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课题做酸奶课型新授课 1 课时课 时 教 学 目 标 (三维)1.?通过自制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2.?能够通过收集资料,模拟细菌的繁殖来探索细菌的特点。 3.学会一些防止病菌传播的方法。 4.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5.知道酸奶是有乳酸菌发酵而变成的; 6.学会对有害细菌的预防措施。 7.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 8.通过搜集资料,能更好的学习知识。 9.?关心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 10.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教学 重点 与 难点教学重点:做酸奶的活动。教学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的个数。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小组交流、展示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学困 分析 及 解困 策略学困分析细菌繁殖的个数解困策略用豆子做模拟实验前置性 作业(预习内容) 自己亲自动手做酸奶,查找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的资料。课时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共案个性化修改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教学流程一、学生动手做酸奶(提前做好带来)1.学生小组品尝带来的酸奶2. 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怎么做的酸奶3.教师提醒:a.自制的酸奶不能存放太久。吃了变质的酸奶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b.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应保持在35~C。40~C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二、认识细菌,解释酸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1.学生小组交流并展示:牛奶能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叫乳酸菌的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能使牛奶发酵成酸奶。2.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来的有关细菌的资料,资源共享。a.特点:体积微小 要吃食物 繁殖很快b.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c.功与过:生产腐殖质、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有的细菌会致病3.细菌的传播方式及预防办法。学生自主学并展示:捂住鼻子打喷嚏用开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三、了解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1、在微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2、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它们都是由病毒引起的。3、你对哪种病毒比较熟悉?不妨向同学介绍介绍。 课时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共案个性化修改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4、学生展示,后教师小结:病毒个头很小,病毒单独存在时,不会生长、繁殖,像一个没有生命的非生命体。然而,一但侵入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就能够生长繁殖,对生物体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麻疹病毒等。病毒比细菌小得多,所以,一般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四、当堂检测1.牛奶变酸奶的原因。2.细菌的特点、基本形态3.如何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教学拓展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板 书 设 计做酸奶1、细菌的特点:体积微小、要吃食物、繁殖很快2、基本形态: 杆菌、球菌、螺旋菌。3、细菌的传播方式及预防办法:捂住鼻子打喷嚏、用开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作业设计必做1、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3、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4、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选做 家里有发霉的食物或物品带来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