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核心知识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9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核心知识点

资源简介

2019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必背核心知识点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20个核心知识点)
1、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2、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6、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7、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8、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9、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10、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竟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11、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12、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13、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14、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15、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16、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17、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18、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19、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企业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20、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18个核心知识点)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具有强大生命力。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4、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发展选举民主,又发展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5、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
6、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7、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8、首先,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其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最后,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9、法治要求实行良法、善治。
10、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1、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12、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3、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14、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15、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16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17、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18、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18个核心知识点)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4、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5、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6、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7、中国人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8、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组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
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10、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11、人口状况的新的特点: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
12、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13、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14、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15、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6、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17、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8、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18个核心知识点)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4、“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5、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6、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相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7、“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8、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9、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10、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1、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13、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4、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场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15、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16、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
17、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和价值观念的冲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18、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