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中试题 2(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中试题 2(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期中检测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DCCBC 6-10:ABBCD 11-15:CBABB
16-20:CDAAC 21-25:CDBAD 26-30:DBAD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6分)
(1)戚继光抗倭(戚继光率军荡平我国东南沿海倭寇)(2分);俞大猷(2分)。
(2)郑成功收复台湾(2分)
设置台湾府(2分)
(3)康熙(1分)
雅克萨(1分)
《尼布楚条约》(1分)
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2分)
(4)对外抗击外敌入侵(1分)
康熙帝平定葛尔丹叛乱或者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2分)
32.(12分)
(1)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哥伦布相信地圆学说(2分)
(2)材料一:所述目的是了解东方风土人情、传播基督教(用材料中的原文“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也可)(1分)
材料二:说明他们的目的是建立海上殖民地和掠夺黄金(用材料中的原文“建立殖民地”“并使它的居民纳贡”也可)(1分)
错误:印度大陆;改为:美洲大陆(2分)
(3)郑和下西洋(1分)
宣扬国威(1分)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2分)
丝绸、瓷器、茶叶、铁器、印花布等(任意两项皆可)(2分)。
33.(12分)
(1)《权利法案》(1分)
君主立宪制(1分)。
(2)美国(1分);英国(1分);《独立宣言》(1分);特朗普(1分)。
(3)法国(1分);攻占巴士底狱(1分);根本原因: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启蒙运动(1分)。
(4)异:革命的对象不同;领导人不同;颁布的文件不同等。
同:都是因为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等。(两个方面言之有理各写出一点即可,共2分)
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检测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班级、姓名。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历史与社会试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魏源在《圣武记》中写道:“是时,朝廷已平三藩,定陇蜀,收台湾,鄂(俄)罗斯,天下无事。圣祖以葛尔丹势力炽,既人犯,其志不在小,……六月集大臣于朝,下诏亲征”。材料中的“圣祖”是(▲)
A.汉武帝 B.孝文帝 C.元世祖 D.康熙帝
2.边疆治理一直为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重视,下列措施与右图书中记载的史实属于同一朝代的是(▲)
A.设置西域都护府
B.设立宣政院
C.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D.戚继光抗击倭寇 《驻藏大臣考》
3.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以下关于“军机处”认识正确的是(▲)
A.军机大臣由议政王大臣会议选派 B.军机大臣有权决定军国大事
C.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D.军机处的设置降低了办事效率
4.雍正皇帝时一位进士因写了“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政府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特务机构 B.大兴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设立军机处
5.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响的,以下史实体现东学西渐的是(▲)
A.鉴真东渡 B.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
C.伏尔泰写的《中国孤儿》 D.启蒙运动
6.“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上述材料反映明朝中后期(▲)
A.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B.出现了工业经济
C.资本主义工业繁荣 D.纺织业普遍使用机器
7.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实行了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的政策是(▲)
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C.鼓励贸易 D.改土归流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第1页,共6页)
8.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人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有(▲)
①西方国家不断侵华 ②清政府统治腐败黑暗
③重农抑商扼杀经济活力 ④文化专制束缚人们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成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这段材料讽刺的是(▲)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 D.文字狱
10.右图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生动展示的科学开采、安全生产场景,此图出自(▲)
A.《缀术》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11.明末思想家李贽提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予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这段材料的思想核心是(▲)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封建 D.抨击腐朽统治
12.北京有“明十三陵”,却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要想参观朱元璋的陵墓,应到(▲)
A.安徽凤阳 B.江苏南京 C.河南开封 D.浙江杭州
13.我国疆域曾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界定这一疆域的朝代是(▲)
A.清朝 B.秦朝 C.唐朝 D.元朝
14.明朝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客人是谁,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很满意的说:“你没有骗我”。与这故事有关的机构是(▲)
A.提刑按察使司 B.锦衣卫 C.殿阁大学士 D.东厂
15.十六世纪前后,欧洲诞生了新的社会阶层,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以下实例能作为本观点佐证的有(▲)
①新兴资产阶级大力宣传人文精神
②知识就是力量观点的提出,大大深化人们对自然的认识
③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被誉为科学革命的开端
④16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第2页,共6页)
16.右图为伏尔泰像,如果要为该图配上一个合适的主题,以下说法你会选择(▲)
A.文艺复兴的先驱 B.宗教改革的领袖
C.启蒙运动的旗手 D.法国革命的发起者
17.新航路的开辟离不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18.“它创立了一种世俗主义的、以人为中心的文化模式,引发了14—17世纪欧洲社会各个领域的重大变革”。这里的“它”指(▲)
A.文艺复兴 B.百家争鸣 C.启蒙运动 D.科学革命
19.“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进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这段材料主要强调新航路开辟(▲)
A.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B.推动欧洲思想文化的繁荣
C.成功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 D.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0.“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上述条文均出自(▲)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1787年宪法
21.下列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将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拿破仑帝国建立 ②颁布《人权宣言》
③攻占巴士底狱 ④罗伯斯庇尔掌权
A.①③④②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④③①②
22.拿破仑曾得意的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请问“一样东西”是指(▲)
A.《权利法案》 B.《人民宪章》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23.1649年1月30日,伦敦白金汉宫外的广场上,一位特殊的犯人被送上断头台,这位“特殊的犯人”是(▲)
A.詹姆士一世 B.查理一世 C.查理二世 D.路易十六
24.在研究历史过程中,由于立场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也会产生差异。如果站在美洲土著人立场上对哥伦布和发现新大陆进行评价,其观点可能是(▲)
A.强盗,带来深重灾难 B.英雄,传播欧洲文明
C.强盗,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英雄,促进了文明的融合
25.《来自星星的你》主人公都教授于1603年8月25日(中国明朝后期)从外星掉落到朝鲜大地,如果他当时来中国,最不可能(▲)
A.了解科举制度 B.听郑和的故事
C.学习活字印刷术 D.见证乾隆帝接见西藏喇嘛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第3页,共6页)
26.拿破仑和华盛顿是同处一个大时代的政治家,他们在历史贡献方面的相同之处是(▲)
A.赢得民族独立 B.推翻了封建王朝
C.打击欧洲封建势力 D.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进程
27.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世界史。这里的“分水岭”的含义是(▲)
A.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从分散走向整体
C.从“神权”转向“人权” D.从封闭走向开放
28.“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这里“罢丞相”的皇帝是(▲)
A.明太祖 B.明成祖 C.雍正 D.乾隆
29.概括历史阶段的总体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繁盛与危机并存”是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总体特征的最好概括(▲)
A.魏晋南北朝 B.隋唐时期
C.辽宋夏金元时期 D.明清时期
30.某人是大明子民,他出生的那年明成祖迁都北京,请你从以下对他一生中的四个剪影选出不可能是事实的一项(▲)
A.清早起来埋头苦读八股文 B.曾三次参加科举考试
C.中年时被授予左丞相一职 D.他的儿子被锦衣卫捉去拷问
二、非选择题(31题16分,32题12分,33题12分,共40分)
31.阅读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图一 戚继光 图二 荷兰军队投降 图三 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
材料二: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图一的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请再列举一位有同样历史贡献的民族英雄。(4分)
(2)图二情境发生在1662年我国的某岛屿,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清政府是如何加强对这一岛屿统治的?(4分)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第4页,共6页)
(3)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的情境,清政府哪位皇帝在何地组织了两次反击战?最终双方签订了什么文件从而解决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该条约的内容是什么?(5分)
(4)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请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3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哥伦布《航海日志》: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归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中世纪晚期的西欧》
材料二: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的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英里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得告成功,我征服了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哥伦布的遗言》
(1)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2分)
(2)根据材料一所述说明,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看,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材料二哥伦布关于地理位置的叙述有一处错误,请指出错误并加以改正。(4分)
(3)中国有一航海家比哥伦布远航早半个多世纪,请问这个壮举是什么?中国这位航海家远航的目的是什么?他的船队最远到达何地?如果你是生活在明朝的一名商人,你会携带哪些你认为销路好的商品?(6分)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第5页,共6页)
33.【大国的崛起】17-18世纪,一些欧美国家先后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推动了欧美向近代社会转型。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2分)
材料一:“确定议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规定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无权废除法律,征税须经议会同意,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
材料二:“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出现……演绎了大国的罕见奇迹。”
材料三:“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但是这一天却成为了一个改写该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一场革命爆发了。
(1)材料一的内容出自哪国的哪一部文件?此文件奠定了该国什么政治体制的基础,被其他一些国家所效仿?(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是指何国?这一大国曾经是哪个国家的殖民地?宣告“这个国家出现”的法律文件是什么?该国的现任总统是谁?
(4分)
(3)材料三中的该国指哪个国家?这个国家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这场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所提出的政治主张与当时欧洲的哪一思想解放运动有关?(4分)
(4)依据所学知识归纳以上三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各一点。(2分)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第6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