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从诗词到作文》说课稿这一课的设计最初缘自于学校所参与的省级科研课题《创新写作研究》的探索。参与这个课题两年的时间,我们的创新写作教育有了阶段性的成果,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我们的探索之路也愈发的艰难,如何开发出更加新颖,适合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写作技巧呢?我们发现了《不朽的失眠》这篇文章。于是有了新的思路:可否向古人寻求智慧呢?我们开始了把中国古典诗词引进到作文写作的尝试。这种训练不是单纯的翻译,也不是凭空的捏造,而是利用诗词的意境、技巧等构建作文的素材、框架、情节这一技巧的探讨和实践。与此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古典诗词的喜爱,对文艺美学的情感体验。这也是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很注重的,语文的学习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民族的语文和文化的精髓。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古典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渗透,诗词与流行音乐等艺术形式的结合。能力目标:对利用诗词的意境、技巧等构建作文的素材、框架、情节有初步的认识和掌握。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古典诗词的喜爱,对文艺美学的情感体验。学情分析:关于学生情况的考虑,我们觉得好的方面是新的教学尝试和新的写作方法的探索,会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兴趣。不足是受到年龄和思维的限制,对古典诗词的理解不够透彻。课堂设计:在课堂的设计上,我们构建了“实例分析――技巧研讨――写作实践——习作研读”的教学模式。实例分析部分,实例的选择没有停留在其它的改写作品上,我们利用平时积累的素材丰富了课堂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育媒介,电子课件,音乐素材等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使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注重学生的“体验”教育。技巧探讨部分,探讨文章在利用《枫桥夜泊》的意境、人物、情节上的成功之处,尝试归纳可以作为技巧的写作手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注重学生经验的总结和完善,技巧是灵活的、实用的。写作实践部分,先总结写作注意的问题,然后提供借鉴篇目,进行简单的点拨,随时发现学生写作的优缺。习作研读的时候,发动学生自评与互评,充分调动他们的热情,学生互评,谈写作时候的体会和疑难;教师做归纳和总结。这样的课程,还是实践,我们希望有理想的收效。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课后反思:先说我认为很值得欣慰的感想。第一,我为我们这个民族有这么多优秀的民族遗产可供选择而高兴。备课的时候,所提供的可以借鉴和利用的诗词并不多,可是学生们选择的题材和素材却丰富多彩,学生开始简单的写作实践的时候,他们很容易就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内容,最擅长的故事,最想表达的情感。这在语文的学习的兴趣和责任上是很重要的。第二,我为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而激动。当我们付出了努力,让学生意识到了我们民族最优秀的东西可以这样的理解,我们民族最宝贵的诗词文化可以这样继承的时候,他们是兴奋和激动的,这一切,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古典诗词的喜爱,对文艺美学的情感体验。如果他们把这些美好的思想带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不是被动和艰难的了。第三,我为孩子们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而快乐。我们可能掌握更多的诗词,可是我们的理解是成人的,程式化的,我们很多人的理解可能是一样的。可是孩子不是,他们可以填加幻想的情节,丰富的体验,他们更多的愿意把自己想象成为诗人本身,他们所表现的情感是最真实的,最自我的,他们可以用古人的外衣传递时尚的元素,用先人的生活,展示现代的情感。再来说说不足和遗憾。第一,孩子是有差异的,表达的水平是不同的,考试的成绩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语文课设计和实践,让不同的孩子对民族文化的理解的差距更小一些,第二,我们需要给孩子更多的实践。民族文化的传承接力不是朝夕之功,今后的路还很长,我们的作文教学、诗词教学和语文其他内容的教学,都担负着这样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第三,面对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想象力的作品,我觉得我的评价是单薄,没有很好的给学生们更多的启示,没有最大限度的开掘学生的潜力,这一点是我需要努力和提高的地方。让我们一同来努力!!!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创新写作 想象与作文从诗词到作文姓 名 崔广辉 班 级 \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文化中诗词的韵味厚重而久远,其教学也实践中的重点、是难点,但是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而言,也是最有意义和魅力的一点。把古典诗词文化的内涵更广泛的开发,成为现代作文教学的一个桥梁,使其意境、技巧等成为学生写作可以借鉴的要素。教学目标 知识 了解古典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渗透,诗词与流行音乐等艺术形式的结合。能力 对利用诗词的意境、技巧等构建作文的素材、框架、情节有初步的认识和掌握。情感 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古典诗词的喜爱,对文艺美学的情感体验。德育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意识到民族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重点难点 利用诗词的意境、技巧等构建作文的素材、框架、情节这一技巧的探讨和实践。学情分析 好的方面:新的教学尝试和新的写作方法的探索,会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兴趣。不足:受到年龄和思维的限制,对古典诗词的理解不够透彻。教学模式 实例分析――技巧研讨――写作实践——习作研读。课堂教学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一.提出课题。 品读诗词《枫桥夜泊》。导出需要学生品读的文章《不朽的失眠》。 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思考可以借鉴的因素。二.学生研究。 品读文章《不朽的失眠》,提出问题:作者是怎样实现从古典诗词的理解到现代文学的创作的?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三.歌曲欣赏。 欣赏歌曲《涛声依旧》,提出问题:歌曲是你联想到我们学习过的哪一首诗词。在歌曲中,《枫桥夜泊》的存在形式和《不朽的失眠》有什么不同?“ 教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音乐素材进入教学。五.技巧探讨。 探讨文章在利用《枫桥夜泊》的意境、人物、情节上的成功之处,尝试归纳可以作为技巧的写作手法。教学注重学生经验的总结和完善,技巧是灵活的、实用的。 1.学生发言,归纳。2.教师引导问题的深入开发,总结学生的发现。六.技巧探讨。 1.欣赏歌曲《床前明月光》,简单解析——意境的借鉴。2.品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情节的展开。 比较异同。总结不同题材的作品如何使用。教师帮助解决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五.写作实践。 1.总结写作注意的问题。2.提供借鉴篇目。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简单的写作实践。六.习作研读。 1.请学生朗读作品;2.学生互评,谈写作时候的体会和疑难。3.教师做归纳和总结。 师生研读习作,比优查缺,讨论深入。七.总结。 用你的脉搏让唐诗如此的鲜活,用你的情感使宋词有新鲜的颜色……让历史的厚重滋润你作文的幼苗,让文化的凝练丰富你生活的内涵……八.课后小结。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课后反思001这一节课的设计是为了向学生传达一个理念——就是作文的创新可以从古人那里寻找智慧,利用古人的文化构建自己作文的骨架;训练一种技能——把学到的古典诗词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丰富成为有血有肉的作文;培养一种兴趣——对于古典诗词文化精华的热爱和对作文“新”的写作途径的探索。而在课堂的实践上,这些都是极为成功的。我们发现的不足是,多数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积累不够丰富,仅仅停留在我们所接触的语文教材里面;善于从中寻找写作素材也是难点。而在写作实践中,部分学生的想象还不够大胆,尤其对诗词所处的背景和环境的猜想缺乏历史的真实感。课后反思002 小崔的这节语文课给我们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做了很多的尝试。我要谈的内容是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的结合。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是很强的,它的学习内容包罗万象,一个语文老师的知识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发挥外物条件。“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我们的语文教学可以从网络里寻求丰富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素材,来改变我们只有一本语文书的教学生涯。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可以听到久违了的歌曲《涛声依旧》,另外一首个性鲜明的《床前明月光》,了解了一下,是在音乐网站上下载的mp3,课前自读的文章《不朽的失眠》也是提供给学生网址,回家自己查找,而文章本身是网络上很有名气的。再如课件的制作,背景图片的选择,网络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图文并貌、有声有色起来。我们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课后反思003 在背景介绍的时候,小崔提到了一点,我很欣慰,就是“注重一种理念或者追求的渗透——也就是语文的学习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民族的语文和文化的精髓。有了这种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孩子们会很热爱自己的语文。”为什么这样说,语文教学因为学科的特点,肩负着更多的德育内涵和使命。我们的爱国主义是什么?热爱自己的语文啊……如果每一堂课,我们都这么去讲,我们的语文教学很有很大的收益啊。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2张PPT) 讨论:作者是怎样实现从古典诗词的理解到现代文学的创作的?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在环境上渲染在人物上发展心理活动言行经历人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在细节上刻画故事“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的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意境线索情感的触发点 在歌曲(歌词)中,《枫桥夜泊》是以什么方式存在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你吧,高高挂在穹苍千年啦。看尽了人世离与散,多少功名似尘埃。是我傻,总是在寂寞夜里望,你时圆时缺时迷惘,彷佛告诉我生命本无常。来吟一首老诗,喝一杯老酒,明月啊,别笑我我痴,别笑我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是我傻,总是在寂寞夜里望,你时圆时缺时迷惘,彷佛告诉我生命本无常。来吟一首老诗,喝一杯老酒,明月啊,让我拥抱,带我遨翔。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 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品味唐诗宋词,揣摩故人心事,猜测古代生活,描摹言行风景……需要注意的问题:1.改写的文章,主题要和原诗词的主题一致;2.原诗的题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改写文章的写作手法.写作练习 品味唐诗宋词,揣摩故人心事,猜测古代生活,描摹言行风景…… 用你的脉搏让唐诗如此的鲜活,用你的情感使宋词有新鲜的颜色…… 让历史的厚重滋润你作文的幼苗,让文化的凝练丰富你生活的内涵……课题:《从诗词到作文》执教:崔广辉老师wmv文件时长:33分22秒;课后名师点评:11分14秒青年教师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从诗词到作文》教案.doc 《从诗词到作文》说课稿.doc 《从诗词到作文》课件.ppt 《从诗词到作文》课后反思.doc 专家点评.wmv 床前明月光.mp3 枫桥夜泊.mp3 涛声依旧.mp3 点评001.doc 课堂实录04.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