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历史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同步练习
一、早期国家与社会(共5题;)
1.下面都是带有文字的文物,这些文物有一个共同的作用,就是(?? )
A.?都体现出青铜制造的高超工艺?????????????????????????????B.?都完整体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C.?都推动了我国造纸技术的发展?????????????????????????????D.?都有助于研究当时的那段历史
2.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与下侧图片所示文物有关的历史信息是(? ?)
A.?体现古代的世袭制度?????????????????????????????????????????? ?B.?体现夏朝的青铜文明 C.?能够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 D.?反映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2-1
第2题图 第3题图
3.上图反映的是(?? )
A.禅让制??????????????????B.?西周分封制度???????????????????C.?日本封建制度???????????????????D.?西欧封建等级制
4.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遵守的制度是(? )
A.?封建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分封制
5.“溥天下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
A.?西周的经济进一步发展???????????????????????????????????????B.?全国的土地都归周王所有 C.?周朝的疆域很大???????????????????????????????????????????? ??????D.?西周奴隶主贵族势力强大【版权所有:21教育】
二、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共5题;)
6.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反映了(?? ) 育A.?废除了贵族特权???? ?B.?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分封制遭到破坏???? ?D.?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7.绍兴是越国古都,建于公元前490年,距今已由2500年的历史。绍兴建立于( ? ?)
A.?战国????????????????????????????????B.?秦朝?????????????????????????C.?春秋?????????????????????????????????????D.?西周
8.我国成语反映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下列成语属于我国春秋时期的有( ??)
A.?围魏救赵???????????????????????B.?完璧归赵??????????????????C.?卧薪尝胆???????????????????????????D.?秦晋之好
9.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平民如果想成为贵族,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B.?造反起义??????????????????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10.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兴修水利??????????????????????????B.?阶级变动??????????????????????????C.?改革变法??????????????????????????D.?铁器与牛耕
三、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共5题;)
11.春秋战国时期,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平民开始接受教育。下列孔子的主张中,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 21·cn·jy·com
A.?贵贱有序???????????????????????????B.?因材施教???????????????????????????C.?克己复礼???????????????????????????D.?有教无类
12.“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商纣暴政,人民怨声四起????????????????????????????????????B.?西周实行分封制 C.?孔子“有教无类”,使学术思想活跃??????????????????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是(??? )
A.?兴办私学????????????????????????B.?创立儒学?????????????????????????C.?开办太学?????????????????????????D.?创设科举制度
14.《论语》记载的是我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言论(??? )
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董仲舒
15.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围绕如何治理国家,不用学派有各自的看法,其中匹配正确的是(??? ) *A.?仁政治国,轻徭薄赋——道家????????????????????????????B.?进行改革,依法治国——法家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D.?兼爱非攻,互爱互助——儒家
四、材料探究(共4题;)
16.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旬子?行效》载:周初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有管、蔡、鲁、卫、晋、燕等53国,异姓诸侯有齐、宋、楚、越、陈、杞等10余国。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请回答: 【出处:21教育名师】
(1)根据材料一,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被分封做诸侯的主要是哪几类人?
(2)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二概括出诸侯要履行哪些义务?(至少答三点)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 --孔子 请回答:
(1)“管仲相桓公”发生在什么时候?
(2)该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管仲相桓公”是如何“相”桓公的?
(4)材料二中“桓公九合诸侯”指的是什么事件?
18.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材料二: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21cnjy.com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核心内容的具体体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
19.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 2·1·c·n·j·y
(1)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2)材料二中商君采纳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为何会被采纳?

(3)用材料一,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一、早期国家与社会
1. D
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分析四张图片里的内容,掌握汉朝,商朝,秦朝时期的历史古物,均有利于研究当时的历史,ABC说法过于片面,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文物,文物是考试的一大重点,记忆即可。
2. C
解:本题考查的是礼乐文明的有关知识。礼乐制度,要求贵族在衣、食、住、 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区别。不同等级贵族使用的礼器,其组合各不相同,是中国礼乐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中编钟就是这样的一种礼器,它规范着贵族的身份地位,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礼乐文明的识记。
3. B
解:根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 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目的?是为保证王室的强大,拱卫王室。对各诸侯国有效控制,加强统治,图片表达的是B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内容,通过层层等级进行划分,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4. D
解: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关知识。 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封它们为诸侯,诸侯往下继续分封,这样就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诸侯对周王的义务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要定期向周天子缴纳贡品,要带兵随周王打仗。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就是遵守分封制的规定。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识记。
5. B
解:由题干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分封制加强了统治,使得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这些土地都属于周天子,诸侯不能将分封地进行转让。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对于土地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是考试的重难点内容经常出现。
二、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6. C
解: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五霸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弱,周王已无力控制诸侯,一些大的诸侯势力崛起,大国之间展开了争霸战争。故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五霸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7. C
解:本题考查的是重要历史时期的有关知识。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A不符合题意;秦朝—— 公元前221年—前207年,B不符合题意;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C符合题意;西周时期——前1046年―前771年,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时期时间的识记。
8. D
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围魏救赵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是战国时期的历史,A不符合题意;B项 完璧归赵,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是发生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B不符合题意;C项 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发生于春秋战国时期,C不符合题意;D项 秦晋之好,意为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发生于春秋时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与历史的知识,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历史事件,结合文学学习历史。
9. A
解: 根据所学可以知道,秦国商鞅变法的措施中规定:奖励耕织和军功.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建立军功。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www-2-1-cnjy-com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结合教材进行分析和理解。
10. D
解: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时期的社会变革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统治,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工具,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促进了社会的大变革。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时期的社会变革的理解。21教育网
三、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
11. D
解:根据题干中的内容可知, 春秋战国时期,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平民开始接受教育,产生这一现象,正是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观点,反应的是教育思想,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www.21-cn-jy.com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内容,了解孔子的主要观点和主要思想,是考试的重难点内容。
12. D
解: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来源:21cnj*y.co*m】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内容,当时社会动荡, 出现了很多的学者,提出很多学派。
13. A
解:本题考查了对百家争鸣的掌握。孔子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广开私学。B主要是思想方面的贡献。C是汉武帝的教育举措。D则是隋朝时创立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百家争鸣——孔子的贡献。21*cnjy*com
14. B
解:此题考查对于诸子百家主要思想观点的识记。《论语》是孔子弟子整理而成,记述孔子的言论,故而答案为B。 【点评】了解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观点,知道《论语》的相关知识。
15. B
解: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围绕如何治理国家,不用学派有各自的看法,儒家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法家主张进行改革,依法治国;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互助互爱;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识记。
四、材料探究
16.(1)封制;周天子的同姓子弟、亲戚和功臣. (2)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向周天子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的调兵,定期朝觐天子.
解:(1)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关知识。据材料“周初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有管、蔡、鲁、卫、晋、燕等53国,异姓诸侯有齐、宋、楚、越、陈、杞等10余国”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进义务;被分封做诸侯的主要是同姓子弟、亲戚和功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有关知识。西周初年,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天子实行分封制。由材料“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可知诸侯必须向周天子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的调兵,定期定期朝觐天子。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理解。
17.(1)春秋时期 (2)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各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 (3)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积极扩充军队。 (4)葵兵会盟。
解:(1)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有关知识。由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可知,这反映的是管仲改革,这次改革发生在春秋时期。 (2)本题考查的是诸侯争霸的有关知识。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衰落,诸侯不在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强大的诸侯,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各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 (3)本题考查的是齐桓公首霸的有关知识。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了强大的军队,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管仲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4)本题考查的是齐桓公首霸的有关知识。材料“桓公九合诸侯”反映是的齐桓公称霸。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识记。
18.(1)以德治国。“仁”的学说。 (2)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解:(1)本题考查孔子在政治思想方面的贡献。材料一表明了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德来感化人民.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提出“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本题考查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是指施教不分贫富贵贱,不分种族、地域。这一思想打破了传统的受教育的等级界限,扩大了教育对象;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诱导;要求学生时常复习,以“温故知新”;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及“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等至今为人所称颂和沿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识记。
19.(1)商鞅变法;奖励农耕,奖励军功。 (2)法家。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故被采纳。 (3)倾邻国而雄诸侯;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4)变法中的奖励军功(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触犯了宗室贵族的利益。
解:(1)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为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利用商鞅,开始变法。“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指商鞅变法的“奖励农耕,奖励军功”举措。 (2)本题考查的是法家思想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可知,商君采纳了诸子百家中的法家思想。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故被采纳。 (3)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为“倾邻国而雄诸侯;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4)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变法中的奖励军功(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触犯了宗室贵族的利益,导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和法家思想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