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题1(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题1(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期中检测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BCDDB 6-10:DBCAC 11-15:CBABA
16-20:CDACC 21-25:BDDDC 26-30:ADAB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6分)
(1)古埃及 两河流域 印度河、恒河流域 古中国(4分,各1分)
(2)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 佛教 阿育王 司母戊大方鼎(5分,各1分)
(3)4分(1个1分)
(4)共同原因:北温带,气候温和;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任3点3分)
32.(11分)
(1)阿拉伯帝国 罗马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3分,各1分)
(2)图一:伊斯兰教(1分)穆罕默德(1分)开斋节或者古尔邦节(1分)
图二:基督教(1分)耶稣(1分)圣诞节(1分)
(3)尊重其多样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批判地继承和吸收。(2分,言之有理即可)
33.(13分)
(1)齐桓公首先称霸(1分)
(2)商鞅变法(1分) 法家(1分)
(3)奖励军功;奖励农耕(2分)
变化:秦国从此强大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分)
(4)大化改新(1分) 孝德天皇(1分)
(5)政治:改革行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1分) 经济:土地收归国有(1分)
(6)言之有理即得分(2分)如:我国要坚持改革开放,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要顺应民心,要善于学习,改革创新等。
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检测
题 号


总 分
1~30
31
32
33
得 分
历史与社会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6分)
(1)(4分)

(2)(5分)

(3)(4分)
(4)(3分)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答题卷(第1页,共2页)
32.(11分)
(1)(3分)
(2)(6分)



(3)(2分)

33.(13分)
(1)(1分)
(2)(2分)
(3)(2分)
(2分)

(4)(1分)
(1分)
(5)(2分)

(6)(2分)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答题卷(第2页,共2页)
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检测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班级、姓名、学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历史与社会试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创制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的是(▲)
A.两河流域的先民 B.尼罗河流域的先民
C.恒河流域的先民 D.黄河流域的先民
2.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使用的文字是(▲)
A.象形文字 B.字母文字 C.楔形文字 D.甲骨文
3.下列示意图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A?????? B?????? C??? ??? D
4.0~9十个数字的发明和传播分别归功于(▲)
A.罗马人、中国人 B.阿拉伯人、印度人
C.腓尼基人、阿拉伯人 D.古印度人、阿拉伯人
5.四大文明古国早期文明所处的共同环境不包括(▲)
A.处在大河流域 B.雨量充沛 C.水源丰富 D.土壤肥沃
6.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文明的主流无一例外都是(▲)
A.工业文明 B.渔猎文明 C.游牧文明 D.农业文明
7.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该文字又是指什么?(▲)
A.夏朝;象形文字 B.商朝;甲骨文
C.商朝;象形文字 D.秦朝;甲骨文
8.《左传》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西周的哪一社会制度(▲)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9.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因有(▲)
①青铜农具的使用 ②铁农具的使用 ③牛耕技术的推广 ④井田制的实行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10.春秋时期,管辖杭州的诸侯国是(▲)
A.吴国 B.齐国 C.越国 D.鲁国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第1页,共4页)
11.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获得秦孝公的支持 B.符合君主的根本利益
C.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D.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
12.近年在德国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译本,该书前言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这位哲学家的核心思想是(▲)
A.兼爱非攻 B.仁 C.无为而治 D.法治
13.雅典的一个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这个家庭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一名小男孩、一名小女孩、一名男奴隶、一名女奴隶。这个家庭可以投(▲)
A.1票 B.2票 C.3票 D.4票
14.这里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摇篮。“这里”指(▲)
A.古埃及 B.古希腊 C.意大利 D.古罗马
15.下列文明成就属于罗马文明的有(▲)
①凯旋门 ②《荷马史诗》 ③十二铜表法 ④《掷铁饼者》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16.2世纪时,被戏称为“罗马人的小澡盆”的是(▲)
A.黑海 B.里海 C.地中海 D.波罗的海
17.以下国家中,不是由查理曼帝国分裂而形成的是(▲)
A.法兰西 B.德意志 C.意大利 D.英吉利
18.欧洲封建教会对主张宇宙无限说的布鲁诺施以火刑,这说明(▲)
A.基督教是中古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B.教会与国王狼狈为奸,互相利用
C.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D.基督教的创立标志着西欧封建制度形成
19.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的首都位于今天的(▲)
A.伊朗境内 B.印度境内 C.伊拉克境内 D.以色列境内
20.西欧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①封建庄园的出现 ②封建农奴制度与封建等级制度
③城市的兴起 ④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教育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710年,日本建立的新都是(▲)
A. 东京 B.平城京 C.大阪 D.名古屋
22.关于7世纪日本大化改新,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 B.使日本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C.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D.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的改革
23.早期的伊斯兰教具有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A.体现了普通穷人的要求 B.造就了伊斯兰教典型的建筑风格
C.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D.促进了阿拉伯的统一
24.这是一个独特的民族,它是战争狂徒,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这个独特的民族是(▲)
A.古埃及 B.古罗马 C.亚历山大帝国 D.古代阿拉伯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第2页,共4页)
25.联系秦朝的历史,结合下图,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县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6.“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基于这种认识,秦始皇(▲)
A.推行郡县制 B.攻打匈奴 C.严刑峻法 D.修筑长城
27.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是暗指(▲)
A.秦始皇死后葬在阿房宫 B.有人要在阿房宫刺杀秦始皇
C.秦朝刑罚残酷,社会混乱 D.秦朝徭役繁重,民怨沸腾
28.“文景之治”是西汉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后出现的盛世局面,下列措施与文帝、景帝有关的是(▲)
①把每年服徭役改为三年一次 ②将田租定为三十税一
③让战时逃亡的人回乡,发还原有田宅 ④减轻刑罚,废除肉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9.俗话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把夏桀、商纣、秦二世三个历史人物归成一类,他们最突出的相似点是(▲)
①重用人才 ②重视农业 ③统治残暴 ④末代国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0.史学家曾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指的是(▲)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读《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图》,完成相关题目。(16分)
(1)根据图中所标注的A、B、C、D分别填写它们所处文明古国名称或流域:(4分)
A. ▲ (文明古国名称)B. ▲ (流域)
C. ▲ (流域)D. ▲ (文明古国名称)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第3页,共4页)
(2)在A处可欣赏到后人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建筑是 ▲ ;B处国王为了维护统治,制定了一部法典,叫 ▲ ;C处诞生的宗教是 ▲ , ▲ 在位时,该宗教得到很大发展并开始广为传播;在D处发现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 。(5分)
(3)某同学在学习了早期文明后,制作了一把四大文明古国文明出现的年代尺,请你帮他补充完整,将四大文明古国文明出现的大致时间标明在该年代尺上。(4分)
(4)请你分析它们成为文明发源地的共同原因。(3分)
32.比较下面三幅地图,回答问题:(11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1)判断图一是指 ▲ 帝国,图二是指 ▲ 帝国,图三是 ▲ 帝国。(3分)
(2)图一图二两帝国分别与什么宗教的产生有关?宗教的创始人分别是谁?分别列举与这两个宗教有关的节日各一个。(6分)
(3)宗教是人类信仰的产物,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各种各样的宗教?(2分)
33.改革是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3分)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1)“管仲相桓公”的结果是什么?(1分)
材料二: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史记.商君列传》
(2)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次重大变革?该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哪家思想?(2分)
(3)试写出该变革是如何实现“强国利民”的?(2分)这次改革后,该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2分)
材料三: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日本历史上有两次重大的改革,一次是“汉化”,一次是“欧化”。
(4)“汉化”指的是日本历史上哪次改革?(1分)改革发生在哪位天皇在位期间?(1分)
(5)本次改革中,日本统治者在政治上、经济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6)谈谈这三次中外改革对于我国的发展有何启示?(2分)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第4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