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消费心理面面观》教案乐山师范学院 李超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1.3规定的“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要求。教材分析:消费心理面面观是人教版高一年级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第一目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又是以后学习的基础和必要准备。教材的重点是四种消费心理的基本含义;难点是消费心理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感性认识的能力已达到一定水平,理性思考的能力正在形成中,本目知识贴近生活,且前一个框题的学习为本目相关知识作了铺垫,所以由学生自学,进行简单的分析是可行的。在自学和分析中,学生一定会存在一定的疑问,通过课上对这些疑问的分析探究,提高学生的理性思考和理论分析能力。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四种消费心理的基本含义,及对各种消费心理的评价和态度,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分析各种消费心理和观念,提高比较、鉴别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的精神。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感悟父母的艰辛,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品德;认识到个人的消费心理不仅关系着自己,更对我们的家庭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达到树立正确消费观层面的目的。教学策略方法课前准备:1.制作角色扮演内容2.mp3及相关材料教学方法:1.角色——探究法2.合作探究法3.归纳法、讲授法4.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学用具:传统教学用具课时安排:20-25分钟.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活动过程复习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消费的类型、结构以及影响因素,现在我就请一位同学来回顾一下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生:收入、物价水平······师:回答得很正确。我们把这些因素称为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那么,有没有主观因素制约我们的消费呢?老师这里有一则材料——《写给儿子》,我将请一位同学带感情的朗读,请同学们思考:材料中儿子和女儿的消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呢?(播放《一封家书》这首歌)《写给儿子》:亲爱的儿子: 还记得你刚进大学那会儿,是多么的纯朴和善良,我们很少为你操心。你是我们心中的骄傲,心中的乖宝贝!然而,大学三年转瞬即逝,你的变化让我们不敢置信,“钱”几乎成了你生活的全部。为了能和你那些城里的朋友一样时尚、前卫,甚至比他们更好,你开始变得越来越爱攀比。他们穿361°,你就穿安踏;他们用天语,你就要用诺基亚。你一封接一封的家书中,只有寥寥数语,要钱!而同样上大学的你的妹妹,一个月700元却过得很合理很好。爱学习,不攀比,买鞋就买康奈鞋,她说实惠,且穿着舒适。我和你妈多希望你在面子思想增长的同时,也能够多花点时间学习,提升自己的思想,不要被钱、虚荣蒙蔽了你内心的纯朴和善良!师:谢谢这位同学的朗读,从材料我们不难看出儿子穿的是品牌、用的是名牌,爱攀比,而女儿很节俭、实际。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收入和物价水平的不一样吗?还是······生:喜好、想法······师:对,这些都是消费心理的内容,消费心理也影响着我们的消费,今天我们就进入消费心理的讲解,消费心理面面观。新课讲授:师:那什么是消费心理呢?师:其实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的过程。(板书)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本第22页,,看看课本为我们讲述了哪些消费心理?生:从众、求异、攀比、求实。(板书)师: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呢?生:受别人影响、随大流;追求个性;炫耀;讲究实惠。师:同学们基本抓住了要点。从众的特点是盲目、仿效、重复性;求异的特点是:标新立异;攀比的特点是:炫耀、盲目性;求实的特点是讲究实惠、符合实际。(板书)师:在这里我们应注意对从众和攀比心理的区分,从众是求同,想方设法和别人一样;而攀比是求高求优,想要超过别人,证明自己在物质上比别人强。师:老师这儿有则情境,一则为《母女对话》,另一则为课本上漫画右侧的材料,首先我将请两位同学来角色扮演《母女对话》。《母女对话》:女儿:妈妈,过节了,我们同学之间都要相互送礼物,我不送的话就抬不起头。妈妈:我们家里困难你是知道的,但人家的孩子都送了,你就把你爸昨天卖苦力挣来的钱拿去吧,应该够了,以后我们再节约点。师:谢谢两位同学的表演。请同学们再看第二则:《小林的服装》:小林的服装总是怪怪的:裤子上左一个大兜右一个小兜,兜上还有许多铁环,走起路来叮当作响。别小看他这身服饰,价格可高哩!师:这两则材料各属何种消费心理啊?先来看看书上的这则。是什么心理驱使小林购买这套服装?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他的消费行为?生:求异师:为什么呢?你如何看待?生:展示个性师:同学回答了一方面,其实我们的求异也是有利有弊。利:展示个性;推动新工艺新产品的出现;弊:代价大;社会不认可。(板书)师:那第一则是什么消费心理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类事情?生:从众。可以推动产品的消费,增加销量。但有可能对我们的生活不利。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全面。我再加以总结:是从众心理。也有利有弊,利:健康、合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弊:不健康、合理则会影响经济的良性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板书)师:下面请同学仔细思考我们《写给儿子》情境中儿子和女儿的消费行为,看看他们是何种消费心理,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消费,这是同学们课后的作业,完成老师在黑板上的图表。儿子:他们穿361°,你就穿安踏;他们用天语,你就要用诺基亚。女儿:买鞋就买康奈鞋,她说实惠,且穿着舒适。板书心理 特点 评价 态度从众 仿效、重复、盲目性 利:健康、合理则会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弊:不健康、合理会影响经济的良性运行,对个人家庭也不利。 具体分析求异 标新立异 利:展示个性,推动新工艺新产品的出现弊:代价大,社会不认同 具体分析攀比 炫耀、盲目性求实 符合实际、讲究实惠师:(课后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四种消费心理的基本含义以及对从众和求异的评价和态度,请同学们主要把握含义和消费心理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今天的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