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中试题 2(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中试题 2(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期中检测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CDCBD 6-10:ADDBA 11-15:BCDCB
16-20:CCBDC 21-25:ACDBC 26-30:DBDAC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0分)
31.(8分)
(1)将下列少数民族与其风俗特点用直线连起来。(4分)
傣族 献哈达
回族 泼水节
藏族 火把节
彝族 忌食猪肉
(2)将下列地理名称与其区域特点用直线连起来。(4分)
四川盆地 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
  珠江三角洲 最大的水稻和油菜产区
 太湖流域 粮食、蔗糖、淡水鱼、亚热带水果基地
云贵高原 崎岖不平,石林广布
32.(每空1分,共15分)
(1)渭河 汾河 青海 渤
(2)该河段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过渡带上,峡谷多,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意思相近即可)
(3) 黄土高原 夏季多暴雨,冲刷力强;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植被覆盖率低(位置可换)
C 该河段流经平原地区,坡度变缓、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容易沉积。
(4)D
(5)窑洞 信天游 腰鼓(位置可换)
33.(每空1分,共17分)
(1)秦岭 淮河 南方 北方(位置可换) 800mm 水田
(2)C
(3)纬度高,冬季气温低
(4)小兴安岭 森林旅游 森林食品 木材深加工等(任意2个即可,位置可换)
(5)经济 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政策扶持;工业基础雄厚等 (任意3个即可,位置可换)
(6)热带季风气候 高温多雨(意思相近即可)
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检测
题 号


总 分
1~30
31
32
33
得 分
历史与社会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40分)
31.连线题(8分)
(1)将下列少数民族与其风俗特点用直线连起来。(4分)
傣族● ●献哈达
回族● ●泼水节
藏族● ●火把节
彝族● ●忌食猪肉
(2)将下列地理名称与其区域特点用直线连起来。(4分)
四川盆地 ● ●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
珠江三角洲● ●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产区
太湖流域 ● ●粮食、蔗糖、淡水鱼、亚热带水果基地
云贵高原 ● ●崎岖不平,石林广布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答题卷(第1页,共2页)
32.(每空1分,共15分)
(1)
(2)

(3)



(4)
(5)
33.(每空1分,共17分)
(1)

(2)
(3)
(4)
(5)

(6)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答题卷(第2页,共2页)
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检测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班级、姓名。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历史与社会》试题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右图,完成1~2题。
1.我国与图中A、B、C三个国家相比,我国的地理位置有很多优越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是四国中唯一海陆兼备的国家
B.与A国家相比,我国气候更寒冷
C.与B国家相比,我国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便利的海运
D.与C国家相比,我国气候受海洋影响更显著
2.下列国家中,属于我国海上邻国的是(▲)
A.朝鲜、蒙古 B.阿富汗、巴基斯坦 C.越南、老挝 D.菲律宾、马来西亚
3.下列省区与省级行政中心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A.江苏——南京 B.云南——昆明 C.河南——开封 D.江西——南昌
4.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下列关于中国人口与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人口众多,分布均匀
B.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特点
C.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彝族
D.少数民族分布区没有汉族人居住
读右侧“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据此回答5~6题。
5.右图所示内容可以说明 (▲)
①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②我国国土面积广阔
③我国山区面积广大 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6.该图所示地形特点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正确的是(▲)
A.使我国作物种类丰富 B.使农业生产部门单一
C.我国大部分地区交通便利 D.使全国降水不均匀
7.下列山脉既是我国地势第二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又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是(▲)
A.太行山脉 B.贺兰山 C.秦岭 D.大兴安岭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第1页,共6页)
8.下列能正确表示我国地势变化的图形是(▲)
A B C D
读右侧“我国季风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图中所示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0.下列关于我国季风气候的描述,错误的是(▲)
A.季风气候影响了我国全境
B.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C.季风气候不稳定,会给我们带来灾害
D.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
11.读右侧我国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①是我国第二长河,注入东海
B.河流②是我国第一大河,被誉为“黄金水道”
C.河流③水量大,含沙量小
D.河流④冬季无结冰现象
12.下列关于黄河和长江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自西向东注入海洋 ②下游都具有江阔水深、航运便利的特点
③都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 ④黄河和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阅读右侧“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回答13~15题。
13.中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图中四个区域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是(▲)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图
15.图中①②区域的传统民居屋顶风格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A.地形的不同 B.气候的不同
C.植被的不同 D.生活习惯的不同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第2页,共6页)
16.近年来,南海海域争端频发,菲律宾和越南更是屡屡挑战我国南海主权。图上序号与菲律宾和越南所处地理位置相对应的一项是(▲)
A.①② B.②① C.①③ D.②③
第16题图 第17-18题图
读我国大陆东部沿120oE经线四个不同地点多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回答17—18小题。
17.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四地纬度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丁乙 D.乙丁丙甲
18.造成四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
A.距海洋远近不同 B.夏季风影响时间不同
C.海拔高度不同 D.地形类型不同
19.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读右侧台湾省水系图,台湾岛上的河流具有短小湍急、水力资源丰富的特点,与这一特点无关的是(▲)
A.岛屿面积狭小 B.地形以山地为主 C.降水丰富 D.森林覆盖率高
20.关于台湾岛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位于我国大陆东南方向 ②西隔台湾海峡与广东省相望
③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 ④北临南海,南临东海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1.下列关于台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台湾省的居民以高山族为主 B.以热带、亚热带农作物为主
C.矿产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北部和西部 D.台湾的交通线路呈环岛状分布
22.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间。下面图中表示黄土高原的是(▲)
A B C D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第3页,共6页)
23.北京是一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下列建筑能体现它是“现代”城市的是(▲)
A.天安门 B.颐和园 C.四合院 D.“鸟巢”
24.太湖流域最初城镇形成主要是在(▲)
A.公路沿线 B.水路交汇的码头附近
C.铁路沿线 D.寺庙附近
25.四川盆地内各类地形面积比例最大的是(▲)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山地
26.成都平原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其农业发达的原因正确的有(▲)
①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裕,降水丰沛 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③有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④地形平坦,适宜耕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下列属于太湖流域与成都平原共同点的是(▲)
①降水丰沛,土壤肥沃 ②气候温和,光照充足
③热量充裕,农业发达 ④湖泊众多,水网密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读右侧珠江三角洲区域图,回答第28~29题。
28.图中A、B分别是(▲)
A.汕头、厦门 B.厦门、汕头
C.珠海、深圳 D.深圳、珠海
29.A、B两地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其有利条件是(▲)
①两地地处珠江三角洲,水陆交通便利
②两地濒临东海,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适宜发展外贸
③港澳地区经济发达,两地可以利用港澳地区的资金技术等优势合作发展
④港澳地区人口密集,两地可以利用港澳地区的大量廉价劳动力发展工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0.集中体现上海竞争力,成为上海经济增长点的是(▲)
①旅游业 ②金融业 ③高科技产业 ④先进制造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40分)
31.连线题(8分)
(1)将下列少数民族与其风俗特点用直线连起来。(4分)
傣族 献哈达
回族 泼水节
藏族 火把节
彝族 忌食猪肉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第4页,共6页)
(2)将下列地理名称与其区域特点用直线连起来。(4分)
四川盆地 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
珠江三角洲 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产区
太湖流域 粮食、蔗糖、淡水鱼、亚热带水果基地
云贵高原 崎岖不平,石林广布
32.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5分)
(1)写出图中黄河的主要支流名称:① ▲ ,② ▲ ,黄河发源于 ▲ 省,注入 ▲ 海。
(2)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更是水电的“富矿”。从地形方面分析其原因是 ▲ 。
(3)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泥沙主要来自 ▲ (填地形区)。该地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有 ▲ 、 ▲ 、 ▲ 等。图中A、B、C河段中, ▲ (填字母)河段形成了地上河,形成原因是 ▲ 。
(4)该区域在生态环境建设中,不可取的做法是(▲)
A.植树种草,整修梯田 B.退耕还林还草
C.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D.开垦陡坡,扩大耕地面积
(5)B河段流经地区的人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高原文化,比如传统民居 ▲ 、艺术形式
▲ 、 ▲ 等。
33.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7分)
材料一:如图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第5页,共6页)
材料二:2017年1月,CCTV-9纪录频道播出《航拍中国》,收获好评如潮。该片以空中视角俯瞰中国,立体化展示我国历史人文景观、自然地理风貌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下面是其中的四个截图。
(1)材料一图中A为 ▲ (山脉),B为 ▲ (河流)。它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
▲ 和 ▲ 的分界线,也是 ▲ 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该线以南耕地类型为 ▲ 。
(2)材料一图中CD线是(▲)
A.东西部地区分界线 B.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C.人口地理分界线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3)材料二中图1展现的是黑龙江哈尔滨春晚分会场“冰雪奇缘”盛况,“冰”为创意源点,充分发挥自身地理环境优势和城市特色,这反映当地具有 ▲ 的自然环境特点。
(4)材料二中图2展现的红松主要分布于 ▲ (山脉),为保护当地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地可以发展 ▲ 、 ▲ 等产业。
(5)材料二中图3所示上海是我国的 ▲ 中心。上海发展繁荣的优势条件有 ▲ 、
▲ 、 ▲ 等。
(6)材料二中图4所示骑楼是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在两广、福建、海南等地曾经是城镇的主要建筑形式,骑楼可以阻挡风雨和烈日照射。据此判断,海南的气候类型属于 ▲ ,骑楼与 ▲ 的环境特点相适应。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试题卷(第6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