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1课 古代日本 教案课题古代日本课型新授班级序号11授课人教学分析教材分析本课以“古代日本”为主题概述了日本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历史演变,主要以6世纪前的日本、大化改新、武士和武士集团为线索,向学生展示了日本社会的历史风貌。教学目标1.了解大和兴起并统一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其影响,知道日本武士阶层形成和武士道精神等史实及历史概念。2.通过探究学习、阅读分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形成历史概念。3.通过情境感受历史,了解大化改新和武士道的形成,提高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教学重点:大化改新。教学难点:武士道精神对日本的影响。学习过程二次备课预习提要一、6世纪以前的日本 1.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建立了大和国。大王必须依靠贵族才能统治全国。2.王室和贵族依靠部民进行生产。 二、大化改新 1.主持者:孝德天皇 2.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 3.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 4.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经济上,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③统一赋税。 5.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2.地方豪强组建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3.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4.幕府统治时期,天皇实际上是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里。新课讲授一、6世纪前的日本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二、大化改新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2.学生自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3.问题思考:大化改新对日本的影响。提示:通过这一系列改革,打击了旧贵族在经济、政治上的顽固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达到了改革的目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4.拓展延伸:日本大化改新深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你还知道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的哪些事例?你怎样看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态度?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三、武士和武士集团1.教师提问: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封建庄园经济成为主要的经济形态。有实力的庄园主开始把一部分庄民武装起来,组成以主从关系和血缘关系相结合的武士集团。武士集团对内镇压民众抗争,保卫庄园;对外侵占别人的土地,扩大自己的势力。2.教师讲述:武士集团之间不断进行争斗,最后形成了源氏和平氏两大武士集团。1185年,平氏政权灭亡。1192年,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镰仓幕府正式建立,开始了日本历史上武士专政的幕府统治时期。3.教师提问:幕府与天皇之间关系怎样?提示: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4.教师提问: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提示: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武士道的实质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知识应用1.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日本:“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数百国。”公元5世纪,统一“数百国”的是 ( )A.大和 B.高丽 C.琉球 D.本州 2.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 ) A.大王 B.皇帝 C.天皇 D.素丹 3.日本的大化改新,仿照的是哪一国的制度 ( ) A.阿拉伯 B.英国 C.朝鲜 D.中国4.大化改新时,正值中国的 ( ) A.三国时期 B.东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唐朝时期5.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是( )A.大和国家建立 B.大和统一日本C.大化改新D.武士阶层的出现6.下列属于大化改新内容的有 ( )①土地归属国家,定期分给农民耕种 ②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 ③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④强制普及初等教育A .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7.大化改新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哪一个特点? ( )A.凶恶残暴 B.善于学习 C.忧患意识 D.崇拜神灵8.唐朝后期,一位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回来后向人们描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描述中不可能提到的是( ) A.遣唐使陆续回国,参加建设 B.人们在议论鉴真传法 C.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 D.戚继光打败倭寇的消息在日本传开9.在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实行的政策不包括( ) A. 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 B.把土地收归国有 C.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 D.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赋税10.大化改新得名的原因是( ) A.这次改新是一次重大改革,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B.这次改新是以大化天皇为核心进行的 C.改革仿照的是中国隋唐的“大化”制度 D.进行改革的天皇的年号是“大化”知识总结课后反思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探讨了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启示等问题。关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学生在影视剧中已有所了解,但对于武士道精神的形成以及实质还不清楚,需要加以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