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部编(新教材)教学设计4: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人教部编(新教材)教学设计4: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资源简介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教材分析】
本框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篇,围绕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主要阐释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的解体向阶级社会演进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感悟人类社会形态的变化,体会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学生分析】
学生初中历史课上,对本部分知识虽有所接触,但政治的脉络与历史不同,政治更侧重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带来的社会形态的变化这一脉络。刚一接触这部分内容,学习起来,有难度。必须要结合重要的考古发现、重大的史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以便培养学生科学分析的精神,理性看待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形态更替。
【教学目标】
1.明确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制度下生产关系的特点、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下生产关系的特点。
2.理解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不断演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坚信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3.理性看待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了解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是无法调和的,坚信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社会代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展示两幅图片,从两幅图片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提示:人类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从古猿演化而来的。人类社会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新的社会形态会取代旧的社会形态。
教师:上述两个视频均反映了原始社会中人们的生产状况,他们使用的工具有何不同?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略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点拨:
提示:圆形石器等代表着人类处于旧石器时期,制作比较粗糙、简陋;第二幅图处于新时期时期,制作比较精美。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归纳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概况。
(2)观察上述两幅图片,分析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关系的特点?
学生思考并积极回答,教师依据学生回答,点拨、完善
①从所有制上看,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从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看:平等互助
③从分配关系看:产品平均分配
教师:原始社会下的人们是如何管理内部事务的呢?
学生阅读教材并积极回答:通过氏族制度。
教师:不错,原始社会下的人们在政治上是通过氏族制度来管理内部事务的:
①原始人生活的基本单位: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
②原始人氏族中的管理: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教师展示两组材料,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回答问题。
材料一:犁的发明,是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进步,为提高耕地效率、开垦荒地和扩大耕地面积准备了条件。原始社会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是木石犁。在当时的条件下,采用犁耕技术,,显著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是农业耕作史上的重大革命。
材料二:鹤嘴锄,最初是用木或竹制造的,因形如鹤嘴而得名。后来,安装上质地坚硬的锄头或者锄刃,以石、骨、蚌为原料,套上金属套口。鹤嘴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应用,反映了农耕技术的发展,是提高农产品产量的重要措施。
(1)犁和鹤嘴锄的发明给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带来了什么影响?
提示:生产工具改进,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进而促进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生产资料私有代替氏族公有,出现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奴隶制国家建立。
教师依据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原始社会的解体过程:
(2)试分析奴隶制社会下,生产关系的特点?
①阶级的出现:
随着原始社会解体,不平等的氏族成员关系逐渐演变成两大对立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②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占有奴隶
◆奴隶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教师:奴隶制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呢?
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回答: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必然会引起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利益,建立了军队、监狱和法庭等暴力机关。奴隶制国家产生了。
教师:分析得非常简洁和准确。为什么奴隶社会会成为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教师:
仔细观察上面两幅图片思考并回答:
说说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封建制生产关系有什么不同?
①所有制上: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一定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②分配上: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③人与人的关系上:地主阶级通过封建土地所有制对农民进行剥削。
教师: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是不是比奴隶社会有所缓和呢?我们通过两则材料分析。
材料一:东汉末年到魏晋,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干杂务,战乱时则武装为私兵,不单立户口,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
材料二:封建时代的欧洲各国,普遍存在着“金字塔”的等级制度。国王居于顶端,国王以下有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是等级最低的封建主。
材料中地主剥削农民的方式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回答:
①经济上:凭借对土地的占有,通过地租对农民剥削。
②政治上:实行君主专制、森严的等级制度。
③思想上: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很透彻,由于阶级矛盾的不断激化,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不断,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在欧洲和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观看一段视频资料并思考:
明朝中后期在我国苏州产生的这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叫什么名字?其特点是什么?
马克思说: “资本原始积累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结合《英国的“羊吃人”运动》,谈谈你对马克思这段话的理解。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资本主义的确立需要两个基本条件,而这两个条件的实现都是资产阶级通过暴力、血腥掠夺实现的。因此,马克思才由上述感慨。
教师:资本主义确立的过程虽然血腥,但是它毕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马克思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手工工场逐渐被挤跨。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
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生依据材料和课本分析回答:略
教师点拨、归纳: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教师: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至今,其固有的顽疾仍然没有消除,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分析下面的问题。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随后发生危机的年份是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和1900年,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经济危机。进入20世纪,二战以前,又发生了 1900年、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二战后世界性经济危机有三次,即1957~1958年,1973~1975年和1980~1982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最严重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①请结合教材知识和材料一、二归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
②根据其表现和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学生依据材料和课本,归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
◆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
◆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原因:
◆直接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教师:为什么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基本矛盾就会越尖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