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第二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辩证关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2)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二、学习重难点1、怎样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三、知识准备1、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如何?经济、政治和文化是____的三个基本领域。____是基础,____是经济的集中表现,____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____、____ 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____。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有哪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____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____、培养各种____、提高劳动者____越来越重要。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____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____。反对文化____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____的重要内容。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及作用怎样?我国应该如何对待文化建设?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是____,但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也是____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____,越来越成为____竞争的____。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____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____、不竭的____和强大的____。四、学习内容(二)、文化与经济、政治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2)、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课堂探究:经济决定文化,所以文化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超越经济的发展。特别提醒: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因为,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事实上,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是绝对同步的,二者既有同步性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情况。①文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越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例如,诗词歌赋、书画的发展,并非与经济发展成正相关关系。如我国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现代,却出现了许多至今罕有的大诗人、大书法家、大画家。②文化的发展可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但到一定程度时,则会赶上经济发展水平,最终形成经济与文化相互促进的局面。2、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②③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的突出表现是:物质产品中文化内容的价值比重迅速增长,许多消费品需要附着一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而文化也通过物质产品批量复制的方式通过市场大规模传播。正是在这种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过程中,文化产业日趋兴盛起来。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抓文化也就是抓经济,甚至是更好地抓经济,国际经济学界就把新世纪的知识经济称之为“文化经济”。知识拓展◇文化产业:是指文化的商品化、市场化。这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文化事业:是指为满足人们娱乐、休闲、健身、求知、审美、交际等精神需要和求知需要而组织活动并提供经费、场地、器材和各种服务的社会公益性而非赢利性的工作◇文化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智能和知识的劳动者,运用文化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构成文化生产力的要素主要包括:一是作为主体的文化劳动者或生产者;二是文化资源,包括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源。文化生产力的提出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生产力构成中人是第一要素的思想,突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地位。(2)、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①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②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知识拓展◇文化战争:不同于一般单纯意义上的文化之间的争斗和碰撞,而是世界范围内进行的文化大战。对于武力战争,人们有切肤之痛,但却往往忽视另一种战争,这就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一场新的战争,属于软刀子杀人的文化战争。这场战争同样也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发动的。他们凭借其实力向世界各国输出其文化产品,就如当年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一样。现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其精神产品、文化产品、如美国大片等,这场文化侵略的后果要比当年军事侵略、经济掠夺的后果严重得多。现在美国对我国既定的战略是“和平演变”、西化、分化。它靠什么来实现这样的战略呢 主要靠的就是文化。古语说得好,“攻心为上”,文化战争、文化侵略具有武装占领、经济掠夺所不具有的优点,即它不适用强力压服,而是用精神手段来“化”掉你,这就是“文化战争”。◇文化霸权主义,就是否认别国民族文化的优越性,认为本国的文化优越于其它文化,妄图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消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3、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①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②我国提高文化竞争力的途径特别提醒: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经济上的独立。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当今时代,思想文化作为国家、民族独立重要基石的作用更为明显。文化是软国力,但其作用并不“软”。一定的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维持,对于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和凝聚力,对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及其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现在人们已普遍使用“文化力”的概念,意在强调文化也是一种力。知识拓展:◇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它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国防等实力,以及其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等基础实力。综合国力既包括自然因素,又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物质因素,又包括精神因素,是各种因素、各个领域实力的总和,也是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统一。五、学习小结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①相互影响 ②③①文化与政治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的关系 ②相互交融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六、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在这三大领域中,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这说明( )A.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 B.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C.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D.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2、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这表现在( )A.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B.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C.文化决定经济、政治 D.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3、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①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②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③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④文化的力量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2008年高考山东卷)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是基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③中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5、[2009福建文综31]《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软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6、文化的力量总是无声的融入经济、政治和社会中,孕育无形的凝聚力、向心力及亲和力。这说明( )①文化已与经济、政治融为一体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④文化总是能够极大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7、(江苏卷18).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8、祖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自己不开发,不使其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就会被别的国家开发利用,反过来向我国出口。《花木兰》、《功夫熊猫》就是典型的例子。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积极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B.充分开发我国的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C.树立品牌意识,保护好民族文化 D.拒绝外来文化,维护文化安全9、瑞士洛桑公布的综合国力排名显示,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意义是( )①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②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③有利于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需要 ④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10、我国和意大利同为服装出口国,意大利依靠先进的服饰文化和品牌赚取了高附加值,而我国满足于低层次的生产加工,赚取的只是一些基本的劳务费。这告诉我们( )A.意大利服饰的竞争优势在于产品的价格 B.文化与经济是相互交融的C.产品的规模化和服务的优质化是服装产品占领市场的关键D.现代消费就是文化消费,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二)非选择题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据此,有人认为:经济上去了,社会文化就发展了,社会文明程度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请你对此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一课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学案——答案三、知识准备:1、社会生活 经济 政治 文化 政治 经济 影响2、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 高素质人才 素质 文化生产力;文化素养 霸权主义 政治斗争3、基础 重要组成部分 重要源泉 综合国力 重要因素;文化建设 方向保证 精神动力 智力支持四、学习内容:1、课堂探究:不完全正确。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因为:虽然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还具有相对独立性,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超越或滞后于经济的发展。2、(1)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六、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这说明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B、D两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题干含义。2、B 3、B4A。解析: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档党什么提出这一重大任务,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二是从文化的重要性角度分析,即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文化的基础。5、B 解析:①表述错误,相互交融并不意味着融为一体;④错误,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6、B 7、D8、B.解析:A、C两项不合题意,D观点错误。花木兰的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却被美国制作为动画并出口到中国,说明我们应该充分开发我国的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9、D10、B.解析:意大利依靠先进的服饰文化和品牌赚取了高附加值,说明意大利服饰的竞争优势在于产品的文化品质,而不在与价格,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故A不符合题意,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D项表述错误。(三)非选择题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但又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一面。(1)一方面,经济是文化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强调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该观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2)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有其自身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的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