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节 物质的酸碱性(1) 一.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酸性、碱性的概念,了解酸、碱的概念。 2.了解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二.重点难点酸、碱的概念;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的区别。三.复习回顾(回忆是最好的复习方法)1.什么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什么是物理性质,具体包含哪些?什么是化学性质,具体包含哪些?2.离子:带电的 。 带 电荷的叫阳离子。带 电荷的叫阴离子。四.课堂探究(一)酸性物质1.闻一闻:从感受醋酸入手,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酸。(注意提醒正确的闻气味的操作方法。)不能直接用鼻子去闻,而是用手掌将气体扇过来闻。实验室里的化学药品都不能直接用鼻子闻,更不能用嘴巴尝。食醋里含有一种弱酸:醋酸。展示3种常用的强酸:盐酸、硫酸、硝酸。常见的含酸的水果:葡萄、柠檬、番茄、橘子、苹果等。思考:是不是所有酸性的物质都有酸味?——否2.问题:醋酸.胃液等是不同的物质,为什么都呈酸性?——引导学生认识酸性背后的原理,从物质组成的角度对物质归类研究。要回答上述问题,先得理解电离的概念?(关于酸的定义、电离的概念都不要深究和拓展。)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小结:(1)在能导电的溶液里,所有阳离子带的 和所有阴离子带的 是相等的。即电离时产生的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的总数一定相等,所以溶液不显电性。(2)电离方程式书写时,不必写条件,但要配平,使电荷总数相等,而原子团不能拆开。(3)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条件.实质是电离.物质种类是化合物。)科学研究证明,呈酸性的溶液是由于其中含有一类特殊的物质——酸。4.酸的概念(从电离的角度给出酸的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5.概念辨析观察硫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NaHSO4=Na++H++SO42-;请思考:NaHSO4是不是一种酸?(1).酸溶液≠酸性溶液① 酸溶液是酸的水溶液。阳离子全部是H+。② 酸性溶液是含H+的溶液。③ 酸溶液显酸性,一定是酸性溶液。④ 显酸性的溶液不一定属于酸溶液。例:KHSO4溶液,是酸性溶液。不是酸溶液。6.酸根离子的概念? 。7.常见的酸有: 、 、 。请写出常见酸的酸根 、 、 。 (二)碱性物质生活中还经常接触另一类物质——碱性物质。1.碱的概念(从电离的角度给出碱的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强碱性物质:弱碱性物质:小苏打、2.概念辨析(1).碱溶液≠碱性溶液:纯碱是碱性溶液,但不是碱溶液。3.土地的盐碱化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B%90%E7%A2%B1%E5%8C%96?/?3226084" \t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C%9F%E5%A3%A4%E7%9B%90%E6%B8%8D%E5%8C%96?/?_blank?)。4.思考并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在水溶液里能电离产生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2)酸一定含氢元素与氧元素( );(3)二氧化碳溶于水后也会产生氢离子,二氧化碳是酸( );(4)酸都有酸味( )(5)pH小于7的溶液就是酸( );(6)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就是酸( );(7)碱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8)碱中一定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五.作业布置作业本B,物质的酸碱性(一)补充拓展:电离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来表示物质电离的式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以Na2CO3为例)①左写 化学式 ,右写 离子符号 ;②离子所带电荷可由 化合价 来确定,标注在元素符号的 右上角 。③原子团在电离过程中就如一个原子一样,通常不能 分开写 。④配平离子个数:Na2CO3= 。等号右边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为0。练一练:试着并学会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HCl= H2SO4= HNO3=NaOH= NaCl=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