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3张PPT)学案 唯物辩证法(上)一、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 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1)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规律(2)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 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客观性(1)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 ,不以为转移。(2)方法论:要从事物 中把握事物,切忌 。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 。3.联系的多样性(1)原理:事物的联系是 的。(2)方法论: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 。一切以 、 和 为转移。联系固有的人的意志固有的联系主观随意性具体联系多种多样各种条件时间地点条件4.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部分离不开整体,全局高于局部。(2)方法论:①树立 观念,立足 ,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②重视 的作用,搞好 ,以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5.系统优化方法(1)原理:系统是由 和 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 、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 。(2)方法论:①要着眼于事物的 ;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 ;④要用 来认识事物。全局整体部分局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整体性优化趋向整体性有序性优化趋向综合的思维方式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世界的普遍联系的关系(1)二者的区别:二者的内容和地位是不同的,前者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是唯物论回答的问题;后者说明的是世界的状态“怎么样”,是辩证法研究的问题。(2)二者的联系:①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出发,就必然要承认世界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因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表明,世界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都是物质的不同形态、属性、形式和机能的联系。②没有物质的统一,就没有联系;没有联系,也就无法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和世界的普遍联系原理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概念(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 和 ,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方法论:坚持用 的观点看问题。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1)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的道路是 。(2)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 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 ,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前进上升发展光明的曲折的前途思想准备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1)原理: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总是从 开始,量变是质变的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 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2)方法论:①做好 ,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要果断地 ,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必要准备新的量变量的积累抓住时机量变发展的实质、发展的状态、发展的趋势之间的关系(1)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至于发展中各个具体阶段和每一步的方向,既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但这只是暂时的。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最终必定要战胜旧事物。事物向前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2)发展作为一种运动,从性质上说,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从内容上讲,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从状态和形式上来看,是从量变到质变;从动力和原因上说,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矛盾(包括内因和外因,其中内因是源泉);最后从趋势和途径上讲,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易错点1 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典例1 】(2008·全国Ⅰ)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 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 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 D错因分析 该题易错选①③。①错误,联系具有普遍性,但不能说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③错误,联系是客观的,但不能说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答案为D。纠错心得:把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条件性结合起来理解。联系是普遍的,但并非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直接的联系。普遍联系只是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与周围的一些事物(不是所有事物)相联系的。联系又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易错点2 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典例2 】(2008·宁夏文综)“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 (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错因分析 该题易错选④,而漏选③。“100”代表整体,“1”代表关键部分,“0”代表失败,此减法公式说明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的发挥起决定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部分决定整体、部分的作用大于整体的作用,所以①④错误。答案为C。纠错心得: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但笼统说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是不科学的。易错点3 事物的运动变化就是发展【典例3】下列运动变化中,揭示发展的有 ( )A.用电子计算机算命B.冬天过去是春天C.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D.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错因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的理解。若考生对发展的实质理解有偏差,则容易错选B。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A项并非新事物,也不是发展。B项体现了运动变化。D项体现了人的生命的运动和变化,C不算发展。C项体现出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趋势,属于发展,故本题选C。纠错心得: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运动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变化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状态或性质的改变,侧重于事物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事物的运动变化分为前进的、上升的和下降的、后退的,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才是发展。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易错点4 有了量变就会发生质变【典例4 】(2009·全国Ⅱ)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变化,却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青蛙效应”说明的关于事物发展状态的哲理是 ( )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 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错因分析 该题易错选③。事物发展的实质是质变而 不是量变,①错误,不选。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③观点错误,不选。“青蛙效应”说明的是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②④正确,应选。纠错心得: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并非有了量变,就一定会发生质变。只有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预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本部分内容高考命题会围绕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方法进行综合考查,在主观性试题中出现的可能性很大。其中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要注意多层次分析。【典例1 】(2009·四川文综)交通运输是制约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四川省针对其在西南地区的区位特点和省情,在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过程中,着力打造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2008年四川省境内新开工铁路建设项目投资规模1087亿元,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项目总投资767亿元。2009年四川省交通建设预计完成投资580亿元。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四川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正确性。答案 (1)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四川省针对其在西南地区的区位特点和省情,发挥交通建设的带动作用,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了事物的联系。(2)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四川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将会创造新的优势,进一步推动四川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测: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本部分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从题型上看,选择题更为命题者所青睐,从取材看,命题较多地采用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典例2】(2009·广东文基)“爱情无须死去活来,温馨就行;朋友无须如胶似漆,知心就行;金钱无须取之不尽,够用就行;身体无须长命百岁,健康就行。”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 )A.重视量的积累 B.抓住时机促成质变C.把握适度原则 D.抓住机遇赢得主动解析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有三个方法论要求:一是重视量的积累;二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三是坚持适度原则。题干材料蕴含的哲理是坚持适度原则,所以选C。A、B、D项不符合题意。C【典例3 】(2009·广东文基)“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六十年像史诗,有欢乐也有痛苦。”新中国建国六十年历程体现了 ( )A.量变与质变的统一B.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D.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解析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中国建国六十年的历程中“……六十年像史诗,有欢乐也有痛苦”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所以选B。A、C、D项与题意不符。B高考视点高考哲学选择题往往以优美的诗词或极具寓意的典故为题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审美情趣。在解答此类试题时有两个关键因素:第一是对题干的理解,要求有较高的古文水平和理解能力;第二是对哲学原理的运用。因此,在平时学习中,在学好基本原理的同时,引导学生注重人文知识的积累和文化艺术综合素质的培养及审美素质的提高,做到全面发展。时政播报材料一 经济危机冲击全世界:消费停滞,企业破产,工作岗位大批流失。面对这场灾难,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2009年2月初,英国炼油厂工人罢工,抗议雇用外籍劳工,进而演变成全国工潮,迫使40名葡萄牙劳工被辞退返乡。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重振经济方案在国会审议时,被要求加入“只能使用美国钢材”的条款。德国78%的中小企业表示,希望政府采取保护措施。材料二 法国经济学者丹尼尔·科恩在法国《世界报》的专访中表示,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危机总是同步而行,但贸易保护主义只会加重经济危机。美国上世纪30年代推出的“斯姆特霍利法”就是前车之鉴。该法案将进口关税提高50%,虽然挡住了三分之二的进口,却也使美国减少了三分之二的出口。其原因就是加拿大和欧洲等贸易伙伴对美国采取了同样措施。设问角度一:从政治生活角度,结合材料一分析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出现的原因。获取信息:①设问信息:知识范围要求是政治生活,题目类型是原因类,具体要求是为什么会出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②材料信息:经济危机冲击全世界,英国辞退外籍劳工,美国限制进口商品。调动知识: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组织答案: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消费停滞、企业破产、工作岗位大批流失是许多国家都遭遇的问题。为了维护本国利益,许多国家采取了限制进口商品、辞退外籍劳工等贸易保护措施。二:运用哲学原理,说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获取信息:①设问信息:知识范围要求是哲学,题目类型是分析说明类,具体要求是如何理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②材料信息:贸易保护主义只会加重经济危机。调动知识: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对立统一观点。组织答案:(1)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贸易保护主义割裂了世界的贸易联系,从表面上看保护了本国经济,但实际上也限制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最终也不利于战胜经济危机。(2)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贸易保护主义在限制别国产品进入本国的同时,也会招来别国的报复,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选择题1.(2009·北京文综)“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藏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蝴蝶效应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故①正确;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才会导致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④正确。②③中不论是“偶然因素”还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都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因而是错误的。答案 B2.(2009·江苏)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 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这表明 (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 修建京沪铁路属于人为之物的联系,这是在事物已有联系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建立的,具有客观性,铁路修建将扩大需求,拉动就业,反映了联系的普遍性,①④正确,②③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是错误的。C3.(2009·北京文综)医学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与其血液PH值有关,如下图所示。从健康与非健康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H值在7.35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B.PH值在6.8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C.PH值在6.8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D.PH值在7.35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解析 在此题中有几个质变临界点,即6.8、7.35、7.45和7.8,在四个选择肢的描述中,只有A项处于两个临界点之间没有其他界点,在这个范围内的变动均属于量变,其他均有交叉。A4.(2008·海南)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 (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解析 本题以诗词歌赋、名言警句为材料,考查学生对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理解,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题特点。A项两句都包含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B项体现的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C项包含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D项体现的是实践的决定作用。答案 A5.2009年2月2日,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面对干扰,从容而坚定地指出:“这种卑鄙的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谐是历史的潮流,是任何力量阻挡不了的。”这体现了 (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B.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解析 虽然有干扰,但中英两国的友谊及世界的和谐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D项符合题意。D6.狐狸昼伏夜出,捕食食物。它总是希望太阳别出来,但当公鸡啼叫时,白天就会来临,狐狸真的以为是公鸡把太阳叫出来的,就把公鸡咬死了。公鸡死了,可是太阳照样出来。这则寓言故事表明 ( )A.联系具有偶然性 B.联系具有客观性C.联系具有普遍性 D.联系具有多样性解析 太阳不会因为公鸡不叫就不出来,寓言中的狐狸没有明白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应选B。联系既有偶然的,也有必然的,A错误;C、D与题意不符。B7.江苏某市实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打破部门壁垒,增强整体合力——“计划一个头、土地一只口、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资金一本账、监管一条龙”。该市的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 ( )①是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②表明局部之和必定大于整体 ③注重整体内部优化组合 ④表明系统内部有主次层次之分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B8.(2008·江苏)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诗句所蕴含的哲学道理。①③体现了发展的观点;②体现了联系的观点;④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关系原理,故选B。B二、非选择题9.(2009·全国Ⅱ)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部分地区。这一区域位于我国经济梯次发展战略的中部。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家推进“中部崛起”战略,确定其为重点开发区域,拟加大对该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等财政投入,从而使该地区面临吸纳资源、资金和人才的绝好时机。同时,东部发达地区进入产业升级换代的新阶段,也使该地区具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指导下,位于该地区的甲地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表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表(%)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1978年 全国 28.2 47.9 23.9甲地 51 30 192007年 全国 11.3 48.6 40.1甲地 29.7 33.5 36.8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结合材料分析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在当时和现在所处地位的不同。解析 试题要求明确,在回答该问时,注意整体与部分原理的层次性,并要紧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答案 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影响整体;而各个部分之间的地位是不平衡的。三国时期荆州地区因其重要战略地位而成为整体中的关键部分,制约全局的形势,是兵家必争之地。整体统率部分,任何部分的发展都离不开与整体及相关部分的联贯。现在荆州地区的发展受国家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影响,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为该地区带来发展的有利条件;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10.30年前,以“承包”为关键词的分田到户,让广袤的农村换了人间;30年后,同样是农民在田野上的发明创造,土地流转将促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对于中国农业来说,这可能是又一次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土地流转还处在一个分散、自发、不规范的阶段,规模化程度不高,在改革中遭遇了一些困难,但这些问题是在农村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深化过程中出现的,必须在改革和发展中加以解决。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的知识,分析对待土地流转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答案 (1)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生长。农村改革是一个不断进行的发展过程,要积极扶持土地流转这个新事物,鼓励制度创新。(2)事物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要不失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要善于抓住推进土地流转的机遇,促进农业的发展。(3)事物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既要坚信前途光明,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迎接和战胜困难,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土地流转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对其应有信心;但土地流转还要经历一个不断完善、被认识的过程,要有克服困难的准备。(如从“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正视和解决土地流转的困难,会对改革发展起推动作用”的角度回答也可。)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