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0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九《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2010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九《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专题九】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命题趋向】
本专题集中讲述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包括联系、发展、矛盾和创新四个方面的内容。本专题不仅在教材知识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其中重点考查的知识点有: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方法、发展的普遍性、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统一、量变与质变、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否定和创新意识等。从近几年高考考查形式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这就要求在2010年高考备考复习中,要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立足教材基础知识,形成框架体系。本专题要抓住三大观点,一个意识。即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和创新意识。二是关注年度重大热点问题,结合建国60周年、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西南大旱等热点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点透视】
㈠重点内容
1、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
⑴辩证关系:①区别:a含义不同:整体是全局、全过程;部分是局部、各阶段。b地位、作用、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②联系:a相互依存:整体是部分构成的,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b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⑵方法论: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
⑴辩证关系:①区别:含义不同。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②联系:a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⑵方法论:⑴要重视量的积累,⑵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⑶要坚持适度原则。
3、辩证否定观
⑴世界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发展、联系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其实质是扬弃。
⑵方法论:树立创新意识,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㈡难点内容
1、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⑴要明确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首先,二者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再特殊的事物,总是与它同类的事物有某种共同点,总是具人同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其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是由客观世界范围的极其广大和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决定的。
⑵要走出两种认识上的误区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从事物的性质上来讲的,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是从范围上来讲的,可见有根本的区别。
②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的、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是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了它们的共同的本质。
2、正确理解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关系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区别 外延不同 主要矛盾就是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的。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可以多个 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比较而言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个,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个
内涵不同 主次矛盾讲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正因为主次矛盾都是“矛盾体”,其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的双方,所以主次矛盾都有各自的矛盾的主次方面 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是“矛盾侧面”,所以,只能叫“一方”或“方面”
作用不同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其原因是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其原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又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
方法论意义不同 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要求做工作要抓住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能忽视一般 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能忽视支流
实践方面的不同 做题时判断主要矛盾可注意以下字眼,如“重点”“中心”“关键”“多数”等 做题时判断矛盾的主要方面可注意以下字眼,如“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优劣”等
联系 都是讲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都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都是重点论所要把握的重点主要矛盾当中也存在着矛盾的主要方面,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3、全面理解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⑴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所以,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⑵掌握矛盾分析法,就是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⑶矛盾分析方法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㈢易混点
1、人们建立具体的联系是对联系客观性的否定。(×)
辨析:人们建立具体的联系是从联系的客观内容和客观条件出发的,并不是主观地臆造一些联系;而且新的联系一旦建立,同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只有质变才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辨析: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对于事物的发展来说,量变、质变同样有意义,我们不能强调一点而否定另一点。
3、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辨析: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如果不在同一个统一体中,就不能构成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同处于同一个统一体中时,才能构成矛盾关系。
【真题研析】
真题1(2009山东卷)2009年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下列与《物种起源》中“物种变异、逐步进化”蕴涵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A.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B.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
C.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D.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解析:本题以《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这一自然科学素材为命题背景,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进行命题,实现了试题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主要考查了量变与质变、辩证否定、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等知识点。本题是逆向型选择题。逐步进化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物种“变异”、逐步“进化”体现了运动和静止和辩证的否定观,而没有体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故选C项。
真题2(2009江苏卷) “5.12”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哲理是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以汶川大地震为命题背景,贴近了重大时政热点问题,体现了高考政治试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主要考查了矛盾观点、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量变与质变等知识点。多难兴邦,体现的不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而是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项不符题意,③项正确;“多难”与“兴邦”,既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也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性性,④项符合题意,②项与题意无关,故答案选B。
真题3(2009安徽卷)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
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 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解析:本题以我国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为背景,体现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命题立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试题主要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材料中“取类”,就是抓住矛盾的共性即矛盾普遍性,“比象”是指在一般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体现了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思维方法,表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D项符合题意,ABC项均属无关项。
【模拟演练】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10年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经过10年的开发建设,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各项事业都取得显著成就,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创造了条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哲学依据是
①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尊重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2010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将落在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开放水平等四个方面。这启示我们要
A.善于抓住重点
B.着重把握主流
C.看到重点中的两点
D.重视适度原则
3.云南省的水资源丰沛,在全国排第三位,但因缺乏必要的水利设施,特别是缺少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水资源利用率只有6%。因地制宜,抓紧建设一批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对于建立长效抗旱机制有重要意义。材料主要体现了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的道理
③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09年12月26日,武汉到广州的高速铁路正式通车,它是我国目前技术标准最高、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武广高铁的建成使得鄂相粤三地的联系更为便捷,将会促进三地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发展。这说明
A.人们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创造新的联系
B.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一切联系的基础
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
D.联系是普遍的因而也是全面的
5.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2010年至2012年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 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材料主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
B.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统一
C.对立性与统一性辩证统一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2009年我国一共批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中部地区崛起、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等11个区域振兴规划。区域振兴规划体现了
A.发展前进性与典折性关系 B.运动与静止关系
C.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7.俄国哲学家别林斯基说:“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这启示我们
A.要抛弃肯定,树立正确的否定观
B.要敢于否定一切,树立辩证否定观
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
D.要敢于蔑视权威,否定历史
8.2010年1月1日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这将使双方贸易更加便利,贸易量大大增加,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吸引力会更强,将创造数百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会促进中国的消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2009年10月15日国家发改委财金司司长徐林在“中国城投债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上明确指出,城投债发行规模的空前上涨和地方政府负债超5万亿等因素有可能引发的风险。这启示我们要
A.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C.坚持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10.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孔子对知识的态度体现的哲理是
①一分为二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辩证否定观 ④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谈谈材料二是如何体现对立统一观点的。
12.2010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会议强调,做好西藏工作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事关国家安全,事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努力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
请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方法论原则。
【参考答案】
1—5:BACCA 6—10:DCCDA
11.①把“蛋糕”做大,强调的是效率;把“蛋糕”分好,强调的是公平。效率与公平是经济发展中存在对立统一关系的矛盾双方。②追求经济发展效率,要求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而公平则强调要缩小收入差距,这体现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对立属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这体现了二者之间的统一。③既要追求经济发展效率,同时又要注重分配公平,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12.①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做好西藏工作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事关国家安全。②要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④要善于把握主要矛盾,抓住重点,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