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货币的基本职能》教学设计临泉一中 唐江林 2010年9月7日第一部分 设计思路现代社会,货币与大家的生活密切相关,刚刚踏入高中生活的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商品、货币知识,但对于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缺乏理性认识。但是怎样才能使这种认识从感性走向理性呢?结合高一学生特点(具有较高的自主探究的热情,具备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本框题的特点(知识含量大,知识跨度大,注意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知识),在设计教案时,我着重创设一些生活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体验、师生的对话中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第二部分 教学要求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识记: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②过程与方法:从市场上的标价牌入手,让学生感受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理解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职能的理性认识,使其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职能,又不陷入拜金主义的泥潭,为树立科学的金钱观打下基础。教学重点: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教学难点: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区分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和探究。谈话教学法。教师层层设疑,学生层层追疑,达到步步释疑。教学工具:多媒体第三部分 教学过程复习旧课请同学们欣赏白居易的诗歌《卖炭翁》,多媒体展示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请同学们从《卖炭翁》这首诗中,找出可以称为商品的东西。(炭 、衣裳、食物、红纱、绫)多媒体展示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体系:一、商品1. 商品的含义: --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货币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含义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3、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导入新课货币在我们经济生活中有什么用呢?货币的职能就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表现。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讲授新课货币的职能(板书)1、基本职能一:价值尺度职能(板书)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提问:(1)哪种商品价值更大?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2)“电脑12500元”表现的是什么?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货币能起到这种作用?(3)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看到真实的货币?这表明什么?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结论1:电脑价值最大。我们是看标价得出来的。结论2: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原因在于它本身作为商品,具有价值。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结论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因为我们只是衡量它值多少钱,并不是真正的商品与货币的交换。2、基本职能二:流通手段职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板书)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问题:(1)用布和菜换取货币,是最终目的还是一种手段?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2)与物物交换相比较,商品流通有何不同?学生活动:在老师引导下,通过交流讨论,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结论1:换取货币,并不是最终目的而只是再换取自己生活必须品的一种手段,可见,货币在这里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我们把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结论2:与物物交换(商品——商品)相比较,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克服了商品交换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使商品交换更加便利、通畅,对于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就是: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卖和买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商品所有者首先将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取得一定数量的货币,然后再用货币买回自己需要的其他商品。注意:商品流通是从商品交换的形式上讲的,是为了区别于物物交换。强调的重点是交换。流通手段是从货币职能的角度上讲的,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强调的重点是职能。教师活动: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讨论:(3)在“W—G—W”的流通过程中, “W—G” 是卖的阶段,“G—W”是买的阶段,“W—G”这个阶段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为什么?三鹿集团的失败,对商品所有者成功实现跳跃有什么启示吗?(4)他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学生活动:在老师引导下,通过交流讨论,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结论3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如果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他会白白付出劳动,实现不了商品的价值,也买不回自己需要的商品。商品流通对商品生产者的启示:为生产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做好市场调查与分析,扩大销售渠道,做好售后服务等)结论4: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3.货币的其他职能(学生看书自学老师简单点评即可)(板书)过渡:货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①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的代表而保存起来 (现实的足值的金银条块、金银铸币,金银饰品不行)②支付手段--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工资、地租、利息、税款、预定、高清电视费等(给付价值和取得商品在时空上分离、现实的货币)③世界货币--当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现实的贵金属金银或某些纸币如美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同事,货币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跟踪训练:1:商店里某品牌某型号的电冰箱标价是1850元,这1850元是:①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②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③观念形态的货币 ④现实的货币 ⑤电冰箱的价格 ⑥ 电冰箱的价值 B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④⑤2:小明家购买了某品牌电冰箱,花去了1850元,这1850元是:①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②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③观念形态的货币 ④现实的货币 ⑤电冰箱的价格 ⑥ 电冰箱的价值 D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④⑤3、(2005全国文综)小张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50元,实际支付40元。在这次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B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C、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4、“货币既可代表已经卖掉的商品,又可代表能够买到的商品。”这句话是说( C )A、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商品交换而产生的B、货币与商品没有本质的区别C、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代表,它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D、货币具有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5、下面商品交换中货币执行了哪种职能?A、1台彩电标价3000元 价值尺度B、工厂财务人员向工人发工资 支付手段C、张三在市场上用10元钱买一斤肉 流通手段D、李四到银行取回1万元存款的利息 支付手段E、小明的奶奶临终时把她藏有多年的5根金条留给了小明 贮藏手段F、中国花100万美元从美国购进一批设备 世界货币6、小王用银行按揭的方式购买了标价30万元的一套商品房,其中首付10万,在以后的15年内分期付清银行贷款20万元以及利息5万元。在这里,30万,10万,20万和5万分别执行了货币的 职能。( A )A、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B、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板书设计货币的基本职能1、基本职能一:价值尺度①含义②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具有价值③价格④特点:只需要观念上(想象)的货币2、基本职能二: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①含义②商品流通③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3、货币的其他职能①贮藏手段(现实的足值的金银条块、金银铸币,金银饰品不行)②支付手段(给付价值和取得商品在时空上分离、现实的货币)③世界货币(现实的贵金属金银或某些纸币如美元)第四部分:教学反思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