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考政治常识专题知识点汇编02四、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外交政策?????? 1.国际关系决定因素。国家间出现的亲疏冷热、分离聚合的关系,主要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则是引起冲突的根源。②国家力量是国家赖以生产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和实现国家目标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尺度。③国际关系是发展变化的。?????? 2.主权国家是由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构成的。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 3.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国际法对国家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对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国际组织是通过正式条约或协议成立的。可分为政治性、专业性;世界性、区域性;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等类型。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联合国:①宗旨:维护国家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②原则:国家主权平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干涉国家内政。③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是全体会员国参加的审议机构,大会通过的决议对会员国产生广泛的政治影响。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对实质性问题实行大国一致的表决原则。④联合国的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世界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和平与发展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全球性问题。(2)战后世界,和平是主流,但威胁和平的因素仍存在,世界并不太平。(3)战后世界发展是主线,但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3)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7.建立国际新秩序:(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2)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3)国际新秩序必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8.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种发展。这种趋势有助于遏止美国搞单级世界的图谋,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9.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在当今世界,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世界各国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未来世界格局种占据有力地位。当前,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是我们的基本立足点。我们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力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10.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1.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1)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种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一切国际问题都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①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一个国家能否自立于世界的重要条件,也是国家安全有无保障的基本标志。在外交活动中,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五项原则是一个有机整体,成为国家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4)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实行对外开放中,我们必须维护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祖国的尊严,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抵御外国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分化”和“西化”图谋。??高三经济常识专题知识点归纳一、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的基本属性(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①作为商品,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二者缺一不可;②商品的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③商品的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因而也不具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3)运用商品两个基本属性说明有关现实问题一、名牌战略(或为什么重视产品质量?)①企业:长期稳定的市场、良好的质量、优质的服务→信誉和形象(无形资本)→更容易实现价值,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巨大的经济效益,重大的社会影响。②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的新形势,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二、知识链接:我国为什么要重视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结合“劣质奶粉”事件等)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假冒伪劣商品割裂了二者的联系;产品的质量关系到经营者的信誉与形象,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属于不公平竞争,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产品的质量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国家依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表现;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是市场经济自发性表现。应加强法制性;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是违背市场交易的原则的;假冒伪劣商品的出现是违背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应有的职业道德的。也是属于不当竞争;国家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是行使社会主义国家职能、坚持依法治国原则与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表现。2.商品的价值量(1)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产品越来越便宜(3)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生产者在同一时间创造商品的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商品生产者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盈利→“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商品生产者创造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3.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2)货币的职能:①价值尺度职能。②流通手段职能。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4.纸币: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只是货币符号,本身没有价值,不能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能在商品交换中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执行流通手段等货币的某些职能。5.纸币的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销售的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货币流通规律)6.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通货膨胀①含义: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实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②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A、纸币发行量超过待售商品总量的增长;B、待售商品总量和货币发行量都没有增加,但人们惧怕物价上涨,把货币尽快出手,货币流通速度加快。③通货膨胀的危害:劳动者的实际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使价格信息失真,破坏社会正常经济秩序,造成经济混乱和效益低下,危害社会稳定。④控制通货膨胀的方法:首先要控制纸币发行量,使之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数量增加,价值减小,价格降低。(2)通货紧缩①含义:商品和劳务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所引起的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一种经济现象。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②原因:宏观经济环境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国外经济危机传导的物价下降→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持续低迷,消费不振,固定资产投资放慢,最终导致经济增长乏力。③影响:商品价格下降,产品积压,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强化居民“惜购”心理,导致市场销售不振;下岗职工增加,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抑制社会总需求,制约国民经济增长。④措施: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以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7.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等价交换的原则并不存在于每一场合,而是从整体上说的,要从商品交换的本质上来理解。(3)价格和供求关系相互制约。附:价格的形成和哪些因素有关?价值(决定作用、基础)、供求关系、纸币发行量、国家宏观调控、商品经营者的策略和消费者的购买心理等等。(4)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5)价值规律的基本作用:①调节生产资料和生产力在各部门的分配。是通过价格和供求双向制约实现的;②刺激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因为价值规律要求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交换。是通过竞争来实现的;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本手段: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改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水平③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价值规律的三个基本作用概括讲就是优化资源配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