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知识结构图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文化生活知识结构图表

资源简介

《文化生活》知识结构图表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所创造、是人所特有。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是个人的一种素养:① 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要靠后天的生活、实践和受教育才能形成。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 个人文化素养的表现: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所以文化素养总要通过一定的言行活动和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意识形态部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文化的形式
非意识形态部分(科技、教育、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对国家的影响
文化的作用
(精神力量)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文化对个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
文化对个人的影响
文化塑造人生(三个方面)
文化现象
1. 无时不在
2.无处不在
3.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文化现象的普遍性
文化现象的特殊性
民族节日:(在民族文化中的价值P29)
文化遗产:(地位与作用、保护)

1.含义
2.表现:
3.世界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为什么具有共性和个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的魅力所在;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前提)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6.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B
文化多样性
文化
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2.文化传播的途径(三个重要途径+其它)
3.文化传播的媒介:传媒的含义和发展阶段;现代大众传媒的产生(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形式(五种)、作用P37
4.文化交流对中国和世界的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5.对文化传播的正确态度(热情欢迎、主动推动)
文化传承
文化
传播
文化创新
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改造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博采众长、和而不同、以我为主)
4.文化创新中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文化发展的实质:
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3.文化创新的作用:
4.文化创新的意义:
5.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
源泉和作用
文化的继
承与发展
1.传统文化的含义及表现
2.传统文化的特点: P42
3.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两面性)以及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P42~43
4.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含义、辩证关系、要求)
5.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P44~46
怎么办
为什么
1.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
2.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3.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化竞争力倍受关注,其中科技、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是维护自身文化安全的精神武器。
综合探究:文化竞争力
文化传承与创新
1.辉煌历程:萌芽、雏形、统一、全盛、延续、衰微
2.见证(汉字、史书典藉)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的原因:包容性(含义、意义)
4.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时间、原因
5.中华文化的复兴:救亡图存;中共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续写壮丽
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
基本
特征
1.独特性:①中华文学艺术:特点、作用②中国科学技术:地位(长期处于世界前列)、特点、意义
2.区域性:①原因 ②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共同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3.民族性: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P70
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1. 民族精神的作用:(……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
2.民族精神的内涵:①核心:爱国主义(地位和作用P74、内涵P75)
②团结统一: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③爱好和平:
④勤劳勇敢: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⑤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3.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的体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大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六大精神。体现了继承和发展、弘扬和培育的统一
4.为何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要性: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激荡之势…重要任务
重要性:三个方面)
5.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立足点: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主体:人人都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主要途径:(见综合探究P81)
民族精神
1.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及对策
3.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原因、大众文化的含义、)
4.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含义、危害、表现、存在的原因及对待它们的政策
5.对待落后和腐朽文化采取的措施:国家: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还要利用法律手段,加强立法工作,规范文化市场;个人: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因为,在日益开放的文化环境下,落后文化会采用现代传播手段肆意扩散,腐朽文化往往变换新的形式加以蔓延,所以作为个人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社会:要奏响主旋律,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作用、地位、及文化建设的内容。
走进文化生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①中国先进文化的探索(结论是什么、转折点是什么)②先进文化的含义:③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性: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基本内容: ②地位③基本要求
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求 、内容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①根本目标 ②根本任务 ③怎样建设(第一,大力发展教育教学文化事业;第二,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第三,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第四,发挥亿万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创造丰富多彩的形式;第五,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地位及原因
2.内容:
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地位、意义
4.面对生活中的道德冲突,作出正确判断和选择的途径:
5.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6.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文化发展的中环节(思想道德建设)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113(四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