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 政治素材.: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人教版 政治素材.: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资源简介

拓展学习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从2003年8月3日起“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正式成为第29届奥运会会徽,这个由中国印为载体极富东方文化特色的会徽为奥林匹克大家庭增添了更丰富的色彩。
中国印——2008年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她似印非印,似“京”非“京”,潇洒飘逸,充满张力,寓意的是舞动的北京。这是13亿中国人民向全世界的承诺。盖下这印记,就意味着用我们中国最庄重、最神圣的礼仪,再次向全世界庄严地承诺,把北京2008年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非常完美,很有诗意,充满了青春和活力,代表着中国的发展和未来,它是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灿烂文化的完美结合。”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是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肖形印),作为标志主体图案的表现形式,主体图案基准颜色选择红色,传达和代表了中国文化喜庆、热烈的气氛。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在中国出现,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并且至今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社会诚信表现形式,寓意北京将实现“举办历史上最出色一届奥运会的庄严承诺”。另外,红色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的代表性颜色,具有代表国家、喜庆、文化传统的特点。
这个标志还代表着北京正以改革开放的姿态,欢迎世界各地运动员和人民欢聚北京,生动地表达出北京张开双臂,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传递着奥林匹克的理念与精神。印章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及以运动员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原则。
城市加年份的标准字体设计别出心裁、独树一帜。“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字体部分采用了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将这一字体的笔划和韵味有机地融入到“Beijing2008”字体之中,自然、简洁、流畅,与会徽图形和奥运五环浑然一体。字体符合市场开发目的,与标志主体图案风格相协调,避免了未来在整体标志注册与标准字体注册中因使用现成字体而可能出现的仿冒侵权法律纠纷。
总体结构与独立结构比例协调。“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中国印、Beijing2008和奥运五环三部分之间在布局及比例关系方面近乎完美。每一部分独立使用时比例合理,不失协调。
从今年春节看传统节日的走向
在经历了传统与时尚的互补、中国与世界的交融,春节这个舞台上所展示出的是一幕幕立足本土、土洋并举、中外辉映的文化盛景,我们似乎从中日渐明晰地发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节日文化风景线。
本土化——传统日渐回归
当有人在感慨中国乡土气息的“年味”日渐淡去的时候,更多的人却看到,抛开纷繁复杂的形式,从春节这个节日的内核上看,从过年人们获得的巨大精神满足上看,今年春节人们感受到的是越来越多的传统的回归。
回家过年、全家团圆、祝福彼此、追求和谐,这是我们在春节里的最大感受,而在大红灯笼、福字临门、饺子飘香、拜年贺喜的浓浓氛围中,我们深深沉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和血脉里共同涌动的团聚和情感交流。就连争议颇多的春节晚会,有谁能说它不是展示中国文化的大戏,又有谁能说它不是立足中国本土衍生出的一道中华文化大餐。
也正是因为立足本土,我们才更多地在节日里感受到了和谐。这种和谐,有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的携手,有城乡经济文化生活的交融。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说:“节日是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积淀和再现;节日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节日是社会群体和谐团结的黏合剂;节日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而春节,正是在民族文化的旗帜下飞舞。
多元化——过节的形式不断创新
有人说,作为传统佳节,春节的年味的确“淡”了,但这是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时期的特殊形态。随着社会的进步,春节的魅力总会被“再发现”。一些国人喜欢上了圣诞节,也并不妨碍他们欢欢喜喜过春节。传统春节并没有因洋节冲击而淡化,反而展现出多元化的色彩,这也正说明春节蓬勃的生命力。
各方面的信息显示,在春节这个中华民族共同的节日里,每个人在自己选择的过年方式里有着每个人不同的精彩。
全国假日办发布的《2005年春节黄金周旅游统计报告》显示,全国游客的数量和旅游收入均创出历史新高,而“自驾游”“红色游”“民俗游”成为今年黄金周的亮点。在春节,一向忌讳过年买书的北京人如今却把书店当成春节长假必到的文化景点。大年初一至初七,北京图书大厦日销售额日日攀升,销售总码洋达900多万元。而在广州,春节舞台上本土粤剧、木偶剧与西洋芭蕾、俄罗斯马戏争相辉映,各大公园游人如织,体育花会带给市民健康与欢乐,图书市场也是一片繁华景象……羊城春节文化市场,和全国各地一样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国际化——中国节的延伸和融合
今年春节期间,恰逢西方传统的情人节,于是人们在大红的“福”字和火红的玫瑰的双重奏中,看到了中西文化的一次鲜明的碰撞和融合。
而恰在许多中国人庆贺情人节的时候,海外正在掀起一股中国年的热潮。同往年比较,今年春节显得意义非凡——它已经不仅仅是华人的佳节,而是像元旦或圣诞节一样,成为世界性的喜庆日子,并且受到国际组织和各国领导人的重视。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法国、意大利等西方国家的领导人,都纷纷给华人拜年。
在国内,人们在欢度春节时也开始注意一些“国际元素”。春节期间,广州市的文化公园举行了广州首届迎春庙会,将花会、庙会、灯会3个主题结合在一起,使春节、情人节和元宵节3个中西传统节日得以巧妙糅合。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认为,尽管中国的春节或被西方称为中国的新年,是中国本土化的全民性盛大节日,她原有的内涵更多的是体现在民俗学这个层面上,但在世界一体化的潮流下,本土化的中国节日必然会遇到一个国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将不断演化和革新中国节日文化的内涵和形式。
中国大学校训文化
校训,是大学精神的凝练。不同的校训代表了各校风格迥异的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一所学校的校训不仅仅从本质上讲是该校甚至是学校所处的那个民族文化传统的沉淀和凝聚,更是该校先进的办学理念的提炼和总结;从功能上讲,校训对内影响和规范了师生的言行举止和行为方式,引领了学校的办学方针和发展方向,对外则作用于社会文化和文明理念,从而起到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在众多的大学的校训中,哪些最受公众欣赏?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浪校园频道联合实施的“我最欣赏的十大校训”调查(本次调查历时1个月,共有4672人参与)统计完毕。调查显示,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的校训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喜爱,分别占据了校训排行榜的前三位。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这次以54%的最高获选率位居校训排行榜榜首。据记者了解,1914年冬,中国近代名人梁启超先生应邀来清华作题为《君子》的演讲时,曾以此激励清华学子发愤读书。其后典出《周易》的这八个字被当时清华大学的梅贻琦校长定为校训,并一直沿用至今。
40%的公众对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表示欣赏和认同。一名复旦大学的学生这样解释:“我们的校训典出《论语》,意思是说,学习要广博、坚定,并且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她认为,校训的确可以对自己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山大学的校训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它以35%的获选率位居第三。这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礼记·中庸》。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
调查显示,排在4--10位依次是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33%)、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29%)、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28%)、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27%)、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至人至德”(26%)、苏州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22%)和北京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20%)。
我们看到,大部分被公众广泛认同的校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同程度地汲取了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精华。排名前三位的校训这个特点更加显著,基本上都是直接援引中华古籍中的经世格言。
附:部分中国大学校训
北京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天津大学:实事求是
西安交通大学: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
湖南大学:博学睿思,勤勉致知
浙江大学:求是
武汉大学:自强,宏毅,求是,创新
吉林大学:求实创新,励学敦行
同济大学:严谨,求实,团结,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
华东理工大学:求实,勤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云南大学: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
河海大学: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
汕头大学:创新,求实,勤奋,团结
北京理工大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华中师范大学:求实创新,立德树人
华南师范大学: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
华东交通大学:团结,严谨,求实,勤奋
中国农业大学:博大精深
中国地质大学: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石油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实事求是,朝气蓬勃
清华大学: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北京邮电大学:厚德,博学,敬业,乐群
北京舞蹈学院:文舞相融,德艺双馨
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知
北京林业大学: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
上海大学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东南大学: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四川大学:精韧不怠,日进有功
黑龙江大学:博学慎思,参天尽物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
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西北工业大学:公诚勇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学,诚信,求索,笃行
江西财经大学:信敏,廉毅
西安理工大学:祖国,荣誉,责任
云南师范大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艰苦朴素,勤奋好学,全面发展,勇于创新
华侨大学:会通中外,并育德才
北京外国语大学: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南京中医药大学:自信,敬业
暨南大学:忠信、笃敬
东北大学:自强不息、知行合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