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通过北宋建立后所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②了解王安石变化的背景、目的及其失败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分析、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提高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学情分析 学生对历史学习方法有一定了解。对中国古代自先秦以来中华文明发展脉络和中央集权巩固的史实有一定的知识基础。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杯酒释兵权》【师】 时间发生在哪一个朝代?【生】宋朝【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第一框?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活动2【讲授】授新课 (一)北宋建立【师】北宋是如何建立的呢?我们参考P98,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一下。【生】时间:公元960年地点:陈桥驿人物:赵匡胤(宋太祖)经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结果: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师】北宋建立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并没有结束。宋太祖(即赵匡胤)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针,进行统一南北的战争。宋太祖和他的弟弟宋太宗在位期间,陆续消灭南平和楚(963年)、后蜀、南汉、南唐、吴越, 979年,北汉投降,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宣告结束,北宋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这是的中国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结合北宋与辽、西夏分立形势图)【生】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二)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A 原因【师】北宋初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面我们通过材料来分析一下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材料】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生】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师】赵普给出的建议是什么?【生】收掉军阀武将的行政权、财权、兵权。(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入手采取措施)B 措施【师】宋初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别采取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分别有什么影响?我们通过一些材料来完成这张表格。项目措施积极影响消极影响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其他1、军事【师】根据材料说一说北宋在军事上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别有什么影响?【生】措施: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影响: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加强皇帝的权力。【师】为什么要这么做?【生】宋太祖担心大将拥有兵权会危及他的统治。材料一:收其精兵:全国精锐部队悉集于禁军,禁军的布置采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策略,20余万禁军之中,京师附近驻扎10余万,地方分驻10余万。【生】措施: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影响:加强皇帝的权力,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材料二:“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生】措施:禁军轮流驻防京师。影响: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加强皇帝的权力,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材料三:“一岁所用,养兵之费常居六七”。“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师】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生】军费开支庞大,冗兵、冗费,形成“积弱”局面【师】表格总结2、政治材料一:宋将官、职分离,官成为一种待遇。知其官不知其职者,十有八九,另将旧官制一应保留。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材料二:北宋官员人数【师】北宋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生】解除节度使的权力、增设机构【师】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有何影响?【生】唐朝时把持一方的节度使,从此成为毫无实权的虚衔,削弱地方力量。【师】增设机构有何影响?【生】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官俸)开支庞大,“冗官”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的局面。【师】表格总结3、经济【师】根据材料说一说北宋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材料:改变过去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以大量财物留使、留州之现象,令各州财赋除留必需之经费外一律上缴,由中央财政机构——三司统一管理。【生】措施: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影响: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造成地方财政困难。【师】这样,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了中央。【师】表格总结4、文化【师】根据材料说一说北宋在文化上采取了什么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材料二: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神童诗》宋?汪洙材料二: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注:即便是将帅率兵数十万,收复了失地幽蓟十六州这种功劳,也赶不上一个状元及第时的荣耀。)措施:崇文抑武,选拔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影响: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武将群体长期遭受打压,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善,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国家军力有所增强。【师】王安石变法的结果是什么?【师】表格总结【师】你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生】它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科举制得到较快发展。但是,从历史影响上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5、其他【材料】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师】这种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生】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师】表格总结,我们发现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留下了隐患,主要是什么?【生】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积弱局面。【师】那么当时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行动?(三)王安石变法【师】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目的、时间、人物。【生】背景: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同时,边患不绝,民族矛盾加深。目的: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时间:1069年【师】那么王安石为了实现富国和强兵的目的采取了哪些措施呢?我们通过一张表格来看一看。名称内容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向农民提供种子或贷款。收获后,农民以20%的利息偿还。募役法?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赋税。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保甲法?把农村人户以保、大保为单位编定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师】新法推行后产生了哪些影响?结果如何?【生】影响:新法推行后,农业生产有所改结果:失败(宋神宗死后,司马光做宰相,就把新法废除了。)【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生】1、由于用人不当,变法过程中出现了损害百姓的情况;2、危及一些社会阶层的既得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师】从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生】1、改革要注意维护人民群众利益;2、要注意用人。活动3【练习】课堂练习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首先从集中军权开始,其原因不包括(??? )A、当时的社会背景的需要B、他本人经历的体会C、历史经验的借鉴??? D、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2、在北宋的军事部署中,最能体现其“强干弱枝”、“内外相制”目的的是(?????? )A、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B、解除地方节度使兵权、C、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D、禁军分别驻守京师与地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