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水调歌头》(课件+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水调歌头》(课件+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水调歌头
部编版 九上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中秋之夜,明月当空,多少文人墨客对月抒怀,既有“月上柳头,人约黄昏后”的婉约,又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豪放,既有”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又有”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的感慨。宋代文豪苏轼也曾中秋月夜抒怀,后人评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谥号“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诗、词、文、书、画样样精通。医药、烹饪、水利也有贡献。
他既反对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的变法主张,又不完全同意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的政治措施,在新旧党轮流执政的五朝中,他屡遭排挤,数度浮沉,道路极其坎坷。但他进退自如,宠辱不惊。还能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豪放派代表。
豪放派要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婉约派要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其作用是规定一首词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词是诗歌的一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到宋发展到鼎盛时期。
词的句子一般都长短不齐,所以也叫长短句。
阕:是词的段落,也叫片。分两段的第一段叫上阕(片),一般写景或叙事;第二段叫下阕(片), 一般议论或抒情。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欣赏视频朗诵,体会词人心境。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
反复朗读,读准字音停顿,揣摩作者情感。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朗读展示,其他学生评价。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朗读展示,其他学生评价。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朗读展示,其他学生评价。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1、结合注释,读懂词义。
2、不懂之处,组内讨论或举手询问老师。
3、老师抽测重点词句。
4、小组展示。
读懂词意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此词写作的时间、缘由是什么?从哪儿可看出来?
序言: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年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序言交代时间、地点、作此词的缘由,领起全篇。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在密州,弟弟苏辙在济南,他们已有7年见。苏轼政治上不得志,理想和现实发生尖锐矛盾,又加上丧妻别子,兄弟久隔,心情压抑。中秋之夜, 他喝酒赏月,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禁思念起不在身边的弟弟,写下了此词。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我)端着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里,
今天晚上是哪一年?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为何?),
又恐怕在那美玉砌成的楼宇(想象中的月中宫殿)里,
经受(承受)不住高处的寒冷。
我在月下起舞,身影也随着舞动,
(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月光转到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
照着不能成眠的人。月亮不该有什么怨恨吧,
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满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
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这种事情自古以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我们兄弟都能平安健康,
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月亮)。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小组合作探究
同桌合作赏析诗句(每组赏析一句)。
温馨提示:赏析句子方法示例:(方法+效果)。
1、修辞(对比、设问、反问、夸张、对偶、反复、比喻、拟人、排比)。
2、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象征、卒章显志、衬托、托物言志、欲扬先抑、以小见大、铺垫伏笔、悬念、借古讽今、用典、讽刺、借景抒情……)
3、炼字(动词、形容词、叠词、数字……)。
4、主旨情感哲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化用。李白《把酒问天》中的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问一问之。
化用,是一种修辞手法。也称“借用”“套用”,即将他人作品中的句、段或作品化解开来,重新组合,灵活运用。
表面问天,实际上想问朝廷的情况。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表面问天,实则想问?)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归去就是回家,怎么理解这个家?
苏轼借月表达出他的矛盾心情:既渴望回到朝廷却又害怕复杂的政治斗争。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把酒问月抒感慨)
“人间”,指作地方官而言。只要奋发有为,做地方官同样可以为国出力。这是作者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话在词中有何作用?
动作描写,(1)准确生动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承上启下。借景抒情,(2)表现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3)表达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被贬的失意惆怅。
词人接着问月:“何事长向别时圆?“ 流露出作者的怎样的感情?
拟人,反问。似乎埋怨月亮故意捉弄人,实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抒发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下片,思考: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他没有因思念而伤感,没有因思念而痛苦,而是想到了一个自然规律和人间的普遍哲理来安慰自己,这句话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有离别有欢聚,与月亮有缺有圆一样,是自然规律(人生哲理),要有乐观豁达的胸襟。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我不能改变天气,
我不能改变容颜,
我不能预知明天,
我不能改变过去,
我不能改变别人,
我不能事事如意,
但我可以改变心情;
但我可以展现笑容;
但我可以把握今天;
但我可以改变未来;
但我可以改变自己;
但我可以事事尽力。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有着这样旷达胸襟的词人,在词的结尾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直抒胸臆。
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
表达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上片——望月(写景),写矛盾心理和政治感慨。(想象,借景抒情)
下片——怀人(抒情、议论),抒发对弟弟的思念和旷达乐观的情怀。也表达了对亲人和天下所有离人的美好祝福。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面对皓月当空,你对月怀人。面对伤离别怨,你以理遣情。历尽人世沧桑,你都泰然处之。你将一己愁怀的释然,推向对整个人类的共同祝愿。真切的手足之情感人至深,豪迈高洁的情怀撼人心魄。从你那里我明了面对不幸,要学会将忧伤轻轻埋葬,让快乐陪伴清影,愿真情永驻心中,把祝福掬成一轮皎然擦亮亲人的孤寂,天涯此时,共度月明。
面对这样的苏轼,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吗?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读一读——这首词通过对中秋喝酒赏月的描写,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政治失意的抑郁忧伤,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全词问天、问月、问人生,把”天“”月“人格化,并借月抒情,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于一体,天上人间,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抒情中,创造了一个神话般优美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总结本节课所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首词能传诵千古的原因。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全国最大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