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第二框 政府的责任〔导入新课〕探究活动一:解读一个市长的承诺设计意图此探究活动是本框的情景导入。第一,使学生意识到政府所做的事情与自己密切相关,从而引出我们政府该怎样做的问题。第二,从正面展示政府形象,引导学生热爱我们的政府,相信我们的政府,有事求助政府。第三,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情景信息的探究能力。操作建议让学生阅读教材P39《解读一个市长的承诺》并思考探究:①归纳市长承诺的内容,想一想,市长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②假如我们是该市市民,市长作承诺与我们有什么关系?③市长的承诺表明我国政府是一个怎样的政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总结出答案,并且最终落脚点在我国的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从而导入本框内容的讲解。〔新课讲解〕1、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1. 我国政府的宗旨、基本原则及确立依据(1) 宗旨:为人民服务(2) 基本原则:对人民服务(3) 确立依据:国体决定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基本原则,同时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基本原则又反映了国体〔过渡〕在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过程中,究竟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2. 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1) 工作态度——为人民服务探究活动二: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实例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为人民服务不仅是政府的工作态度,还是宪法的要求。以一位乡长和公安局长为人民服务的素材,结合学生生活列举实例,引导学生明白: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政府工作人员以自身行动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国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好政府。操作建议让学生阅读P39—P40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文字和探究框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教材中列举的两位干部所做的事情都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是为人民服务工作态度的体现。并且引导学生列举实例说明本地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是如何为人民服务的。教师进而向学生提出应该怎样做到为人民服务?学生可根据教材内容从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来阐述。探究活动三:评议政府的“形象工程”设计意图设计此探究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工程”的表现和危害性的剖析,说明政府树立求真务实工作作风的重要性。同时,分析政府工作人员应该如何利用手中的权利,为下一框讲解政府权力应受到监督作铺垫。操作建议首先,引导学生试举出“形象工程”的例子。举例一:在河南省栾川县叫河乡,这幢楼房格外显眼。就在公路旁边,猛一看就是两层小楼,墙壁还刷的白白的,熟不知这栋楼深度只有1.5米左右,为了配合“新农村建设”建新房,可农民又没钱盖“真楼房”,就只有这样做了。上级领导来视察,就是坐在车里看看,他们哪里知道华丽的墙体后边是破旧的土坯房。举例二:安徽省阜阳市某区农民人均收入才一千多元,不少乡镇的学校教室还是危房,有的学校甚至还是“泥巴凳泥巴台,里面一群泥巴孩。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区政府肆意侵占农民耕地,耗资3000万元建起了“全国瞩目”的白宫式办公大楼,还斥资上亿元,建起五大工程。这些工程让区政府的官员“面子”“形象”好看了,可许多农民无地可种甚至无家可归,而建成的这些项目也尽数亏本 。举例三:该大楼2000年4月8日破土动工,2001年年底竣工,总投资3.2亿元。到2003年还拖欠工程款3000万元没还,致使100多家承包商、几百个包工头被拖累,一些承包商难以承受资金压力而破产;上千民工讨不到工资,一些人没钱买车票,回不了家,饥寒交迫沦落他乡,只能靠乞讨和捡破烂为生……其次,请学生自主阅读P40—P41文字与探究活动框内容,并且思考以下问题:①谈谈你对“形象工程”的看法(危害性)。②比较:“形象工程”与“民心工程”的区别 “民心工程” “形象工程”为谁服务(工作态度) 为人民服务 为个人服务,损害人民利益追求的目标(工作作风) 真心真意为百姓办实事求真务实 追求个人的“社会影响力”、“政绩”弄虚作假③政府应该如何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这个问题引入对“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学习。(2) 工作作风——求真务实“为人民服务”的口号能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呢?①求真务实的含义:求真:追求真理,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实事求是;务实: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求真务实,就是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的拥护和发展。②具体要求: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要真抓实干,把各项工作一步一步地展开,一件件地落实,将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在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3) 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①“从群众中来”:就是领导者深入群众之中,虚心倾听各方面群众的意见,获取来自群众的大量真实材料,并且将这些材料进行科学加工后,形成系统的领导意见,形成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指示、方针、政策、计划和办法。“到群众中去”:就是把从群众中集中、提炼、概括而成的领导意见,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使之化为群众的意见,付诸群众的实际行动,并在群众的实践中加以检验、丰富和发展。②三个环节:收集群众意见→加工意见形成决策→检验决策2、 求助有门 投诉有道学生思考:如果你遇到困难会怎么做呢 探究活动四:公民求助或投诉的方式设计意图通过教材内容活动化,让学生评述“公民求助或投诉的四种方式的特点和优点”,感受我国政府的服务意识,彰显政府对人民负责的本色。操作建议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P41—P42第二目的内容。其次,引导学生思考本教材列举的这些方式和途径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优点?1. 途径及特点:①开设热线电话——快捷、迅速②设立信访部门——直接面对面的交流③推行电子政务——方便、快捷、透明、高效④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提供法律援助2. 公民向政府求助或投诉的意义:①公民:解决困难、维护权益;②政府:收集民意、改进政府工作、科学决策。〔本课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课后作业〕练习册《状元之路》第三课第2课时的练习题。〔课后反思〕1.本节课的内容较少,而且重点很集中。因此,本节课以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为主,教师讲授为辅。过去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旧理念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方面过多的依赖于教师,很少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至于学习效率不高,对知识一知半解,没有将课本知识、教师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在学习中往往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本节课通过设置四个探究活动框,让学生积极的行动起来,调动学生以前已有的知识参与思考和探究活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有所用、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2. 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需要,对探究活动的内容可以做一些调整。为了使探究活动更能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可以增加或减少探究活动的思考题目或找其他更新或更能说明问题的材料来替换教材的例子。3.教师还要注意重难点突出,并不是教材中的每一个探究活动都得在课堂上开展,由于时间的问题,有些不重要的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开展,也可以教师引导学生一起简单的进行,不需要花时间展开。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