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江苏泰州高中数学课标培训资料:新课程实验教学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点思考 (共1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8年10月江苏泰州高中数学课标培训资料:新课程实验教学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点思考 (共19张PPT)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新课程实验教学中
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点思考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陈庆广
2018.10.19
目录
※ 新课程实验教学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点体会

※ 本次培训体会

※ 课改在今后教学工作中的一点设想

一、新课程实验教学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点体会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来了“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升数学素养,促进全面、可持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
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数学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
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有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摸、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组成,这些数学核心素养既有独立性,又相互交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阵地,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呢?这是我们目前任课教师都要去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近一个多月的具体的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我就前期的教学实验谈一点概念教学中,感受数学抽象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数学概念是揭示事物的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在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数学具有高度抽象的特点,要求我们能从具体事物中区分、抽取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即抽象概括。
数学概念的获得离不开数学抽象的过程,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就成为培养和提升学生数学抽象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此环节情景的创设又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
案例1 指数函数的概念教学片断

创设情境
1.细胞分裂时,第一次由1个分裂成2个,第二次由2个分裂成4个,如此下去,如果第x次分裂得到y个细胞,那么细胞个数y与分裂次数x的对应关系是什么?
2.引用庄子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句话揭示什么现象?
3.折纸问题:让学生动手折纸,观察对折次数x与所得层数y之间的关系?观察对折次数x与折后纸张面积y之间的关系?
案例2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概念教学片段

创设情景,感悟周期现象。

1.自然界中的“周而复始”现象
白居易诗歌《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生活中的“周而复始”现象
今天是星期五,7天后是星期几?14天后呢?
3.数学中的“周而复始”现象
单位圆中角的终边绕原点每旋转一周,三角函数线怎样变化?三角函数值怎样变化?
案例3 函数的零点

昨天三位老师都用数学问题创设情景,层次深入逐步抽象出函数零点的概念。
以上这些案例都实现了让学生经历概念抽象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概念生成、公式的推导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抽象过程及作用。有生活到数学,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达抽象形成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的学习包括概念的获得、概念的应用、建立概念体系三个阶段。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的根基,是代数运算、推理证明的依据。
二、本次培训体会

通过本次两天聆听大师、专家的讲座我收益非浅,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也逐步提升,新课程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通过昨天的听课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课改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课改中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和榜样

教师需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利用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和榜样

课堂上老师要重视积极评价,激励学生数学积极体验的良性发展。昨天三位老师对学生的发言与表现都有积极的评价,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促进发展。当学生回答不完善或不正确时,三位教师也多是积极诱导、正面启发、肯定当中的合理成分。三位老师口中的“非常棒”、“挺好的”、“回答的很好”等这些肯定的话语,都给了学生积极的评价,促进学生继续探究。实现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全面参与。
(二)课堂教学要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我们在教学中适当加入这些内容,会开阔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认识到许多社会问题的多方面性。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课改要求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
3、学生应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中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将知识点分化,增强对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需要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不要老师取而代之;一些需要学生要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的,老师不要扼杀学生探究的机会。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课改设想
1.在数学定理公式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建构严谨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掌握和运用公式,体会推导过程的严谨性以及数学公式的简约性。
2.在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课例教学中,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
在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学习过程中,画图、观察、分析、猜想、定性把握“形”,是培养学生几何直观想象能力的过程;建立坐标系,写出方程,联系方程组,讨论方程组的解,求点到直线距离等,量化把握“数”,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过程;处理代数问题,优化算理、精准运算是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过程。既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行”,也用数学的思维分析“数”,还用数学的语言刻画“行”、描述“数”,这正是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所需要的。
3.在实际应用问题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的核心素养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现象获得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形成知识的过程。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往往需要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建模),求得数学模型的解,最后将数学模型的解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
总之,两天半的培训,我的脑海里充斥着新的教学理念及以人为本的教学态度。关注全体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会是我今后工作的方向。教学资源共享成为本次培训的一大收获。通过培训对新课程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与体会。但对具体实施仍会有一定的困惑,还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和反思。有机会还希望能向各位专家、同仁请教,本次发言到此结束。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