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10年10月下旬教研材料(5): 如何提高高三政治试卷讲评课的效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南京市2010年10月下旬教研材料(5): 如何提高高三政治试卷讲评课的效率

资源简介

如何提高高三政治习题训练的效果
南师附中江宁分校 高三政治备课组
政治学科作为3+1+1高考模式的最后一个“1”,这种模式已经是江苏省新高考的第四个年头,在学校、学生、家长的心中的地位与重视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再加之五严背景下不得延长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留给政治学科的时间与空间就非常有限,捉襟见肘。政治老师是最识时务的人,我们也不可能为了自己学科的利益而牺牲学生前途和学生的发展。
提高课堂复习的有效性和提高试卷(习题)质量及讲评效率就成为我们在夹缝中生存的唯一道路。至于提高课堂教学与复习的有效性,使每节都能有效及至高效,一直是我们每个高三人的追求(今天的二节课给我们很大的启发与借鉴)。作为高三复习非常重要的练习及讲评也是提高成绩的主阵地。
我校的情况介绍:
一周五节课,一次辅导课,二次答疑。
正规的大型考试就期初、期中与期末三次。
选修政治的135人左右(其中包括文兼艺的近20人),三名政治老师。
每章节编写一张八开页的学案(包括考纲考点、考点解读、巩固训练三个组织部分),巩固训练包括十题选择,一题问答。(生活与哲学编写了十二个学案)
每一单元结束后有一份纠错训练,正常是十六开的正反面。把前面做过的错误率较高,有典型性的题目集中起来经过加工改造再给学生训练。
一个模块结束后,做一个小时的练习。(向年级组申请统一练习时间)
没有向学生推荐任何复习资料。
我校学生的训练量小,所以对教师的要求就特别高,试题首先要精选,精批、然后是精讲,争取使每位学生做到“考后100分”。
要真正发挥每一次练习与作业的作用,要想每一次巩固训练都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前期与后期的工作。真正是功夫在诗外。对于一份练习做大量的前期和后期工作是为了及时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学生思维的误点,使评讲、辅导与答疑、订正更有针对性。也为了鼓励、促进、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下面就简单谈一谈我校高三政治备课组就试卷讲评的过程及做法,请在座的各位专家同仁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1、精心批阅。在每一个错误的题目上标出符号,选择题一般都是在错误答案上打圆圈,因为红×太刺眼。(特别是机读卡的试卷)。
充分发挥试卷、作业、练习的对话平台作用。一个笑脸,一个苦脸,一个大拇指、一句话鼓励的话“GOOD”“ 牛”、一个中肯的评价(语言表述要规范、请分层论述、加强审题训练等)等都是联络师生感情的机会。对于问答题的答案就是写得非常的糟糕也要从中找出亮点重点划出来,给予表扬与鼓励。(思路清晰、字迹工整、条理清楚、)。
2.统计记录。详细统计记录学生正误的信息。每一题有多少同学错,分别错在哪些选项肢上。精确到每一个题目和每一个选项肢。
问答题选出优秀答案准备展示,问题答案拿来剖析。
哪些同学条理清晰、哪些同学字迹工整、哪些同学语言表达精准、哪些同学答案全面等。
3、集体备课。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总结与思考,及时发现教学与复习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与不足。
通过分析发现学生思维与答题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指出错误的性质,是属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不清、还是做题方法不正确、审题不到位、还是材料看不懂等,要琢磨学生心理。共同探讨讲评与辅导的方法与重点。
例题1:44年前,《新人口论》惨遭批判,而现在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一变化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变换:44年前,《新人口论》惨遭批判,而今天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指导下,我国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口质量明显提高,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人口基础。以上事实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分析:学生在B与D项中几乎是一半对一半的选择。这题错误率相对较高,集体备课时发生了分歧。经过讨论我们对这个题目又进行了变式训练,旨在让学生通过二个材料的对比,找出不同,从而明确“强调认识的发展”还是强调“实践的检验”。在讲评过程让选错的同学先分析思路,然后请选对的同学再来分析。在此基础上教师点拨。
例2“权为民用,纵然清风两袖,自当流芳百世佳话;利于己谋,即便有豪宅千顷,也会遗臭万年殃后人。”这幅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指引
C.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性
分析:尽管学生选错的不是太多,但部分学生会对B提出疑问
选项B的说法错误,应该是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存在问题是学生对教材的内容“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停留在死记硬背上,没有真正理解吸收。应该有二层意思:一是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二是在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中,树立奉献的正确价值观,只有在奉献社会、集体中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假如把选项B改为:“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这个题目的正确答案有变化吗?这里就涉及到实现人生价值的二、三方面的理解和定位问题。
4、独立反思。练习作业批阅分析后及时发给学生,要求对批阅后试卷重新训练,必须是独立思考,重新给出答案。切忌教师把试卷一发下去就公布答案,或者学生一拿到试卷后就问周围的同学正确答案。这样就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思的机会,今天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还会继续犯错。不要满足于只知道正确答案,而不重视对错误性质的分析与归纳。
5、合作交流。采取小组合作交流,因为大家已经有准备,有疑问,有想法。让他们相互来讲答案是怎样获得的、怎样生成的;讲正确的思考过程,也讲错误的思维过程。学生画“龙”,教师到小组恰时恰点地“点睛”。很多问题在这里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同班同学能做对我为何不可以?能把同学讲通讲懂也是一种能力,又一种锻炼。往往在同学面前可以大胆的暴露自己的疑问与不足。
6、重点讲评。主角仍然是学生,让学生唱大戏。不要以为学生讲不清楚,还不如我三言二语道破天机。图自己讲的痛快,感觉颇好。而学生收获往往很小。常常是你太专业的术语还不如学生用他们90后的语言表达去解释更能接受。
(小高考时,几个班级一起上辅导课,都由试卷成绩较好的学生来集中讲评。之前布置任务,每次让几个学生重点准备,教师在下面做学生,有讲不清楚的再来征求我的意见。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收到了预想的效果。)
老师集中讲的一定有典型性的、可以举一反三的,可以拓展推广的题目。一定允许学生质疑与大胆假设,这些都是培养思维能力和思考方法的有效途径。
老师主要是讲方法、讲思路、讲拓展。
必须把“教会思考”放在及其重要的位置。
例3:温家宝在回答经济政策相关问题时说,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走向,因时而动,就是说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 ②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
③主观必须要与客观相统一 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分析:物质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发展的动力;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矛盾的特殊性等
例4:哥本哈根会议后,口号“今天,你‘低碳,了吗?”成为流行语;不少城市悄然兴起“低碳族”:在生活上注意节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号召“大家记录自己的‘减碳日记,,有意识去影响周围人”,从而使“低碳生活”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请探究“今天你‘低碳’了吗”口号能够变为全民行动的哲学依据及其措施。
分析:意识、认识、社会意识、价值观
例5:青年学生素有光荣的爱国传统,历来以爱国报国为己任。而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当代青年具有新的时代特点,他们正用新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意。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在爱国情感的表达上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哲学依据。
分析:①这里运用了“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这样一个范围这一新的提法,假如江苏高考提出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相关知识分析呢?我们习惯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历史观、人生价值观的提法。但新教材对这样的划分有不同意见的,认为这种划分也不是太科学的。
②把“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这个范围扩大为用所学哲学知识来分析。教会学生回答哲学问题的思考方式。
物质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联系是多样性、世界是变化发展的、矛盾是特殊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在试题评讲过程中不要把自己当作权威的化身,拒人于千里之外。把自己的疑问、怀疑与不确定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最后让学生去选择。其实对于不确定的题目与学生一起讨论协商,偶尔暴露自己的怀疑与不足可以使你更真实、更受学生尊敬,更有亲和力。很多题目在编制时是有缺陷的,可以商榷的。
例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
A.发展的观点????????? ?B.普遍联系的观点???????
C.全面的观点??????????? D.整体和部分辩证统一的观点
通过讲评引导学生重视教材,学会看书,从教材中寻找想要的东西,无论何时都不能置教材于不顾。一轮复习要课本越读越厚、二轮复习使课本越读越薄。
一轮复习对于教材上的名人名言、案例、探究、漫画、插图等要重视,逐一过关,甚至可以让学生编写选择题。
例7:期初考试22、27题。P32、P12
22.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下列观点中与其相近的是
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D.飞矢不动
27.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我思故我在 B.气者,理之依也
C.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D.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2010北京卷)27.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述问答表明 P74
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 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 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经济生活》是图表题一定要训练到位,教给学生回答图表题的方法。
图表类题目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柱状图、一是表格图、一是曲线图、一是蛋糕图。
每一图表一般来说有三部分组成,一是表头,是图表的核心与主题,一是表中,找出趋势与规律,三是表注,补充说明、
回答图表类题目要紧紧抓住表头中的关键词、核心句, 到表中找出趋势、规律、变化,注是补充说明。
要与下面的材料、设问联系起来综合思考、猜磨命题老师的思路。
例8:(2010年江苏)34.
材料一:图表1:江苏省GDP和财政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2:江苏省财政支出有关情况(单位:亿元)
材料二:2010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使发展成效真正落实到人民福祉的提高上。
你从材料一中获得哪些信息?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阐述江苏省政府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促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例9:材料一:
材料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不仅要使产品到国际市场上去参与竞争,创国际知名品牌,而且要到外国去投资、去办厂、去发展中国管理的经验输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日益完善的时候,我们更需要解放思想,积极投身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
1、反映了我国利用外资的什么状况?
2、谈谈我国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7、辅导答疑。课堂评讲不能解决所有题目,也不能解决所有学生的疑问。尽管很多题目只是少数同学出错,也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练习的不就是希望他们能懂能掌握吗?对于错误,一定要引导学生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真正做到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可以让学生来讲犯错的“心路历程”。很多时候是学生对错误选项肢看不出来,所以要指出问题的同时还要拓展归纳与总结。
不要盯住分数、但要盯住错误。就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不清楚的要帮他总结归纳教材内容、是方法不正确、审题不到位的教他做题的方法、材料看不懂的要教他抓关键词句的同时要捕捉整体意思等等。
前期做详细记录的工作为课后的辅导答疑有了充分的准备。每周的辅导答疑课我们身边都是门庭若市,常常是应接不暇。学生已经在和老师的交流中尝到了甜头。开始的时候学生也不习惯找老师,因为我们有记录对于没能来老师这里说明情况的我们主动找上门去。对于错误我们采取的办法是逐一过关(每一个同学每一个错误)。其实教学是相长的,学生在解释做错的原因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学生、改进教学。
8、错题再现。每一单元结束就学案上出现的典型错题集中起来经过改造后给学生再次巩固。
执笔:纪湘元
2010-10-2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