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学案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1-3-7 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课时)
一、考点要求
1. 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理解合理的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 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了解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3. 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二、预习检查
1. 联系当前世界和我国经济现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点评我国个人收入差距悬殊问题。
1. 整理本课知识结构
1. 易错易混点:
(1)劳动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2)工资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3)非劳动收入一定是剥削收入?
(4)剥削收入一定是非法收入?
(5)按劳分配只体现公平,按生产要素则体现效率。
(6)公平就是要追求平均。
三、重、难点突破
1.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 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 理解合理的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 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四、课堂训练
1.农民工是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城市繁荣、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他们的权益尚未得到有效保障。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应该
①坚持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 ②更加关注社会公平 ③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扩大 ④为了效率关注公平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④
2.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有利于
①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公平
②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风尚
③劳动报酬与经济增长、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相适应
④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②④
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A.社会总产品 B.个人消费品 C.生活必需品 D.物质总产品
4. 某“80 后”业余作家发表一部小说,获得稿酬1万元。此作家的稿酬属于
A.按劳分配所得的收人 B.个体劳动经营所得的收人
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的收人 D.知识创新的奖励收人
5.2006年我国部分城镇居民个人收入的增量高于应缴纳的税金、社会保障金的增量,因此该年度他们的个人可支配收入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变动不确定
6.坚持初次分配也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原则,将会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中央强调,对不同收入群体采取不同的调节办法,努力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1)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这有什么意义?
(2)从经济制度上看,你认为这样才能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五、课后巩固(略)
(2)请评价王某和张某的投资行为。
五、课后巩固
1、认真阅读练习册中的考点解读部分及典型例题。
2、处理课后练习,有问题的到课代表处汇总。
3、本课自我总结: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