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古代印度(课件(37张PPT)+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3 古代印度(课件(37张PPT)+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第3课时
地理环境
1.读图并结合七年级所学知识,描述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分析那里的自然条件(气候、河流)。
地处南亚次大陆,濒临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
2.在图中找出古代印度的重要城市。
(南亚次大陆指的是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地区。)
喜 马 拉 雅 山
气候
河流
土壤
温暖湿润
定期泛滥
肥沃
印度河恒河流域是整个南亚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
自然条件
摩亨佐·达罗
哈拉帕
  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城市国家。其中,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最著名。
文明历程
  公元前15世纪后,雅利安人入侵,建立起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2500年出现城市国家
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些小国
前6世纪起半岛逐渐统一
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再次分裂
文明历程
种姓制度
自主学习思考:

1.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样产生的?

2.依照婆罗门的说法,四个等级分别是如何产生的?

3.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有什么区别?

4.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婆罗门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原 人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印度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国王、官吏、
武士
把持国家军政大权。
农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
供; 供养第一、二等级。
被征服者、
贫困破产失
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
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
从事最低贱的职业。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那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了一个少女。他父亲告诫说:“儿子,你不耍把愿望寄托在办不到的事情上。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于低级种姓(首陀罗).而那个女孩属于高级种姓(刹帝利)。刹帝利的女儿是不能与你结婚的。”结果,理发师的儿子在绝望中忧郁而死。
理发师儿子的故事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反映了当时不同种姓之间壁垒分明、等级森严的社会状况。
  
实质:
是贵族统治的工具,
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影响:
随着印度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逐渐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激化了社会矛盾。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目的:
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
佛教产生背景
请根据种姓制度中四个等级的不同职业,猜猜他是那个等级?
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为主
从事宗教事务
从事农、牧、渔、养猪业以及其他职业。
从事国家军事、行政事务。
吠 舍
婆罗门
首陀罗
刹帝利




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种姓制度激化 了社会矛盾。
佛教
自主学习思考:

1.佛教产生的时间、地点、创始人?

2.释迦牟尼为什么要创立佛教?

2.佛教的教义是什么?

3.佛教在什么时候被弘扬?

4. 既然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等级制度,
为什么身为统治阶级的阿育王还要宣扬和传播
佛教?
产生背景:印度种姓制度引起人们的
强烈不满,社会矛盾尖锐。
创 始 人:乔达摩·悉达多,
后被称为 “释迦牟尼”。
产生时间: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降生人间图
佛教的产生
释迦牟尼是释迦族的王子,出生在今天尼泊尔的蓝毗尼。想一想,他属于哪一种姓呢?
刹帝利
相传佛陀就在这棵菩提树下悟道六年
菩 提 树
佛教的产生
佛陀说法
佛陀坐像
佛教的产生
佛陀涅槃像
释迦的最后旅程雕刻
佛教的产生
佛教的产生
佛陀嘎亚大塔
菩提伽耶大觉寺
佛教经典
佛教教义
(1)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
(2)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这一主张表面上是要反对古印度的等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佛教许给人们的只是虚幻的平等,而不是现实世界的平等,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并且把刹帝利摆在第一位;她用来世的幸福安慰今生不幸的人;它要求人们服从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要忍耐顺从,不要反抗。佛教成了统治阶级奴役和统治劳动人民的精神工具。
如何理解佛教教义?
3. 阿育王与佛教的传播
这根沙柱岩是公元前3世纪在信奉佛教的阿育王命令下建造的,阿育王将他的命令和法规刻在上面。
除了宣传佛教,阿育王还为老百姓做了许多的好事。如扩大灌溉工程,修筑道路,建立医院等等。在阿育王在位的40多年里,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印度的孔雀王朝也成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统一帝国。
佛教的创始当然应该归功于释迦牟尼,但它的大规模的传播,则要归功于阿育王。
阿育王以武力征伐基本上统一印度半岛后,即定佛教为国教。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做?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又被称为“无忧王”。阿育王曾经谋杀的兄弟姐妹有99人,阿育王夺取了王位后,开始向外扩张。最大规模的扩张是对羯陵伽的远征。被俘虏的羯陵伽人有15万人,被杀的有10万人。

蓝毗尼
蓝毗尼
蓝毗尼
蓝毗尼
古印度
传 播(BC.3世纪)
公元前后(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
唐朝鉴真东渡后,佛教传入日本
佛教现在主要流传的区域:亚洲地区
北传佛教
南传
佛教
2、佛教的传播路线
你知道哪些佛教文化的成语?
临时抱佛脚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口头禅 普渡众生 无事不登三宝殿 四大皆空 不看僧面看佛面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借花献佛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 。
自然
环境
位置
气候
河流
古代印度
文明历程
城市国家:哈拉帕
摩亨佐·达罗
种姓制度
佛教
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
(阿拉伯数字)
计数法
文明成就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师徒四人到何处取经吗?
我国唐代著名僧人玄奘,在公元7世纪西游印度,并居住多年。他返回唐朝以后写成的《大唐西域记》中就记载了古印度的繁荣。
西汉:身毒、贤豆;
东汉:天竺;
唐朝玄奘将其改为印度
南亚的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又一个发源地。印度是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这里出现了奴隶制小国。后来,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在印度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它人为地把印度社会自上而下分为四等,等级不同,权利义务不同。在反对种姓制度的斗争中,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三框《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来源:学科网]
课标:2-1-3??列举表明文字出现,阶级、等级和国家形成的实例,知道它们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2-1-7??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创立年代与地区,分述它们历史上的兴盛时期和影响范围。?
解读:?“列举”、“知道”、“分述”这几个行为动词较明确地反映出本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史实,并懂得历史结论的得出需要充分的历史证据,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找寻文明起源的标志及文明的发展,知道人类社会告别野蛮走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通过实例知道佛教的产生及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二、【教材简析】:?
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古代印度”以种姓制度和佛教的诞生为中心,一方面突出了古代印度文明的特色,另一方面突出了印度文明对当前世界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初步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了解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佛教的产生及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体会印度河和恒河在古代印度文明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尝试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途经收集历史资料,用历史的眼光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佛教的产生及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难点:体会印度河和恒河在古代印度文明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来源:Z#xx#k.Com]
?五、【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7-9中的内容,大字部分仔细阅读,小字部分快速阅读,重点部分划线,疑难问题作好标记,并弄清以下问题:?
材料一:2006年某国一村落,集体烧死该村官员的女儿,因为该少女未经父母同意与低
种姓男子结婚,在结婚当天被父母抓回,经全村决定烧死该少女。?
1.?该国是哪个国家?为什么该少女会被烧死?源于那一制度?是如何规定的???[来源:学.科.网]
印度;该少女未经父母同意与低种姓男子结婚;种姓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2.?该男子祖先是理发师,那该男子属于哪一等级?被烧死的少女是哪一等级??
第三等级(吠舍);第二等级(刹帝利)
3.?该制度合理吗?其实质是什么?不合理;种姓制度是贵族统治的工具。?
4.??该事件说明什么?你认为该制度是否该继续存在吗?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
种姓制度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不该;言之有理即可
材料二:“我普渡众生呼吁众生平等,人要忍受苦难,超脱自我,等待来世入我极乐世界”?
1、我是谁?这是哪一宗教的观点?该宗教起源于何时何地?请在地图在找出来。?
释迦牟尼;佛教;
2、该思想是针对哪一制度提出来的?为什么该思想提倡“修来世观念”? ?[来源:学&科&网]
种姓制度;它是为迎合阶级社会中长期遭受压迫和剥削的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而存在的。处于统治地位的统治者是不会给劳动人民实现真正的“众生平等”的。所以,它只是用来安慰人民的“麻醉剂”。??
3、该宗教得到谁的大力支持?为什么他会支持该宗教??
阿育王;为了培植王权统治的精神支柱,巩固其统治。?(各小组统一答案后,各小组派代表交流发言,老师适当小结。)
七、【板书设计】:?
1、古印度的位置及文明的出现?
2、种姓制度?[来源:学#科#网]
3、佛教的建立与传播?
4、佛教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