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复习政治专题ppt学案: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0年高考复习政治专题ppt学案: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学案 哲学思想与辩证唯物论
一、哲学思想
1.哲学是什么
(1)哲学是关于 的学问,是
的世界观,是 和 的统一。
(2)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 。
(3) 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4)哲学是社会变革的 。
世界观
系统化、
理论化
世界观
方法论
概括和总结
真正的哲学
先导
2.哲学的基本问题
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和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前者是划分 和 的唯一标准,后者是划分 和 的标准。
3.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是本原,先有 后有 ,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古代
唯物主义、近代 (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思维和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物质
物质
朴素
形而上学
意识
(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是本原, 依赖于 ,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有两种形式:
唯心主义和 唯心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
(1)基本派别:在 基础上实现了三个统一,即
与 的统一、 与
的统一、 和 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 。
意识
物质
意识
主观
客观
实践
唯物主义
辩证法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唯物辩证的历史观
科学性
革命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二、辩证唯物论
1.一个根本观点——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叫做物质。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两个辩证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 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 ;意识对物质又具有 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物质
人的意识
客观实在
决定
反映
能动
方法论要求: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尊重 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 。
方法论要求:一方面必须尊重 ,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另一方面,必须充分发挥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客观规律
人的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
主观能动性
3.一条界线——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根本标准:对物质与意识哪一个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
(2)方法论要求: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4.两组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 者,运动是物质的 和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 。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 的、 的、
的,静止是 的、 的、 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 和 的统一。只承认静止否认运动是 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 和诡辩论。
承担
固有属性
存在方式
唯心主

形而上学
无条件
永恒
绝对
有条件
暂时
相对
绝对运动
相对静止
形而上学
相对主义
易错点1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科学以
哲学为基础
【典例1 】 “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
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
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
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 )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D
错因分析 该题易错选C,哲学有科学与非
科学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A、B本身说法错误;选D。
纠错心得:(1)哲学并不都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易错点2 意识活动的创造性能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
【典例2 】(2009·山东文综)据报道,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能控制光线运行方向的材料,这项重大突破使长期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隐形衣”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这启示我们 ( )
①意识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正确预测未来 ②科学创造往往需要科学幻想的激发和推动③科学幻想向现实的转化离不开科学实验 ④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就能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D
错因分析 该题易错选①④。①表述不正确,
意识能够预测未来,但这种预测不一定是正
确的。④表述不科学,科学幻想变为现实需
要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排除含有①或④的A、
B、C,故选D。
纠错心得:(1)意识有正误之分,对未来的预测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意识并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并且只有正确意识才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易错点3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典例3 】(2009·江苏)“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
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句诗体现了(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错因分析 该题易错选B。少年易老、沧海桑田,
诗意在于说明运动绝对、永恒,C项正确。运动无
条件,A项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
项错误。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项错误。
纠错心得: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映的客观实在,所以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C
易错点4 人们能够改变规律、摆脱物质条件的制约
【典例4 】(2009·全国Ⅰ)“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在此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一论述表明,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 ( )
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 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 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错因分析 该题易错选①③,原因在于对人
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存在误解。坚定信
心属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
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①③
错误,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不选。②④正
确并符合题意,应选D。
纠错心得: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而不能改变规律、创造规律。人们利用客观规律离不开物质条件,否则会陷入唯心主义。
预测: 哲学思想 本部分内容高考常会结合哲学命题、俗语等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要重点关注对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派别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的理解。
【典例1 】(2009·江苏)下列选项 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 )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解析 “我思故我在”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项也是这一性质的观点,因此当选;A、C、D项均为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不选。
B
发散类比
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常见命题
主观唯心主义的常见命题有:“万物皆备于我(孟子)”“心外无物(王守仁)”“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陆象山)”“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休谟)”“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费希特)”“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世界是我
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杜威)”“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等;客观唯心主义的常见命题有:“神创论”“理念论(柏拉图)”“绝对观念论(黑格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理生万物,理在事先(朱熹)”等。常见的体现唯心主义的观点有:“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信则有,不信则无”“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等。
预测: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本部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考查的题型多样,尤其是关注选择题可能以漫画等形式出现,备考中要结合社会热点理解物质的决定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典例2 】(2009·宁夏文综)图中两个市场调查员对同一地区的调查之所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是由 ( )
①反映客观世界的侧重点的不同决定的 ②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主动创造性的不同决定的 ③是否如实反映客观对象决定的 ④是否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决定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两人的结论均是基于该地人们不穿鞋的事实,因此①③所述不是结论不同的原因。这种不同主要是主观因素,即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主动创造性的不同所导致,②当选,具体地说,就是能否做到联系地、发展地、辩证地看待实际,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当选,答案为D。
答案 D
方法探究
解答漫画型选择题应注意的三点
(1)读懂漫画的内涵或寓意是前提,要弄清漫画中的人物(或其他事物),看清漫画中的文字,有的还要注意画中人物的表情。综合画中的各个要素进行思考,把握其讽刺和批判的是什么思想或行为,这种错误思想或行为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这种错误思想或行为联系所学的相关知识,推出与这种错误思想或行为相反的思想、观点和行为。
(3)根据题干的指向,结合漫画的内涵或寓意,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从而决定取舍。
预测: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本部分内容高考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也可能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
【典例3 】(2009·安徽文综)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
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答案(1)能动地认识世界。制定“文化强省战略”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的影响,变挑战为机遇,化危为机。(2)能动地改造世界。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提升软实力,实现快速崛起。(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省情,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方法探究
哲学类主观题一种很重要的设问形式是“××地方的做法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是如何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如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回答这类题目一定要从材料中提炼出相应的具体的哲学道理,切忌只简单地抄抄材料,或者只罗列所学哲学道理。
时政播报
经济危机笼罩下的欧洲一片愁云惨雾,但就是在这个全球经济面临困难,“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温家宝总理带着“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的礼物,踏上了欧洲的土地。2009年1月29日,温总理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所做的特别致辞中指出,我们的信心来自哪里?信心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信心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信心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没有改变;同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没有根本改变。
设问角度
一: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谈谈你对“信心”的认识。
获取信息:①设问信息:知识范围要求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题目类型是认识类,具体要求是分析说明对“信心”的认识、“信心”的根源及“信心”的作用。②材料信息:温总理致辞中的“信心”的四个来自于。
调动知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
组织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中国对经济能够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充满信心,这信心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有着坚实的客观基础。(2)意识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我们之所以对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充满信心,是因为对中国的发展态势有着深刻的认识。(3)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坚定的信心是战胜危机的力量源泉。在经济困难面前,恢复市场信心十分重要。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有信心应对金融危机。
获取信息:①知识范围要求是政治生活,题目类型是原因类,具体要求是我国为什么有信心应对金融危机。②材料信息:“中国信心”的四个来自于。
调动知识:党的领导,政府的作用,公民的主人翁意识,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等。
组织答案:(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2)政府积极履行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经济发展,这是坚定信心的强大动力。(3)党和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了人们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
(4)我国人民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5)中国经济连续30年保持高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使得我们抵御风险、迎接挑战的能力大大增强。
一、选择题
1.(2009·广东文基)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 )
A.存在决定意识
B.意识反作用于存在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解析 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体现了客观对主观的决定作用、存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等哲理,故选A。B、C项与题意无关,D项表述有误,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A
2.(2009·广东文基)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 ( )
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C.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解析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A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C项不是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都坚持的观点。
D
3.(2009·江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 )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①②④均正确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③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有的属性,因此答案为B。
B
4.(2009·广东单科)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 )
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
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
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
解析 甲的观点属辩证法观点;乙的观点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是相对主义观点;丙的观点否认绝对运动的存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A项符合题意,B、C、D项三种排列排序不正确。
A
5.(2009·江苏)下边的漫画《爱鸟工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 )
爱鸟工程
A.人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
B.要勇于突破和改变现状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解析 材料所述问题是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这种做法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的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是不可取的,A项错误;C项正确;B项说法缺乏具体分析,没有说明是怎样的现状,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 C
6.(2009·海南)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作家埃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很多的科学幻想成为现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很多发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践,表明 ( )
①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②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③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题干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①④的说法正确;②的说法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故③的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项。
答案 C
7.(2009·全国Ⅱ)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国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象征。弘扬中国民族精神 ( )
①可以激发人们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积极的反作用 ②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 ③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 ④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题意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中华民族精神是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起着积极的反作用,①②应选。③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错误的,不选。题意强调的是意识的反作用,④不符合题意,不选。
答案 A
8.(2009·江苏)《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 )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解析 “不违农时”、“斧斤以时入山林”都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这样改造客观世界才会“谷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即取得胜利,也即遵循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才会成功,D项正确。A、C项不符合题意,B项认为规律可以被改造,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错误。
D
二、非选择题
9.(2009·山东文综)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减速对我国的影响加深,我国财税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释放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强烈信号,并逐步形成“结构性减税”的基调(结构性减税是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的减税,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
结合材料,分析“结构性减税”政策确立的哲学依据。
解析 此问结合材料,可以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意识的能动作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等角度组织答案。注意观点和材料的有机结合。
答案 (1)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结构性减税。(2)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是意识能动性的体现,有利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目标的实现。(3)运用了系统优化的方法。实行结构性减税,将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进行优化组合,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10.材料一 2009年3月5日~13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又一次把农村的改革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犹如春风化雨,给古老的中华大地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呈现出“多头之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特别需要解放思想。
材料二 某乡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总结全乡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多,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农民的素质偏低;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等。
(1)简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需要解放思想的哲学依据。
(2)请你就材料二中的问题对该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四条合理化建议。
(3)假如你是某政治兴趣学习小组的成员,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写出一个相关的课题名称,并说说准备用哪些方法开展课题研究。
答案 (1)①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③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作用,这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④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这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真理。
(2)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③培养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④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
(3)课题名称略。
方法:采访,问卷调查,利用网络资源,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撰写课题报告等。
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