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 班级 姓名 小组________第____号【学习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描述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特征。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学习重、难点】重点:描述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特征2、难点: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学情分析】要求学生学会从哪些方面来了解种群并体会群体与个体间的差异,深入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学好本节课不仅为后面探讨种群数量的变化做好铺垫,也为学习群落和生态系统打下基础。【自主学习】一、回顾旧知一、种群的概念与基本特征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 。2.基本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性别比例等。二、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 就是种群密度。2.意义: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 特征,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 。二、基础感知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群落: 内聚集在 中 的集合。2.研究的问题3.基础:研究群落的基础是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 的重要特征。2.衡量指标: 即群落中 的多少。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 ,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三、种间关系类型概念实例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老鹰与老鼠的关系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 等。常表现为 ,有时表现为一方占 ,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关系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关系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 内 或 ,摄取 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人与蛔虫的关系四、群落的空间结构1.形成原因:在群落中,各个 分别占据了不同的 。2.类型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现象 现象 分布决定因素植物分层:阳光 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 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 三、问题探究 .群落的种间关系类型曲线图例箭头图例种间关系特点捕食“先增加者先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且捕食者数量高峰变动滞后于被捕食者竞争c代表 ,结局有三:一是a、b两种群个体间形成平衡,相互抑制;二是a取代b;三是二者在空间、食性、活动时间上产生生态位的分离寄生寄生种群a得利,宿主种群b受害;宿主b不可能全部死亡互利共生“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基础知识拓展与迁移 一、 种群密度或物种丰富度调查方法的比较方法标志重捕法样方法取样器取样法适用对象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个体(如鼠、鸟、鱼等)植物、虫卵、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蚜虫、跳蝻等)活动能力强(不适合样方法)、身体微小(不适合标志重捕法)的土壤小动物原理未标记个体与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相等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利用土壤小动物的避光性和避高温特性收集并计数土壤中的小动物方法捕获部分个体→做上标记→放回环境→重捕→计算种群密度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地段→确定样方→设计记录表→技术统计→计算种群密度确定调查对象→准备取样器→确定取样地点→取样→统计种群密度计算种群数量=标记总数×重捕个体/重捕标志数设各样方的种群密度分别是n1、n2、…,nm,则种群密度=n1+n2+…+nm__________m①记名计算法②目测估计法——分等级估计(如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提问展示问题预设】1玉米田中,玉米植株有高有矮,是否说明玉米具有垂直结构?为什么?2.由于过度密植,玉米田中植株相互争夺养料和空间,这是生物间的竞争关系吗?【小组讨论】例1?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乙图所示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D.丙实验初期,种内的互助与种间的斗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当堂检测】1.下列各项中,属于群落的是( )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C.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D.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2.下列关于群落的丰富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的多少B.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C.群落中动物的数目有很多,说明丰富度大D.农田中生物种类较多,丰富度大整理内化课堂小结 2.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疑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