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课 戊戌变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公车上书;《时务报》;,《国闻报》;梁启超、严复宣传维新派思想;百日维新内容;戊戌政变;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与失败的原因。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课堂思考与讨论,分析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影响,从而掌握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在国势危难之间,决心救亡图存,矢志改革,为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而不懈努力的学习中,感悟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探索真理的崇高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的有关史实。难点: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准备:小组合作、讲授法。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巨额的赔款和大片领土的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甲午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戊戌变法就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一次尝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戊戌变法。(二)、讲授新课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背景: 出示《马关条约》签订图以及《时局图》,得出什么结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公车上书:康有为 、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当年二月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反对和谈的奏折、电报多达150余次,参与人数超过2000余人次。其中各省封疆大吏过半数参与其中,京城各级官员均有大规模联名上书。在官员们的策动下,入京会试的举人们的热情同样高涨,各省公车自行联名上书有31件,共1500余人次签名。”“国国内的政治气氛自公车上书之后已有重大转变,公开谈论国事,提出变法维新的主张,已经不再是违规违纪的事情,高阶层的官员、关心时局的知识分子开始以维新为时髦。”——马勇:《中国近代通史》第四卷 3、意义: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拉开了变法维新 运动的序幕。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4、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影响最大的报刊有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创办。国闻报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刊登国内各省要闻,如《保国会章程》等;同时译载重要政论及名著,如连载严复译的赫胥黎《天演论》等。在维新运动中影响很大,成为维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与上海《时务报》分掌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法通议》·梁启超“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国闻报》维新思想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为百日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二、百日维新1、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有《上清帝第五书》中指出:“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在康有为等维新派人物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以自强。2、变法过程:1.时间:1898.6.11-1898.9.212.目的:变法救国3.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4.内容: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戊戌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激烈的反对和破坏。3、变法失败: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下令逮捕维新人士。戊戌变法前后仅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三)、本课小结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四)、课堂练习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C )A.强学会的成立 B.《万国公报》创刊C.“公车上书” D.保国会的成立2.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是( D )A、洋务运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D、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加深3.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 新”开始于(A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4.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B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五)、板书设计第6课 戊戌变法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背景:2、公车上书: 3、意义:4、组织学会,创办报刊二、百日维新1、背景:2、变法过程:3、变法失败:(六)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