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03 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案+强化训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03 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案+强化训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点03 地球的宇宙环境、结构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旅行者1号(Voyager 1)是一艘无人外太阳系太空探测器,于1977年9月5日发射。目前可能已经飞出太阳系,成为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但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读图,完成1~2题。

1、如果旅行者1号已飞出太阳系,那么目前其在天体系统层次图中的位置是(  )


2、下列关于“太阳系中至今为止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太阳系中地球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
B.地球自转周期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昼夜温差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产生适合生命生存的大气
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所以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的天体M可能是(  )
A.月球或水星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土星
4、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 ②没有坚硬的地表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北京时间2015年7月24日,美国航天局宣布,一颗1 400光年外的行星(开普勒452 b,即:地球2.0)可能是最像地球的宜居行星。它围绕一颗与太阳相似的恒星旋转,距离刚好处于“宜居带”中,它的体积比地球大60%,公转周期为385天。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日地最相近的恒星和行星组合。据此完成5~6题。
5.在天体系统示意图中,能正确示意开普勒452 b所处位置的是(  )
A.a     B.b C.c D.d
6.开普勒452 b之所以被称为地球2.0,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体积和质量与地球相近 B.公转周期与地球相近
C.大气成分与地球相近 D.恒星和行星组合与日地组合相近
2013年6月13日,中国“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在距地面约370 km的轨道成功对接后高速运行,下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完成7~9题。
7.“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是一种“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太阳系中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  )
A.金星、木星 B.水星、金星
C.火星、木星 D.金星、火星
8.照片中的其他黑点属于某种太阳活动,它一般(  )
A.温度相对较低 B.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长波通信
C.出现在太阳内部 D.以18年为一个活动周期
9.“天神组合体”所处空间的大部分大气以离子态气体存在,该空间(  )
A.是最佳航空飞行层 B.天气变化显著
C.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降低 D.是极光多发区
太阳辐射的能量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其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0.太阳辐射能的主要优点为
①清洁???????②可更新????③可循环利用????④分散但稳定
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
11.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直接相关的是
A.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B.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
C.岩浆岩转化为沉积岩????????????D.不同热量带生物量的差异
12.2017年9月6日,太阳出现了一次强耀斑爆发。耀斑出现
A.较少的年份,短波通信常中断B.较少的年份,农业生产倾向增产
C.较多的年份,磁暴现象出现多D.较多的年份,地球上的降水较少
13.统计数据表明,在多数太阳活动高峰年,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在太阳活动低峰年,歉收的几率更高一些。这说明太阳活动会
A.改变地貌形态,影响农作物产量 B.改变气候状况,影响农作物产量
C.改变水文状况,影响农作物产量 D.改变土壤性状,影响农作物产量
北京时间2017年9月6日18时和20时,科学家观测到了两次超强太阳耀斑,对地球空间环境造成影响。读图,回答14—15题。
14.耀斑发生在图中太阳大气层中的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15.有关超强太阳耀斑对地球空间环境造成的影响有
A.全球都会出现极光现象 B.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受到干扰 D.北极附近会出现极昼现象
16.2015年12月16日,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科学家一起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打穿地壳与地幔边界”的尝试。仅从地壳厚度考虑,本次试验地点最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印度洋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图中(  )
A.①为岩石圈
B.③为地壳
C.软流层以上由岩石圈组成
D.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幔
18.图中①、②、③之间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表完成19~20题。
纬度/°N 64 50 40 30 20 0
可能总辐射/(W/m2) 139.3 169.6 196.4 216.3 228.2 248.1
有效总辐射/(W/m2) 54.4 71.7 98.2 120.8 132.7 108.8
19、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大气环流 D.洋流
20、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21~22题。


21、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青藏高原
22、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植被少 C.地势高 D.云雨少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读图,完成23~25题。

23.下列四地中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4.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高度 B.天气状况 C.昼夜长短 D.海拔
2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四地中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1.A 2.C
解析:第1题,天体系统的范围由小到大是D(地球或月球构成)C(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等构成)B(太阳系),比太阳系高一级的是A(银河系),所以根据图判断A正确。
第2题,日地距离影响最大的是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地球表面的大气层是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形成的,所以C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
3.B 4.C
解析:第3题,天体M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依据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关系可以判断,可能是水星或金星,故选B。
第4题: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故选C。
5.B 6.D
解析:第5题,读图,根据所学知识,ab分界为太阳系的边界,bc分界为银河系的边界,cd分界内为总星系的范围。由材料可知,开普勒452b位于1400光年之外,围绕一颗与太阳相似的恒星旋转,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断其位于银河系,b为银河系,故选B。
第6题,阅读材料可知,开普勒452b围绕一颗与太阳相似的恒星旋转,距离刚好处于“宜居带”中,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日地最相近的恒星和行星组合,故选D。它的体积比地球大60%,故A错误;公转周期385天,比地球长,这并非称为地球2.0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大气成分材料中并未提及,故C错误。
7.B 8.A 9.D
解析:第7题,凌日现象是指类地行星圆面经过日面的现象。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近,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就可以看到一个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第8题,照片中的其他黑点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但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1 000~2 000℃,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第9题,最佳航空飞行层是大气平流层;天气变化显著和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降低的是近地面的大气对流层;“天神组合体”位于高层大气空间,极光是太阳活动发射的高速带电离子流到达地球后,在磁场的作用下,与地球两极高空大气分子作用产生的现象。
10. A
解析:太阳辐射能是清洁的能源,可更新的能源,但是不可循环利用的;能源分布分散不属于有点。
11. D解析: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的直接动力是重力,A错误;气压带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的运动,B错误;岩浆岩转化为沉积岩需要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C错误;由于不同纬度太阳辐射的差异,导致不同热量带生物量的差异,D正确。
12.C
解析: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耀斑出现较多的年份,会影响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也会影响地球磁场,磁暴现象出现多,A错、C对。太阳活动对天气、气候异常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不同地区影响不一样,B、D错。
13.B
解析: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有:产生磁暴和极光,影响短波通信、影响气候;农业增产和歉收与气候变化有关,故材料说明太阳活动改变的是气候状况。
14.B 15.C
解析:第14题,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对应图中太阳大气层中②层,B对。①层是光球层,主要活动类型是黑子,A错。③层是日冕层,主要活动是太阳风,C错。④是日珥,不是太阳外部大气层,D错。第15题,超强太阳耀斑干扰地球电离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受到干扰,C对。极地地区夜间会出现极光现象,A错。与全球海平面上升无关,B错。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是地球公转的结果,D错。
16.D
解析:仅从地壳厚度考虑,要想打穿地壳和地幔的边界,应尝试从地壳较薄的地区,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四地中印度洋的地壳最薄,故选D。 
17.C 18.D
解析:本题组考查地球圈层结构。第17题,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称为岩石圈。地幔介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图中,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岩石圈。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18题,读图可知,①与②无交集,③包含①,②与③有交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9.A 20.D
解析::第19题.根据表格数据,可能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加面降低,所以主导因素是纬度,A对。地形、大气环流、洋流与可能总辐射量变化规律之间没有相关性,B、C、D错。
第20题.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低纬度高,中高纬度低,因为低纬度区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① 对。副热带地区,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②对。纬度高,虽然白昼时间长,但是太阳高度角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③错。云层厚,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④错。所以D对。
21、D 22、D
解析:第21题,PAR数值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农业生产潜力越大。读图可知,我国青藏高原地区PAR值最大,农业生产潜力最大。
第22题,读图可知,甲地为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加上盆地地形影响,降水丰富,云雨天较多,PAR值较小;乙区域位于河套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云雨天少,日照时间长,PAR值较大。
23.A 24.C 25.D
解析:第23题.①--④点的冬、夏季日照时数,然后做差找出差值最大地点。由图可知①夏季日照时数在900—1000小时之间,冬季日照时数为700小时,所以冬夏差值为200--300小时;同理可知②、③冬夏差值均为100—200小时之间;④冬夏差值为100小时,故选A。
第24题,该区域西部夏季日照时数长,冬季日照时数短,是因夏季白昼时间长,冬季白昼时间短;而太阳高度不影响日照时数,海拔高度冬夏季是一样的,夏季天空中云量更多一些。故选C。
第25题.太阳能发电站要求光照充足,人口较为密集,市场需求较大的地区;图中四地中,④冬、夏季日照时数都最最少,而且该地位于横断山区,人口稀少,对电力需求小,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点03 地球的宇宙环境、结构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纲呈现】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即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知识梳理】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
总星系
2.地球——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的普通性:


②运动特征
③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
(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①请说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是什么?


②请说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是什么?

【练习1】
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这个计划可行吗?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
1、火星虽为地球近邻,实际上路途非常遥远。已知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52天文单位。则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大约为
A.0.52天文单位??????B.1天文单位?????C.1.52天文单位????D.2.52天文单位
2、志愿者飞往火星途中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①宇宙空间强辐射?②火星引力强大③火星大气层稠密??④环境长期失重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练习2】 “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地飞翔”。21世纪人类将进入开发月球资源,探索太空的新时代,人类的美好愿望准将变为现实。
1.月球的表面形态给人类深刻印象。下列因素中,影响月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的能量??????? B.地球的引力???? ?C.陨石的撞击??????? D.太阳风侵袭
2.若科学家在未来的月球表面实验室进行科学实验,其利用的月球表面特殊条件是
? ①弱重力????? ②超高温??? ?? ③低辐射??? ④高真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月球和地球距太阳的距离差别不大,但表面环境迥然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二者的
? A.质量差异????????????B.形态差异????? C.自转差异??? ?D.公转差异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辐射概述:
①概念:太阳源源不断的以_____________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②波长范围:在0.15~4微米之间,分为紫外光、__________光、红外光三部分。
③能量分布: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_________波段。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提供的光、热资源。
②太阳辐射经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转化为生物化学能。
③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④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也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3、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
我国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差异较明显,高值和低值的中心都处在北纬22°~35°之间,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北纬30°~40°地区,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能增加,而北纬40°以北,由东向西太阳辐射能逐渐增加。
图示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国太阳年辐射的两个极值区,形成原因分析如下:
(1)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高值中心的原因:




(2)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



4、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一个地区的太阳辐射强弱取决于该地区的太阳辐射削弱状况及日照时数,具体影响因素如下:
太阳高度 (纬度)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
天气状况 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多且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少。
海拔高低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
日照时间 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少。夏半年,相应的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了太阳高度小损失的能量。
【练习3】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练习4】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图3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A、云量 B、海拔
C、下垫面 D、正午太阳高度
2、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
A、53﹪ B、62﹪ C、70﹪ D、78﹪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________层,B________层,C_________层。
(2)主要类型:A层的________,B层的_________,其周期约为____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3)主要影响
[温馨提示] 
(1)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和地球磁场的影响白天较强。
(2)极光现象出现在高纬地区的夜晚。
【练习5】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下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
1. 图中所示的34个测站分布范围主要在
A. 亚洲 B. 亚洲和欧洲
C. 亚洲和北美洲 D. 欧洲和北美洲
2. 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A. 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
B. 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
C. 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D. 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

(1) 划分依据:地震波__________的变化。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共性
A表示____波 较___ 固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B表示____波 较___ 固体、液体和气体
(2) 不连续面:
名称 波速变化
①表示________面 此面以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突然______
②表示________面 此面以下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降低
(3)划分:
①三个圈层:图中C为______,D为________,E为_______(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②软流层:位于_________的上部,由塑性物质组成,是________的主要发源地。
(4)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包括C层和_________以上的地幔部分。
2.地球的外部圈层
(1)A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B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C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练习6】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下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B.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
2.上图中的X处为( )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
【练习7】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地区的软流层的深度 (  )
A.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2.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海平面 B.莫霍界面 C.岩石圈底部 D.软流层下部

【知识拓展】航天基地的选择
1.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因素
(1)纬度因素: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可以加大发射的推动力。
(2)地势因素: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越大。
(3)天气因素:尽量选择多晴朗天气、大气污染轻、透明度高的地区。
(4)交通因素:交通条件要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
(5)地形因素:要选择在地形平坦开阔地区。
(6)人口因素:要选择在人口稀少地区。
以我国航天基地的分布来理解航天基地形成的条件












2. 航天器发射时间、方向的选择
时间 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
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北半球冬季,一是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二是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北半球冬季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方向 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节约能源
3.航天返回基地的区位因素
(1)平坦开阔,地质稳定。
(2)人烟稀少,城市稀少,利于安全。
(3)无大河湖泊,少森林地区。
(4)气象条件要降水较少,空气能见度高;云层较少,航天器着陆安全且便于援救。
【练习8】右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答案】
1、请说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是什么?
①安全的宇宙环境 ②稳定的太阳光照
2、请说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是什么?
①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适宜的大气层
③有液态水的存在
3、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高值中心的原因:
①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②纬度低,太阳高度角较大
③晴天多 ④大气洁净度高,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4、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
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 (?http:?/??/?www.so.com?/?s?q=%E4%B8%9C%E5%8D%97%E5%AD%A3%E9%A3%8E&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的双重影响,加上盆地 (?http:?/??/?www.so.com?/?s?q=%E7%9B%86%E5%9C%B0&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地形 (?http:?/??/?www.so.com?/?s?q=%E5%9C%B0%E5%BD%A2&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四川盆地多云、雨、雾天气 (?http:?/??/?www.so.com?/?s?q=%E5%A4%A9%E6%B0%94&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云量 (?http:?/??/?www.so.com?/?s?q=%E4%BA%91%E9%87%8F&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贫乏。
5、电磁波 可见光 可见光
6、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黑子 耀斑 11年
7、传播速度 横波 纵波 慢 快 ①表示莫霍面 ②表示古登堡面
8、C为地壳 D为地幔 E为地核 上地幔 岩浆 软流层
【练习题答案】
【练习1】1、A 2、D
第1题: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远,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为1个天文单位,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52天文单位,则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大约为0.52个天文单位。?
第2题:志愿者飞往火星途中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宇宙空间强辐射,环境长期失重,火星大气层密度低于地球大气层,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
【练习2】1、C 2、D 3、A。
第1题:月球表面由于缺少大气层的保护,受陨石的撞击较大,从而在其表面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陨石坑”,塑造了月表的形态。
第2题:月球表面和宇宙空间都具有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等地面实验室难以模拟的物理条件,为科学实验提供了条件。
第3题:由于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而月球质量较小,没有形成大气层,大气层的存在使得地球的表面环境与月球不同。
【练习3】A
太阳能光热电站,是利用太阳能来发电,应分布在太阳能丰富地区。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空气稀薄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A对。其他三地位于季风区,降水多,阴天多,太阳辐射相对较少。所以B、C、D错。
【练习4】1、A? 2、B
第1题、同一地区影响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天气。7月份,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图门江是雨季,天空云量较多,日照时数少,A对。海拔、下垫面、正午太阳高度有影响,但不是7月份出现低谷的原因,B、C、D错。
第2题、图示日照时数图中,3月份日照时数是230小时。3月份在春分附近,各地昼夜长短相等,每天理论上日照时数是12小时,整个3月理论上最大日照时数是360小时,所以日照百分率约是62﹪,B对。A、C、D错。
考点: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区域日照百分率计算。
【练习5】1、D? 2、C
第1题:根据图中测站的经纬度的分布范围,可知所示的34个测站分布范围主要在欧洲和北美洲。第2题:观测显示,图中上部分12个测站年平均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活动成正相关,下部分22个测站年平均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活动成负相关,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练习6】1.D 2.B
第1题:从图上来看,①不仅仅是地壳,地壳的厚度大约是17千米,不可能达到3000千米,所以A错误;在①处地震波的速度随深度增加而加快;甲波由①处进入②速度是急剧下降,地幔是从地壳到深度2900千米的地方,故选D。
第2题:莫霍面大致是从地面往下33千米的厚度,而古登堡面位于地表下2900千米左右,所以X处为古登堡面,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练习7】1.A 2.B
【解析】第1题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故地壳厚度线即为软流层的深度线,由图中地壳厚度线的走向和分布的一般规律,可以知道由东向西是逐渐增大的,故A正确。
第2题:莫霍面以上的部分被称作是地壳,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应以莫霍面为0千米起点;海平面是海拔高度的0千米起点,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是岩石圈,故B正确。
【练习8】【答案】有利条件:纬度低、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不利因素:天气多变。
【解析】从“等高线稀疏,海拔在200米以下”可获取地形平坦开阔的信息。由图可知,①地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和成本;同时可获取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多阴雨天气,不利于航天器发射和回收;从图中海陆位置可获取“临海”,则海运便利。





70°-80°N,157°W-81°E 12个测站

降水量

60°-70°N,166°W-41°E 22个测站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年)

黑子相对数(个)


100


100


100


200


300


200


0


0


年均降水量(mm)


100


太阳黑子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考点03 地球的宇宙环境、结构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纲呈现】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即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知识梳理】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
总星系
2.地球——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的普通性:


②运动特征
③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
(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
①请说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是什么?
①安全的宇宙环境 ②稳定的太阳光照
②请说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是什么?
①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适宜的大气层
③有液态水的存在
【例1】
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这个计划可行吗?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
1、火星虽为地球近邻,实际上路途非常遥远。已知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52天文单位。则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大约为
A.0.52天文单位??????B.1天文单位?????C.1.52天文单位????D.2.52天文单位
2、志愿者飞往火星途中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①宇宙空间强辐射?②火星引力强大③火星大气层稠密??④环境长期失重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解析】第1题: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远,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为1个天文单位,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52天文单位,则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大约为0.52个天文单位。?
第2题:志愿者飞往火星途中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宇宙空间强辐射,环境长期失重,火星大气层密度低于地球大气层,
答案: 1、A 2、D
【例2】 “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地飞翔”。21世纪人类将进入开发月球资源,探索太空的新时代,人类的美好愿望准将变为现实。
1.月球的表面形态给人类深刻印象。下列因素中,影响月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的能量??????? B.地球的引力???? ?C.陨石的撞击??????? D.太阳风侵袭
2.若科学家在未来的月球表面实验室进行科学实验,其利用的月球表面特殊条件是
? ①弱重力????? ②超高温??? ?? ③低辐射??? ④高真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月球和地球距太阳的距离差别不大,但表面环境迥然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二者的
? A.质量差异???????????B.形态差异????? C.自转差异??? D.公转差异
【解析】第1题:月球表面由于缺少大气层的保护,受陨石的撞击较大,从而在其表面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陨石坑”,塑造了月表的形态。
第2题:月球表面和宇宙空间都具有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等地面实验室难以模拟的物理条件,为科学实验提供了条件。
第3题:由于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而月球质量较小,没有形成大气层,大气层的存在使得地球的表面环境与月球不同。
答案:1、C 2、D 3、A。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辐射概述:
①概念:太阳源源不断的以_____________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②波长范围:在0.15~4微米之间,分为紫外光、__________光、红外光三部分。
③能量分布: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_________波段。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提供的光、热资源。
②太阳辐射经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转化为生物化学能。
③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④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也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3、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
我国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差异较明显,高值和低值的中心都处在北纬22°~35°之间,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北纬30°~40°地区,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能增加,而北纬40°以北,由东向西太阳辐射能逐渐增加。
图示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国太阳年辐射的两个极值区,形成原因分析如下:
(1)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高值中心的原因:
①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②纬度低,太阳高度角较大
③晴天多 ④大气洁净度高,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2)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
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 (?http:?/??/?www.so.com?/?s?q=%E4%B8%9C%E5%8D%97%E5%AD%A3%E9%A3%8E&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的双重影响,加上盆地 (?http:?/??/?www.so.com?/?s?q=%E7%9B%86%E5%9C%B0&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地形 (?http:?/??/?www.so.com?/?s?q=%E5%9C%B0%E5%BD%A2&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四川盆地多云、雨、雾天气 (?http:?/??/?www.so.com?/?s?q=%E5%A4%A9%E6%B0%94&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云量 (?http:?/??/?www.so.com?/?s?q=%E4%BA%91%E9%87%8F&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贫乏。
4、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一个地区的太阳辐射强弱取决于该地区的太阳辐射削弱状况及日照时数,具体影响因素如下:
太阳高度 (纬度)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
天气状况 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多且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少。
海拔高低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
日照时间 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少。夏半年,相应的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了太阳高度小损失的能量。
【例3】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版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答案:A
【解析】太阳能光热电站,是利用太阳能来发电,应分布在太阳能丰富地区。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空气稀薄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A对。其他三地位于季风区,降水多,阴天多,太阳辐射相对较少。所以B、C、D错。
【例4】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图3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A、云量 B、海拔
C、下垫面 D、正午太阳高度
2、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
A、53﹪ B、62﹪ C、70﹪ D、78﹪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同一地区影响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天气。7月份,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图门江是雨季,天空云量较多,日照时数少,A对。海拔、下垫面、正午太阳高度有影响,但不是7月份出现低谷的原因,B、C、D错。
第2题、图示日照时数图中,3月份日照时数是230小时。3月份在春分附近,各地昼夜长短相等,每天理论上日照时数是12小时,整个3月理论上最大日照时数是360小时,所以日照百分率约是62﹪,B对。A、C、D错。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__光球______层,B__色球______层,C___日冕______层。
(2)主要类型:A层的__黑子______,B层的___耀斑______,其周期约为_11___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3)主要影响
[温馨提示] 
(1)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和地球磁场的影响白天较强。
(2)极光现象出现在高纬地区的夜晚。
【例5】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下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关系。
1. 图中所示的34个测站分布范围主要在
A. 亚洲 B. 亚洲和欧洲
C. 亚洲和北美洲 D. 欧洲和北美洲
2. 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A. 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
B. 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
C. 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D. 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测站的经纬度的分布范围,可知所示的34个测站分布范围主要在欧洲和北美洲。
第2题:观测显示,图中上部分12个测站年平均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活动成正相关,下部分22个测站年平均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活动成负相关,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

(1) 划分依据:地震波_的传播速度______的变化。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共性
A表示_横___波 较_慢__ 固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B表示_纵___波 较_快__ 固体、液体和气体
(2) 不连续面:
名称 波速变化
①表示__莫霍__面 此面以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突然_增快_____
②表示__古登堡___面 此面以下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降低
(3)划分:
①三个圈层:图中C为__地壳__,D为__地幔___,E为__地核_(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②软流层:位于_上地幔__的上部,由塑性物质组成,是____岩浆____的主要发源地。
(4)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包括C层和__软流层____以上的地幔部分。
2.地球的外部圈层
(1)A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B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C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例6】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下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B.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
2.上图中的X处为( )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与外核交界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从图上来看,①不仅仅是地壳,地壳的厚度大约是17千米,不可能达到3000千米,所以A错误;在①处地震波的速度随深度增加而加快;甲波由①处进入②速度是急剧下降,地幔是从地壳到深度2900千米的地方,故选D。
第2题:莫霍面大致是从地面往下33千米的厚度,而古登堡面位于地表下2900千米左右,所以X处为古登堡面,故选B。
【例7】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地区的软流层的深度 (  )
A.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2.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海平面 B.莫霍界面 C.岩石圈底部 D.软流层下部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故地壳厚度线即为软流层的深度线,由图中地壳厚度线的走向和分布的一般规律,可以知道由东向西是逐渐增大的,故A正确。
第2题:莫霍面以上的部分被称作是地壳,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应以莫霍面为0千米起点;海平面是海拔高度的0千米起点,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是岩石圈,故B正确。
【知识拓展】航天基地的选择
1.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因素
(1)纬度因素: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可以加大发射的推动力。
(2)地势因素: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越大。
(3)天气因素:尽量选择多晴朗天气、大气污染轻、透明度高的地区。
(4)交通因素:交通条件要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
(5)地形因素:要选择在地形平坦开阔地区。
(6)人口因素:要选择在人口稀少地区。
以我国航天基地的分布来理解航天基地形成的条件














2. 航天器发射时间、方向的选择
时间 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
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北半球冬季,一是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二是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北半球冬季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方向 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节约能源
3.航天返回基地的区位因素
(1)平坦开阔,地质稳定。
(2)人烟稀少,城市稀少,利于安全。
(3)无大河湖泊,少森林地区。
(4)气象条件要降水较少,空气能见度高;云层较少,航天器着陆安全且便于援救。
【例8】右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解析】从“等高线稀疏,海拔在200米以下”可获取地形平坦开阔的信息。由图可知,①地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和成本;同时可获取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多阴雨天气,不利于航天器发射和回收;从图中海陆位置可获取“临海”,则海运便利。
【答案】有利条件:纬度低、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不利因素:天气多变。





70°-80°N,157°W-81°E 12个测站

降水量

60°-70°N,166°W-41°E 22个测站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年)

黑子相对数(个)


100


100


100


200


300


200


0


0


年均降水量(mm)


100


太阳黑子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