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材分析】本框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篇,围绕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主要阐释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的解体向阶级社会演进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感悟人类社会形态的变化,体会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生分析】学生初中历史课上,对本部分知识虽有所接触,但政治的脉络与历史不同,政治更侧重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带来的社会形态的变化这一脉络。刚一接触这部分内容,学习起来,有难度。必须要结合重要的考古发现、重大的史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以便培养学生科学分析的精神,理性看待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形态更替。【教学目标】1.明确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制度下生产关系的特点、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下生产关系的特点。2.理解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不断演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坚信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3.理性看待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了解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是无法调和的,坚信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社会代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教学流程】导入新课: 展示四幅图片,提出问题:上述四幅图片分别展示了人类社会的哪四种基本形态,请你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其排列起来,思考图片顺序说明了什么?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并将其排列起来,然后思考图片说明的道理。教师:同学们排列的很准确,分析得很到位。四幅图片反映了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说明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演进过程。教师:展示原始社会的两个图片,两幅图片反映人类社会处于哪个时期?(2)两幅图片中人们劳作时使用的工具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上述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生活场景,第一幅图片中的人们使用简单的打制石器,第二幅图片使用比较精致的石器,说明了原始社会经历了两个时期: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的称为旧石器时代,第二幅图片称为新石器时代,使用的工具制作比较精美,比旧石器时代先进。教师:分析得非常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经历了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两个时期。教师:请依据上面三幅图片概括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学生观察并思考分析:略教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原始社会有生产力水平落后,决定了生产关系呈现出以下特点:从生产资料所有制上: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从产品分配关系上看,人们共同分配劳动产品;从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上看,人们在生产中平等互助。这是从经济上看,从政治上看,原始社会采用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呢?学生思考并回答:原始社会的人们实行氏族制度。教师:非常好。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是这样的:从管理上看,氏族会议管理集体事务从决策上看,重大事项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教师展示材料:材料一:在新石器时代末期,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人类已经使用天然金属,后来学会了制作纯铜器。到了公元前3000-前2000左右,人类学会制造青铜,进入了青铜时代。生产工具的改进使个体劳动逐渐强盛,产品出现剩余。材料二:由此,共同劳动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取代,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开始不平等,原始社会开始解体。议一议:(1)试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学生思考并回答:略教师:原始社会的解体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工具的改进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导致了原始社会的解体。其图示如下:原始社会解体,人类社会首次出现了两大对立的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教师:你能根据上面三幅图片分析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吗?学生思考并回答:略教师依据学生回答出示、归纳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教师:从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的剥削和镇压,这势必会激起奴隶的反抗,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奴隶主阶级设置了军队、监狱等暴力工具,于是,人类社会中就出现了国家。但同时,奴隶社会也成为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门槛。阅读教材,分析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总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表现:①金属工具的出现②城市的出现③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体劳动的分工。教师:奴隶社会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应运而生,下面是两种不同的生产关系:仔细观察上面两幅图片思考并回答:说说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封建制生产关系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并回答:略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观察非常仔细。我们可以从生产关系的三个角度进行总结:教师: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是阶级社会,其生产关系有什么异同点?请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学生回答并对比分析:略教师依据学生分析,归纳总结下表:教师:封建社会中的阶级剥削会不会比奴隶社会减轻呢?我们来分析两者材料:材料一:晚唐时有人曾说农民有“八苦”:一苦官吏苛刻;二苦高利贷重;三苦赋税繁多;四苦事事摊钱;五苦当差服役;六苦无处伸冤;七苦冻死无衣饥无食;八苦病不得医死不得葬。材料二:毛泽东指出,中国的男子普通要受三种有系统的权力的支配,即政权、族权、神权,至于女子,还受夫权的支配,这四种权力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同时,封建时代的欧洲各国普遍存在着“金字塔”状的等级制度。材料中地主剥削农民的方式有哪些?农民为何有“八苦”?学生思考并回答:略教师依据学生回答,归纳、完善: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主要体现在:①经济上:凭借对土地的占有,通过地租对农民剥削。②政治上:实行君主专制、森严的等级制度。③思想上: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农民阶级不断反抗压迫:①小规模抗租抗税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因此,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依然非常激烈,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到了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在欧洲、中国等地出现。请同学们观看下面一段视频材料,仔细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什么特点?教师播放视频《英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学生仔细观看并思考,这种新的生产关系的特点。学生回答:略教师依据学生回答,从所有制、分配关系、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上概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如下:教师: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请你结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条件谈谈对马克思这句话的理解。学生分析并思考回答:略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确立需要的两个条件劳动力和资本,均是通过暴力、殖民掠夺实现的。因此,马克思说,“资本主义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教师:在封建社会末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新兴资产阶级还要通过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对人类历史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资产阶级为什么要推翻封建社会的统治:封建制度的存在制约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于是资产阶级通过传播“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最终推翻封建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积极影响: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资本主义产生确实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但是资本主义社会尤其固有的顽疾——经济危机。观看下面的视频,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哪些表现?为什么会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问题(略)教师播放《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学生结合视频观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①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②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③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原因:①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②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教师:为什么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学生阅读课本并回答: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基本矛盾就会越尖锐。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并展示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