同学早晨洗漱时任凭自来水哗哗地流个不停;在该校餐厅门口的两个泔水桶里,装着很满的剩余饭菜,不少同学还在将大半碗拉面、大半个馒头往里丢,而食堂窗口上方赫然写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从党中央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后,全国正在展开一场旨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活动。大学生从反思浪费开始学习节约、注意节约了。
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材料中的浪费行为。
【解析】本题把消费问题放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样的大环境中考查,切入点小,但立意很深。解题时要综合运用消费的有关知识,从“是什么”“影响”“怎样做”等几个角度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⑴材料中的浪费行为是不合理的消费行为。
⑵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不合理消费不利于生产发展;个人消费行为与社会利益紧密相关;我国的资源相对短缺,要求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⑶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或倡导正确的消费行为),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倡导科学消费,反对不文明消费。
智能优化训练
基础达标
1.明朝著名画家唐伯虎有一首因贫困落魄而自我解嘲的诗:“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从经常生活角度看,这反映了
A.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最基础的消费
B.要把物质生活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统一起来
C.家庭消费水平是从低级开始逐步向较高层次发展的
D.收人水平的高低对家庭消费有直接影响
【解析】D 该材料有—定的误导性,ABC都有可能误选c由关键词“因贫困”“而今”可知,材料考查收入因素对消费的影响。
2.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翁用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书籍是人类的好朋友。购
买和阅读书籍在我们的家庭消费中属于
A.物质消费 B.服务消费C.生存资料消费 D.发展资料消费
【解析】D阅读书籍能够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因而属于发展资料消费。
3.在资源日趋紧张的条件下,循环经济已成为现代经济的一种趋势。循环经济从消费的原则看,实际上是一种:
A、适度消费 B、理性消费 C、绿色消费 D、勤俭节约消费
【解析】C 本题考查绿色消费的内涵。
4.建设生态文明,要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模式。与此相适应的消费观是
①保护环境,提倡绿色消费 ②不盲目攀比,要理性消费
③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④改变传统消费,鼓励借贷消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解析】B 借贷可能有利于拉动积极的发展,但不利于建设生态文明。
5.2米26的身高、幽默地谈吐、良好的气质,中国国际化的形象成为姚明的比较优势。正是抓住了这种心理,NBA将姚明变成巨大的广告牌。人们为体育明星买单棒现了
A.从众引发的消费 B.求.异引发的消费
C.攀比引发的消费 D.年轻人盲目的消费心理
【解析】A 明星做广告是广告商利用了消费者认为的“明星都买了,肯定沂:多人也都买了”的从众心理。
6.节能20%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重要的工作目标。2008年7月28日,全国40多家民间环保组织在北京共同发起了“节能20%公民行动”。这是一项旨在以倡导低能耗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为核心的公民联合行动。这个事实说明
A.家庭生活消费必须与家庭收入相适应
B.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
C.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
D.个人生活消费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利益 ,
【解析】D 为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公民联合行动,从我做起,体现—厂公民消费与国家、社会的密切关系。
7.张先生一家三口人。张先生是民营企业家,收入水平很高,妻子是大型企业的主管,女儿是一家大公司的技术顾问,收入也很高。他们在一著名小区购买复式住房两套(一次性付款)。在节假日,一家三口常雇佣一辆舒适的旅游车在导游的引导下观光旅游,家中一切杂务由保姆处理。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先生一家的消费状况。
【解析】本题以一个家庭的消费状况来考查学生对影响消费的因素以及消费类型的理解。张先生消费水平之所以高就是因为家庭收入水平高;对于材料中的消费行为,在作答时一定注意要按照不同的类型划分。
【参考答案】⑴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受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张先生一家收入水平高,决定了其消费水平高。
⑵从消费的交易方式看,张先生一家一次性购买住房属于钱货两清的消费,亦属于对有形商品消费和生存资料消费。
⑶张先生一家雇佣旅游车观光属于享受性消费。
⑷张先生家中保姆消费属于劳务消费。
8.辨析题:有人认为,货款消费是“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是超前消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贷款消费的理解。对于贷款消费我们要作合理的分析。
【参考答案】⑴贷款消费,就是消费者在购买大宗商品和劳务的时候,由于一次性付款会超出买主的支付能力,所以用预支未来收入进行的消费, 适度消费是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的消费。
⑵贷款消费主要发生在下列情形中:第一,需要长期积累而对大宗商品的购买行为,第二,买主一时缺钱但未来有一定的偿还能力的人们的购买行为,第三,眼前经济有困难,但收入预期好的人的购买行为。
⑶可见,贷款消费并不是无根据的透支生活,而是在权衡自己的收入水平后,对自己生活所做的合理安排。不能认为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如果对自己的收入、还贷能力或分期付款的判断符合实际,采用这种消费方式,就是合理的、适度的。如果不顾自己的收入能力和收入预期,盲目消费,就是超前消费,这与适度消费矛盾。
能力提升
9.2001~2007年我国旅游信息统计表上表说明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城镇(%) 72 82 83 81 83 84 85
农村(%) 49 48 49 49 48 48 50
①城镇居民的发展、享受资料消赞比农村居民多
②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比城镇居民低
③经济越发展,收入水平越高,生存资料消费总量越少
④居民的消费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B 依据图表,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要比城镇居民恩格尔高,②错;经济越发展,生存资料消费总量会越大,而生存资料消费在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会降低,③排除。
10.汽车已进人寻常百姓家,早富起来的一些人用现金购车,爱车族一些人贷款购车,还有一批人在持币观望,他们期待着汽车价格大幅度下跌,而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百姓则是望车兴叹,连梦也不敢做。下列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从消费方式上看,这些购车的人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和贷款消费
②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影响着人们当前的消费水平
③物价水平是影响人民购买能力和消费选择的重要因素
④人们的收入差别过大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D 注意题干要求“对这—现象认识正确的是”。认识又应包括“是什么”“为什么”“如何”等角度分析。题支中①属于“是什么”,②③④属于“为什么”,都是与材料相关的合理的认识。
11.联合国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0%-59%属于温饱,40%-50%属于小康,30%-40%属于富裕,低于30%就是最富裕。据最新消息,我国恩格尔系数已经降到46%,“吃饱肚子’’不再是大部分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它已让位于健康、娱乐、文化教育、旅游及其它生活享受。这则材料表明
①我国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②居民的家庭消费水平开始向比较高的层次发展
③肋比消龄结构趋向合现化
④我国腮比的消费以享受性为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B ①④与事实不符,要一分为二认识我国恩格尔系数所反映的居民消费水平变化。
12.当前,许多同学的手机、电脑、MP3、电子词典等现代化装备不断升级,由此带来的“学费外支出”迅速增加。这种使用高科技产品的攀比之风呈进一步蔓延之势。对这现
象的正确认识是
A.消费是个人的私事,与社会无关
B.这是一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应该加以引导
C.这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不值得提倡
D.这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一种理智消费行为
【解析】B 这是由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C错误。
13.2008年8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3%。其中,城市上涨8,0%,农村上涨9,0%;食品价格上涨21.4%,非食品价格上涨1,8%,消费品价格上涨10.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
辨析:物价水平上涨必然导致居民消费水平下降。
【解析】观点绝对化、缺乏辩证分析是辨析题常见的命题思路。解答此类试题,一般要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指出观点在什么条件下成立,在什么条件下不成立,回答问题要全面。解答此题,既要考虑物价上涨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又要考虑其他因素特别是家庭收人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参考答案】(1)居民的收人水平和物价总体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必须综合考虑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
(2)在收入水平—定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上涨,会导致人们购买力的普遍下降,居民消费水平降低。
(3)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居民收入的增长超过物价涨幅,居民消费水平不但不会降低,反而会不断提高;反之,如果物价.上涨而收人水平不变,或者收入水平低于物价上涨水平,居民的消费水平则会下降。
14.根据下列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3—2007时期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情况
指 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38.2 37.7 37.1 37.7 36.7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47.7 46.2 45.6 47.2 45.5
材料二 改革开放使一部分人走上了富裕之路,可是一些富裕了的人却花了巨资修陵墓,大搞迷信活动,有的大操大办红白喜事,还有的成天吃吃喝喝,甚至吸毒。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1)表1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发生表1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在当前的情况下,人们怎样做理智的消费者?
【解析】本题以2003-2007年五年间我们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回答第⑴问,不仅要看到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更要看到背后的消费结构、消费水平等;第⑵问实质上就是回答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原因是什么;第⑶问即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参考答案】(1)表1反映2003-2007年期间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有所下降,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同时还反映了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要高于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表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要低于城镇居民,城乡存在差距,呈现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2)经济的稳定增长,是消费结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直接原因;近年来物价水平较低是重要原因。
(3)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探究创新
15.上世纪80年代出生,目前年龄充17至26岁之间的年轻—代被称为“80后”。他们经历了市场经济、全球化、互联网进程的洗礼,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
征:
追求时尚、个性——标榜“我就喜欢’:,祟尚“我有我风格”、“我的地盘我作主”,不满足于标准化、模式化,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喜欢追随时尚、新鲜,前沿的消费潮流,看重产晶的夸耀性、符号性和个性化。
追求享受和晶牌——吃要美味,穿要名牌,玩要高档,讲究排场,互相攀比,晶牌意识鲜明。
倾向超前消费――敢于“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许多人很少考虑为将采而储蓄,花钱没有节制,挣多少花多少,常常是“月光一族”。最然经济舶力不强,但敢于贷款买车、买房。
——摘编自《人民日报》2008年5月27日9版《“80后”消费现象调查》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80后”消费特征体现的消费心理。
(2)“80后”追求个性、热衷对新产品与众不同的消费,有何积极意义
(3)针对“80后”消费现象,准备向该群体就“做理性的消费者”问题发出倡议。如果让你执笔书写这份倡议书,请列出提纲要点。
【解析】本题以社会生活中的“80后”现象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第一问判断消费心理要抓住关键词“追随时尚、新鲜、前沿”、“追求个性、与众不同”、“追求享受和名牌,讲究排场”;第二问回答回答求异消费心理的积极意义;第三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结合材料分析怎样做理智的消费者。
【参考答案】(1)追随时尚、新鲜、前沿的消费潮流体现了从众消费心理;追求个性、与众不同体现了求异消费心理;追求享受和品牌,讲究排场体现了攀比消费心理。
(2)这种消费可以推动新正艺和新产品的出现,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革新、进步。
(3)量人为出,适度消费,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承担利二会责任;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增强可持续消费理念;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戒奢从俭,反对铺张浪费。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