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蚕的生命周期》微课实录一、背景说明养蚕是学生经历对蚕生长发育全过程的观察,做了许多记录,对蚕的一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让学生们的经历变得更有意义,学习像科学家一样分析和看待事物,使学生对自己积累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通过整理记录,发现蚕的一生所经历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阶段经历的时间,感受到坚持观察记录的价值,从数据中发现生命的存在与变化。但是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却无法完成或无法仔细观察。因此,我制作了本微课,试图让学生通过此微课,认识到较长时间坚持不懈进行观察的必要。了解蚕的孵化,经过生长变化成蛾,然后产出卵,最后死亡这一生长变化的生命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认识到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 二、策划设计长时记录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谈何容易,往往是刚开始记得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忘了,经过老师的提醒再记录一下,过几天又忘了。结果养殖、观察活动结束,班级里完成记录的学生寥寥无几。还有些客观原因导致学生无法完成,如桑叶没法找到(特别是城市中的孩子)、在养蚕的过程中蚕莫名死亡;无法仔细观察,如蚕怎么蜕皮、记录蜕皮次数、交配、产卵等。所以我在设计本微课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蚕的一生,从蚕经历的几个时期,认识到蚕的一生分为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突出蚕的蜕皮、交配和产卵这些不易观察到的环节。二是蚕要经过变态,其它动物是这样吗?帮助学生开拓眼界,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1.内容分析蚕的生命周期这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的第五课,这课实际上是对前几课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积累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蚕的生长变化、蚕变了新模样、蛹变成了什么。学生基本可以用观察记录、画图等方法对蚕的生长变化过程进行总结。本微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蚕的一生分为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动物的变态。本微课安排了“蚕的一生”、“动物的变态”两部分内容,着重介绍蚕的一生,包括四个阶段和不容易观察到的环节。2.适用对象教师教学/学生自学/家长学习/3.类型选择选择的表现形式:演示式采用的技术手段:软件生成式/拍摄4.组织构思(1)知识点思维导图 (2)微课环节流程图:5.技术环境视频、音频合成软件:Camtasia?Studio、音视频转换软件。录制时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均可,要求网络通畅,有麦克风。有条件的在专门的录播室内录制,也可在安静无噪音的室内录制。三、过程实录1.第一部分:片头(0分0秒~0分13秒,共长13秒)动态呈现微课课题“蚕的生命周期”,并配上片头音乐,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2.第二部分:蚕的一生(0分13秒~6分43秒,共长390秒)场景1:这个部分要帮助学生从蚕的一生为:卵幼虫蛹成虫,上升为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几个阶段,认识到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呈现出蚕的生命周期为: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出生) (生长发育) (繁殖) (死亡)场景2:在养蚕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不是一直盯着蚕的活动,或者学生忘记了记录,造成学生无法仔细观察,主要呈现出如蚕怎么蜕皮、蜕皮次数、交配、产卵等我们不易察觉的蚕的活动。(以蠕动方式蜕皮) (交配) (蜕皮完成)(产卵) 3.第三部分:动物的变态(6分43秒~7分40秒,共长57秒)场景1:学生经历了养蚕,观察、记录了蚕一生的变化,对蚕本来是幼虫(一条),后来经历了蛹,变成了成虫(一只)。蛹的变化非常奇特,学生也很有兴趣,我们把这样的变化叫做变态。场景2:呈现出经过变态的是蜻蜓、蝴蝶、知了等,它们的幼年期和成年期形态与生活习性相差很大。 不经过变态的是鸡、山羊、熊猫等,它们幼年期和成年期形态基本一致。 四、应用建议本微课主要包括“蚕的一生”、“动物的变态”两部分内容,在使用本微课前,学生最好能自己进行养殖,建议在学生养蚕活动结束后使用,也可以在本单元开始前渗透时使用,提高学生养殖的兴趣。播放本微课时,建议使用兼容性较高的视频播放软件进行播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