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走进池塘》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能发现生物之间互为食物的关系,并能写出食物链。2、能模拟池塘制作生态瓶,研究池塘生物之间的关系,并坚持观察和记录。3、能正确看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教学重点:能发现生物之间互为食物的关系,能写出相应的食物链。教学难点:体会生物是环境的一部分,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教学手段:〈1〉制作“池塘生态图”课件,突出相应的食物链;〈2〉通过制作生态瓶,让学生懂得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以突破这个难点。教学准备:“池塘生态图”课件,制作生态瓶的材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件显示:水乡风景〈1〉我们地处江汉平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为什么我们这里盛产鱼与水稻?生甲:有水;生乙:有充足的阳光、温度;生丙:有许多河湖坑塘。〈2〉对:鱼儿离不开水,万物生长靠太阳,鱼儿吃什么?生:鱼儿吃饵料,草鱼吃草;鲤鱼吃螺丝;〈3〉那螺丝吃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主要讲,在池塘这个小环境里,生物之间是怎样互为食物的。课件显示课题:走进池塘二、合作探究,构建模型出示电脑课件:《池塘里的生物吃什么》请填写方框图:①?鱼??? 水虿(chai)????孑(jie)孓(jue)↓??? ?↓????? ↓????????????????????教师引导:水虿(chai)是一种昆虫,它专吃蜻蜓在水中产生的幼虫孑孓。孑孓又以什么为食呢?就是水中的浮游物。浮游生物是水里的细菌、藻类等。即能使水变色的微生物。② 根据他们被吃的关系填写下面的一条链框 被吃???? 被吃????被吃浮游生物 ?----→ 孑孓 ----→ 水虿 ----→ 鱼③ 有的同学有另外的食物表示方法:如:?吃????????? ?吃?????? ??吃草鱼 -→ 草??????鲤鱼 -→ 螺丝???鲫鱼 -→ 蚯蚓④ 那么蚯蚓、螺丝吃什么呢?老师讲解,归根到底还是吃水里的浮游生物。 被吃?????被吃浮游生物 ----→ 小动物 ----→ 大鱼三、汇报交流,归纳总结 像池塘里的生物之间,相互有个食物链外,还在草原上森林里都有这样的吃与被吃的关系,那么这些生物归根到底吃什么呢?老师呈现课件:池塘群落:浮游生物 → 孑孓 → 水虿 → 鱼草原群落:草原植物 → 兔 → 老鹰森林群落:树叶 → 害虫 → 啄木鸟 → 老鹰那么通过以上食物链,同学们知道了什么?(同桌之间交流)呈现课件: 被吃植物----→ 动物任何食物链总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四、拓展(制作生态瓶)今天我们就把池塘变成一个玻璃槽来造一个袖珍池塘。老师做实验,请同学们讨论一下,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和生物?(一)我们按照植物的生长条件和动物的生活条件一一列举吧!① 空气、阳光、水、温度② 水草 → 水中孑孓 → 金鱼(二)空气从哪里来?(放在空中,不盖水槽)阳光从哪里来?(放到阳台上,又有了温度)养料从哪里来?(将水里放入一些干净的带有水草的淤泥)(三)将金鱼放入其中。师:这样就制作成了我们所需要的池塘。每天我们就来观察池塘里有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六、作业1、写出一条食物链。2、设计制作一个池塘,并做好记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