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消费及其类型》说课稿肖菲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一个框题《消费及其类型》。(这是我说课的主要内容,首先我说一下教材分析)第一,教材分析1.消费是学生参与的最直接也是最广泛的经济活动,对其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了解消费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树立绿色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为之后生产以及经济制度的学习奠定认知基础。同时,在已经学习了货币、价格这两个内容的基础之上,本框的内容是进入社会再生产大环节学习的切入点,是将微观经济学学习转向宏观经济学学习的重要转折点,在知识系统上占据重要地位。本框一共有三目内容,根据教学最贴近生活的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会调整教材上的顺序,按照消费类型、影响消费水平和消费的结构的顺序来进行教学。2.我确立的本框的重点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其依据是:只有掌握了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后,我们才能找到提高消费水平、完善消费结构的关键所在,在本框内容里面处于一个核心地位。本框的难点是: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其依据是:这个内容比较抽象,老师很难用比较有说服力的语言和教材来组织教学,学生也很难切实地去理解这一内容。(然后,我说一下学生情况)第二,学生情况本课所面对的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从认知水平来说,学生在生活中和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对消费已经有一些简单和初步的了解,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还过于表面化和不系统。从学生兴趣来讲,消费与学生的现在以及将来的日常生活都有很密切的联系,具有现实意义,学生容易感兴趣。因此,教学的时候要抓住已知和学生的兴趣进行讲解。(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情况,我确立的教学目标如下:)第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识记和理解影响消费的两个主要因素,了解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了解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以及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学会从多角度去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了解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提升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对自己家庭消费水平迅速提高的感受,结合我国恩格尔系数走势的分析,优化自己的消费结构,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接下来是我采用的教学理念)第四,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会秉着有效教学的理念,以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为出发点,贯以直观、形象的体验式教学,实现教学有效性,并贯彻“绿色消费观”的理念教学。第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将讲授法、活动法、讨论法进行结合,一起来帮助教学。鉴于本课内容相对简单和易理解,我打算用一个课时和学生一起来探讨这一内容。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会以传统的板书为主,辅以PPT一起教学。(下面我来详细地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第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部分我会拿一张人民币展示给学生,提问学生这是什么东西,用它我们能做什么,以钱能够买东西引出消费,并通过钱能买东西这一作用引导学生进入 “我来‘买’东西” 的活动环节。“我来‘买’东西”活动“我来‘买’东西”的“买”字由引号标注,扩展了“买”的含义,即“买”到指定的商品不一定只有钱货两清的方式。1.在这个活动中,我会通过PPT为学生展示写着“商品房”“婚纱”“电脑”“漫画书”“汽车”的五张卡片,让同学们结合课本上第18页的相关内容,尽可能多的说出采取什么不同的方式来“买”到这些物品。我将全班学生按照座位分为三大组,每组每次一人轮流说出一种商品的一种购买方式,进行小组淘汰制竞赛,看哪一组说的方式最多。2.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说出许多不同的或者相似的方式,不论答案怎样,实质都是围绕 “钱货两清”、“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这三种消费类型说的。在活动结束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具体答案归纳出这三种消费类型,并总结得出这是按照消费方式划分的消费类型,再过渡到其他的划分方式以教师讲授的形式介绍按照消费对象或消费目的为标准所划分出的消费类型。3.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货币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物,以人民币导入可以增强亲切感,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参与课堂的兴趣。“买东西”是学生参与的最直接的经济活动,在我来买东西的活动中学生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可以从生活实践上升到抽象理论,符合学生认知顺序,而小组竞赛的形式可以迅速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带动起课堂氛围。我在归纳讲授以后会引导学生进入第二教学环节——“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三)“今天我当家”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我会提供A、B两个家庭的案例由学生来当家决定本月两个家庭的消费。其中,A、B两个家庭均为三口之家且成员状况相似,但A家庭的月收入为3000元,而B家庭的月收入为8000元。学生要做的便是依据两个家庭的现状,根据教师给出的支出项目决定具体的消费支出,从而使两个家庭在既定条件下过上最幸福舒适的生活。我给出的支出项目具体包括:食、用类,住、行类,穿、戴类,教育类,以及一个空白项供学生自由发挥,每一个项目都分为500元,800元和1500元三个消费档次,空白项不做限制。2.全班按照前一个活动中划分的三大组进行讨论。每一个大组我会给出一种情景设置:第一组是无其他特殊情况,学生只需根据A、B家庭的收入来决定消费项目;第二组学生要讨论的情况是,两家庭本月收入不变,但A家庭下个月预计会有额外的收入,B家庭则预计下个月的收入会减少,由该组同学根据此状况讨论两个家庭的具体消费支出;第三组同学要讨论的是两家庭本月收入不变,但A家庭面临物价下跌,B家庭面临物价上涨状况时的消费支出选择情况。三个大组同时讨论,每大组选派代表发布消费计划,并进行组间消费计划对比。最终由第一组同学的支出选择得出:当前可支配的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由第二组同学的支出选择对比第一组的情况得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是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由第三组同学的支出选择对比第一组的得出:物价总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这个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学生还未真正掌握过家庭消费的控制权,虚拟的“今天我当家”活动可以给学生带来新奇的体验,并在“当家”的过程中感受到责任意识。家庭支出项目以档次划分降低了操作的难度,也更直接的对比出消费水平的高低差别。同时,用一个活动贯穿整目的学习,可以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并增加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对“今天我当家”环节进行小结后,我会引导学生进入难点内容学习:居民收入差距对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影响。根据本节知识的特点,我采用极端对比的例子通过教师讲授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子如下:6.假设有总收入都为150000元人口都为102人的甲、乙两地区,其中甲地区收入差距较大,有两人的收入为50000元,其余100人的收入为500元;乙地区收入差距不大,人均收入都在1000到2000元之间。那么对于消费价格为800元左右的商品,明显乙地区的消费水平高与甲,由此得出居民收入差距越大,社会整体消费水平越低;居民收入差距越低,社会整体消费水平越高。并由此引申到社会贫富差距过大对于社会治安、国家稳定等方面的危害,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控制贫富差距的相关政策。7.我的设计意图是:收入差距对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影响比较宏观、抽象,而且经济学原理过于复杂,对于高中学生不要求他们掌握这么复杂的经济学原理,只要理解到收入差距是如何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极端对比的例子可以将这种影响作用夸张化更便于学生理解。消费结构对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进行总结以后,我会过渡到消费结构的学习。这部分我主要采用教师讲授,通过不同类型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具体来衡量消费水平的高低,由此推出消费结构的概念,并由此提出恩格尔系数,为学生展示恩格尔系数衡量贫富程度的标准。组织学生计算之前A、B两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进行对比,给学生一个恩格尔系数衡量生活水平高低的直观感受。(五)课堂小结最后,是我的课堂小结。我会结合板书梳理本课知识结构,并布置“反思我的消费”的课后活动,让同学们结合自己或者家庭的消费情况结合今天学习的知识,归纳属于哪种消费类型,结合消费结构的知识对比以前与现在消费水平的变化,感受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作用。以此将全课的知识进行升华,在此过程中,我会将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做理性的消费者的观念贯穿其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下面我为大家展示我的板书设计)第七,板书展示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对我的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