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四首诗歌。2、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通过诗歌学习和欣赏,培养起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方面的修养。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了解古代诗歌中的律诗、乐府诗等一般的诗歌常识。2、提高自己对古代诗歌方面的修养和审美情趣。【教学难点】在诵读、品味中,领略诗歌的图画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法。【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观沧海》一、新课导入请根据老师所给的条件,猜猜这位文学名人是谁?1.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2.他是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3.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鲁迅称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4.它是我国文学史上所说的“建安文学”的领袖;5.他的故事被人们编成了许多剧本,但他在戏曲中大多为“大白脸”奸臣形象;6.他指挥和领导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他诗歌中的经典名句;8.“望梅止渴”的故事是他行军打仗中的经典之作;9.“宁使我负天下人,勿使天下人负我”是他信奉的至理名言;10.史书评论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11.毛泽东评价他:“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二、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曹操,字孟德,是我国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先后灭掉了与他争雄的吕布、袁术等人,统一了北方。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他的诗歌大多用乐府旧题写成,用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2、文体知识这首《观沧海》就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本是指汉代乐府机构收集整理的诗歌,其中大部分是民歌,东汉末年的文人仿照这种诗歌体例、或用乐府旧题进行创作,他们的诗歌也称为乐府诗。3、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写于建安十二年(207年)征乌桓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对曹操的统治造成极大的影响,于是207年曹操北伐乌桓,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大后方。在返回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临过的碣石山,又正值秋风萧瑟之际,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三、吟读,感知音韵美1、读准字音沧(cānɡ)海 碣(jié)石 竦峙(sǒnɡ zhì) 澹澹(dàn) 萧瑟(xiāo sè)2、视频朗读,注意情感3、教师范读,读准节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4、深情朗读,注意情感5、全班齐读,读出气势读诗要有技巧:1、要注意节奏和情感。 2、读诗的时候速度要慢。四、译读,探寻意境美1、词语解释水何澹澹: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何,多么。宽广的海面波涛汹涌,多么的有气势呀!竦峙:(山)高高地挺立。竦,高耸的样子;峙,挺立。星汉:银河。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至:极点。若:好像。临:登上。2、诗歌大意:向东进发登碣石山,得以观赏到大海的奇景。海水是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高耸陡立。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了发的,银河里的星光灿烂,好像也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就用歌唱来抒发我心中的情怀吧!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3、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4、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是诗人想象的?共3层意思:第一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第二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实景)第三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明星辰的气概。(想象,虚写)最后两句是附文,则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5、《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形象的?(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写大海的磅礴气势,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万物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2)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将北征乌桓,为即将到来的胜利和统一中国的远景作铺垫,这正是诗人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五、赏读,品析艺术美1.如何理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明确:“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以及观察的对象,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联想日月星辰这些自然界伟大的景象,全离不开大海的怀抱。想象奇特,胸怀开阔,渗透着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精神,展现了诗人力挽狂澜、重建天下的雄心,塑造了自我豪气盖世的英雄形象。3.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借助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明确: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六、背读,再享诗意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七、中考链接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 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解析】B项中“描写了大海的近景”理解错误,应为“描写了大海的远景”。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或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开阔胸襟、宏大的抱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语文R版 七年级上观沧海古代诗歌四首新课导入请根据老师所给的条件,猜猜这位文学名人是谁?1.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2.他是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3.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鲁迅称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4.它是我国文学史上所说的“建安文学”的领袖;5.他的故事被人们编成了许多剧本,但他在戏曲中大多为“大白脸”奸臣形象;6.他指挥和领导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他诗歌中的经典名句;8.“望梅止渴”的故事是他行军打仗中的经典之作;9.“宁使我负天下人,勿使天下人负我”是他信奉的至理名言;10.史书评论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11.毛泽东评价他:“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1、走近作者 曹操,字孟德,是我国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先后灭掉了与他争雄的吕布、袁术等人,统一了北方。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他的诗歌大多用乐府旧题写成,用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文学常识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2、文体知识这首《观沧海》就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本是指汉代乐府机构收集整理的诗歌,其中大部分是民歌,东汉末年的文人仿照这种诗歌体例、或用乐府旧题进行创作,他们的诗歌也称为乐府诗。文学常识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3、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写于建安十二年(207年)征乌桓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对曹操的统治造成极大的影响,于是207年曹操北伐乌桓,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大后方。在返回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临过的碣石山,又正值秋风萧瑟之际,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文学常识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1、读准字音吟读感知音韵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jiécānɡdànsǒnɡzhìxiāosè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2、视频朗读,注意情感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3、教师范读,读准节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吟读感知音韵美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4、深情朗读,注意情感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吟读感知音韵美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5、全班齐读,读出气势吟读感知音韵美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1、词语解释水何澹澹:竦峙:星汉:萧瑟:至:若:临:译读探寻意境美宽广的海面波涛汹涌,多么的有气势呀!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何,多么。(山)高高地挺立。竦,高耸的样子;峙,挺立。银河。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极点。好像。登上。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2、诗歌大意:向东进发登碣石山,得以观赏到大海的奇景。海水是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高耸陡立。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了发的,银河里的星光灿烂,好像也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就用歌唱来抒发我心中的情怀吧!译读探寻意境美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3、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译读探寻意境美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4、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是诗人想象的?共3层意思:第一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第二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 )第三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明星辰的气概。 ( )最后两句是附文,则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实景想象,虚写译读探寻意境美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5、《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形象的?(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写大海的磅礴气势,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万物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2)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将北征乌桓,为即将到来的胜利和统一中国的远景作铺垫,这正是诗人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译读探寻意境美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1.如何理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明确:“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以及观察的对象,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赏读品析艺术美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联想日月星辰这些自然界伟大的景象,全离不开大海的怀抱。想象奇特,胸怀开阔,渗透着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精神,展现了诗人力挽狂澜、重建天下的雄心,塑造了自我豪气盖世的英雄形象。赏读品析艺术美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3.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借助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明确: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赏读品析艺术美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背诵并默写这首诗。背读再享诗意美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 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中考链接B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中考链接D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或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开阔胸襟、宏大的抱负。) 中考链接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1《观沧海》视频朗读.mp4 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学设计.doc 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精品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