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徐稼红uuxjh@163.com? 背景、框架及资源(理论)? 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的教与学(实践)? 国内外中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简介(拓展)? 课标2003→课标2017 专题:数学建模、数学探究 → 主题: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必修6课时,选择性必修4课时)? 课标2017 数学建模能力成为六大核心素养之一 (三会、四基、四(五)能、六核)? 数学模型与数学建模 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是用数学语言模拟现实世界的一种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时所用的一种数学结构 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ing)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 表现——发现和提出问题,建立和求解模型,检验和完善模型,分析和解决问题? 数学探究与数学建模 数学探究(mathematical inquiring)是围绕某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研究并最终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表现——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合理的数学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通过自主探索或合作研究论证数学结论 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价值指向——四能 运作范围——数学建模连接两个世界:数学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探究通常在数学内部世界进行探索? 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水平(学业质量水平) 三个水平:简单问题、较复杂问题、复杂问题 四个方面: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 ◆? 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的过程性评价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主要包括选题、开题、做题、结题四个环节 ◆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独立完成或2~3人小组合作)及其评价存入学生个人学习档案,为大学招生提供参考依据? 资源 张思明.张思明与中学数学建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张思明.张思明与数学课题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COMAP),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SIAM)著,梁贯成,赖明治,乔中华、陈艳萍编译.数学建模教学与评估指南[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7.《张思明与中学数学建模》(16开,354页) ? 我的成长之路 ? 我的教育观 ? 走进课堂 ? 我做中学数学建模 ? 社会反响 ? 附录《数学建模教学与评估指南》(16开,269页)/ ? 前言 ? 第一章 什么是数学建模 ? 第二章 低中年级数学建模:学前班至8年级 ? 第三章 高中数学建模:9至12年级 ? 第四章 大学本科数学建模 ? 第五章 什么是数学建模:艺术与品味 ? 附录 附录A~附录D与原书对应 附录E: 中国高中数学建模案例,附录F: 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确定参数、计算求解,检验结果、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建模活动的基本过程指导原则—建模是开放且复杂的;当学生建模时,他们必须做出真正的选择;建模问题可以来自于熟悉的任务;评价的重点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或个别要素;以团队形式完成建模? 数学建模过程①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建立概念,掌握函数、定理、公式等而有意设计的实际情境;② 直接套用数学概念、函数、定理、公式等,给出有实际意义的结果(如函数值),或者解释、说明、得到结果的实际意义;③ 通过简单的变换,间接套用数学概念、函数、定理、公式等,给出有实际意义的结果;④ 教师或教材给出实际问题,并带领(教材是引领)学生完成数学化的、简单具体的数学应用;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达到①②③④的要求? 数学建模教学的推进层次⑤ 教师或教材给出实际问题,学生自主完成数学化的、简单具体的数学应用; 在章节复习中出现⑤的要求⑥ 教师或教材给出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提出实际问题,师生一起完成“建立模型”和“模型求解”的主要过程的数学活动;⑦ 全过程(选题、开题、做题、结题)、学生部分自主(发现提出问题,模型的选择和建立,求解模型,给出模型结果的解释,在这些环节中,教师部分参与,给予指导和支持)的数学建模活动;⑧ 全过程、全自主(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自主完成数学化的建模过程,自主求解模型,自主给出模型结果的解释,在整个过程中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寻求教师的帮助)的数学建模活动 ⑥⑦⑧是数学建模的专项要求史宁中,王尚志.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92-193. (1)从应用问题到建模问题 /? 若干问题一个建模问题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来解释这个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自己的选择(案例2:加油问题 /)对熟悉的应用题进行改造,将数学建模的元素纳入现有的课程中(案例1: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2)技术在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中的作用“在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中,鼓励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课标2017》P.36)? 数据拟合、优化问题、模拟(数学建模)案例1 刹车距离问题(《课标2017》P.116)/ ? 动态图像、符号推理(数学探究)案例2 函数不动点与迭代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案例3 探究抛物线焦点弦的端点处切线的交点轨迹 /(3)一些可供选择的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案例 / ? 北京、上海分别从1997年、1991年起组织中学生数学知识应用竞赛 竞赛分初赛(开卷)、决赛(闭卷)两次进行。(上海1995年起增加小论文竞赛, 2001年起组织数模夏令营) 上海—— 题型、内容定型化、程式化,命题内容大同小异: 二元线性规划,图论问题,物资调运,投资决策,图形测量,几何体的转、折、三视图,数据拟合,风险决策,统计试验北京—— 实用性、灵活性、广泛性,强调交流合作、动手实践: 拟合、估计,经济活动,热点问题,征题,小论文 宗旨: ? 推动教育变革 ? 促进数学建模教与学向全体学校和全体学生的普及 ? 师生需要体验数学的力量 ? 在真实的情境中应用数学去理解和分析现实世界并 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http://www.immchallenge.org 组织单位: COMAP(The Consortium for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 The NeoUnion ESC Organization(儒莲教科文机构) ? 2015年第1届(Movie Scheduling) ? 2016年第2届(Record Insurance) ? 2017年第3届(Jet Lag) ? 2018年第4届(The Best Hospital, 2018.3.12~5.7, 5天, 4+1人)组织单位: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 首届:(1)预赛:采用通讯赛形式,2016年7月22上午8点到25日下午4点,连续80个小时来自全国的600多支队伍报名,最后400多支队伍成功提交了参赛论文。评审并确定一、二、三等奖名单,并从一等奖中选出了24支入围决赛 (2)决赛:采用夏令营的形式,2016年8月22-26日在北京市举行。来自全国的23支队伍参加,评审并确定了决赛特等奖 朝外1队—朝阳外国语学校、邯郸6队—邯郸市第一中学)、一等奖(3名)、二等奖(7名)及三等奖 / / http://www.dengfengbei.com/ 第2届:(1)初赛:采用通讯赛形式,2016年12月16-19。来自全国的600多支队伍报名,最后400多支队伍成功提交了参赛论文。评审并确定一、二、三等奖名单,并从一等奖中选出了24支入围决赛。(2)复赛:2017年4-5月,复赛一等奖获得者中部分优秀的队伍获得进入全国总决赛的资格。 (3)决赛:采用夏令营的形式,2017年8月19-2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的28支队伍参加,评审并确定了决赛一等奖(6个队)、二等奖(11个队)及三等奖(11个队)。问题 / 获奖名单 / 第3届:复赛问题 / 组织单位:COMAP(The Consortium for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 背景: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成功的背景下,借鉴了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模式,结合中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 1999年第1届? 2018年第21届(2018.11.9~19, 11天, 4人)2017年第20届中国深圳国际交流学院、深圳万科梅沙书院、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获特等奖High School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 (HiMCM)组织单位:弗赖登塔尔学院(Freudenthal institute of Utrecht University in the Netherlands) 背景:为选学A类数学的学生(将数学作为今后学习和工作的工具,grade 11 and 12 (age 16-18) of secondary schools)设计? 1990年第1届(The battle against the shop thieves)? 2015年第26届(初赛9:00-16:00, 7小时,决赛周五11:00-周六13:00, 26小时,有答辩,3~4人组队参赛)周边德国、丹麦等国的学生也参加了此项赛事The Mathematics A-lympiad(1)问题的提出 发现问题、调查、获取数据;(2)建立模型 合理简化、模型假设;(3)模型求解 推理、计算,数学工具的运用;(4)检验与应用 回到实际问题检验、修正和完善,有何应用小论文示例:? 从拼图游戏到人类基因组计划 / ? 关于节约家用天然气问题的数学分析 / ? 计划性升血——挽救更多生命 / ? 变速车的变速、“骗”速与改进 / ? 在月球上跳高和跳远 / (更多 /)一线教师在提升学生和自己的数学素养方面,大有作为、大有可为、时不我待、机会多多. ——张思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